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逃出五指山 / 引子

引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后人对佛教兴盛时期的一种概叹。细究起来,在那段历史中佛教之所以如此兴盛,跟当时唐王朝的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有名的鉴真东渡,玄奘西天取经等,都发生在那个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既然上面有“政府”大力扶持,下有广大民众贫泛的精神世界须要填充,“佛教”便顺应潮流,澎勃而起。很快成为了一项在当时人看来是十分时髦的一种文化思潮。
  正是受这种思潮引领,十五岁的辩机便毅然决然的离开家乡,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项伟大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了。
  道岳和尚,据说是位大师。见辩机生得俊秀飒爽、气宇不凡,而且谈吐风雅,志向才气诸佳。断定他是佛教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材,心中大喜,二话不说,立即收在门下。辩机也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只用了三年时间,已经才名远播,成了长安城中响珰珰的一号人物了。特别是在那深闺之中,只有谈起辩机,竟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些闲得无聊的贵妇闲妃、夫人小姐,一个个削尖脑袋,找尽千种借口,都以能够凑到小和尚面前唱和几句为荣。拿到当下的话说:那就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或者“小鲜肉”了。
  名声越大,出外或在寺中讲经布道、闲词唱和的时候,辩机和尚的档次价位也越来越高,如果代为诵经还愿,百遍经文的话,寺中通价须是收银百两,而且门庭若市,每天还得限号接单,不然非乱套不可。
  这一日,春和景明。辩机穿戴妆扮完毕,用了早膳,雄纠纠气昂昂的来到诵经厅。这里已是人头耸恃,钗裙摇曳,脂香满屋了。
  辩机的到来,立即引出一阵莺歌燕语的招呼声。他只得招手示意,让大家停下声音。因为吵音太大的话,会影响到自己装B的效果。待堂中重归于寂静,他便坐下身来,慢慢的伸手擦过木鱼,轻敲三下,宣告“上班时间”正式开始。
  第一桩“生意”是位中年妇人为她新逝的母亲求的:请圣僧代诵“血盆经”百遍,以洗去凡间犯下的所有罪孽,让仙人轻装上路。香火钱一百俩已经交了,至于打赏小费啥的,那是经文诵读以后的事。
  “尔时木莲尊者,昔日往到尔州追阳县,见一盆池地狱,阔八万四千……。”
  不用蕴酿,不用打开经书,辩机和尚轻敲木鱼,血盆经的经文张口就来,熟悉得就像支配自己的手足一般。而且吐词清晰,节奏明快,饱含诗一样的深情。那磁性的男低音就象拥有强大的磁场,很快把在场所有人都俘虏了。跟着他的节奏,时而紧绷,时而松驰,不知不觉、完完全全的沉静其中。
  一百遍,你根本就不觉得长,相反,你只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一口气听完,连身心都得到莫名的洗涤,显得神清目明,特别的舒服。不由人不概叹:专家就是专家,跟咱们凡夫俗子念出来的效果就是不同。道行摆在那里呢!
  辩机的额头上冒出涓涓细汗,让人由衷叹息:念经并不简单,也是要费人心血的。
  中年妇人拿出二百两银票,硬塞到和尚手里,歉意的说:“多谢圣僧施以援手!小小坛资俗气得很,不成敬意。”
  正当大家在底下相互交流着听经心得,身不由己的替和尚大唱赞歌的时候,一只猫的号叫从上面的屋顶传了进来。
  “喵!”凄凉悠长,听得人汗毛直竖,心里一种慌张。
  接着是第二声,接着又是第三声。
  “有完没完?这只猫想要干什么?”不知是谁忍不住大声的抱怨起来。那给了檀资的中年妇人心情特好,笑声答道:“大惊小怪!这叫猫号春。”
  “啥叫号…春?”
  “嘻嘻嘻,号春都不懂?”
  见很多年轻媳妇姑娘们都摇头,老妇人得意的解释道:“每逢春天,母猫都要找一个小情郎,你侬我侬的那种。听她声音那么凄惨,大概是一时没有找到,有些绝望呗!”转身问辨机:“圣僧,您见多识广,说说我说得对也不对?”
  老眼居然横出秋波,分明是在挑逗他。
  这话?辩机实在不好意思评批,于是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然后端起案头的茶杯。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闪亮了大家的眼睛。
  分明日头当空,万里无云,这闪电也来得过于奚巧了吧?
  人们来不及反应,“咔嚓”一声,雷也响了。
  所有在场人的目光亲眼见证:那道闪亮的光斑划开屋顶,正好击中辩机和尚的头部。
  怎么了?
  怎么会?
  击中之人瞬间石化,以一种怪异的姿态倒在地上。盛茶的杯子依然紧紧的抓在他的手中,茶水却已在地板上涓涓流淌。
  大家都惊呆了,庭中刹那呈现死一般的沉寂,接着冒出凄厉的长啸,是所有的女人们都在歇斯底里!这宠大的气流震碎屋瓦,还带起了一地的灰尘。
  “啊啊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