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轻松的重生生活 / 第九章 准备入学

第九章 准备入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上次的演出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曾希尧的吉他也已经入门,许将老师还夸曾希尧悟性高,教起来轻松。
  曾希尧决定提前几天前往泉城,在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下,曾希尧登上了发往泉城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哐……”伴随着火车车轮的响声,曾希尧开始了大学生涯。
  车间里熟悉的方便面的味道,还有熟悉的汗臭味和脚臭味,各种鲜活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车厢里传来“瓜子、花生、方便面、水果、饮料、矿泉水”的叫卖声,这是绿皮火车独有的特色。前世已经坐惯了地铁,如今再次乘坐绿皮火车,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怀。
  熟悉的高铁上聊着手机,看着pad的低头族们在这个年代是见不到的,车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如今也显得那么缓慢,十几年后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快节奏的生活,996的圣经闻名遐迩,好像慢了你就懒散了,你就和社会格格不入。人们放弃了享受,一切追求速度,生活会逼着你快步向前走,不知家里的灶台多长时间没有点过火,桌子上的纸质书多长时间没有读过,方便而快捷的外卖取代了你家的厨房,考试的题目取代了读书的真谛,为了考试而读书,却不会品味书中的内容。
  好不容易等到放假,打算出去旅行也显得那么的功利,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然后和朋友圈分享你的目的地打卡,从来没有留心过沿途的风景。
  在这一点上曾希尧很有发言权,回想起来那些跟着旅游团的游行,或者时间上很仓促的游玩,事后除了留下一些照片并没有多大的印象。曾希尧去金陵旅游时,独自游玩了半个月之久,每天早上和当地人一样排队买早餐,从不在酒店吃饭,一起挤地铁、公交前往景点,真正的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也不和旅行团挤着参观重点宣传的景点,反而走一走人迹罕至的地方别有一番风味。
  菜市场是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了解当地人生活的地方,就像金陵人喜欢吃鸭,菜市场的鸭类食品便数不胜数,赶一赶当地的大集,吃一点当地的街边小吃,陌生的口音却又熟悉的讨价还价,那么真实。
  半个月的旅行,让曾希尧甚至比很多在金陵打工的人群更了解这个城市,因为他们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公司和家中,外卖和快递串联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鲜有机会了解这座城市。
  迎着夕阳,曾希尧走出了泉城火车站,道路还是那么的狭小,想到十几年后大家都说除了炸了重建没有别的办法梳理交通,曾希尧的脸上就挂满了笑意,想必没有人想到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汽车的数量如此之多。
  整个泉城火车站的四周只有一面通车,正对着还是一个汽车站,如今的日子还好说,以后那真是苦不堪言,记得曾希尧前世有一次十月一的早上来火车站坐高铁,早晨五点半就被堵在了火车站之外,只好拎着行李跑进的火车站。而且日后的泉城火车站也不好打车,火车站门口有两条专用的出租车车道,用围栏建起了一片排队的道路,曾希尧曾经足足排了两个小时才坐上车。
  小时候的曾希尧也曾经来过一次泉城,来做什么曾希尧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记得一出火车站自己就拉着妈妈的手往回走,因为外面实在太热了,今天也是这样,太阳开足了马力,毒辣地烤着地面,体感温度起码有四十度了。
  路过的洒水车喷洒着地面,妄图给地面降温,一股股热气不断地从地面升起,好像进了自家的厨房,不论你走到哪里,热气都裹在你的身上。并且今天没有什么风,又闷又热,让曾希尧说,泉城这是被山包围了,热气来了就出不去。曾希尧也算有经验了,没有穿黑色衣服,前世一次,曾希尧因为穿着黑色衣服,脖子都烫的慌。
  这个年代,在马路阴凉处上脱掉上衣,光着膀子的男人还挺常见,每个人后背都闪着金光,汗水一滴一滴的流到地上。
  曾希尧在路边打了一辆车,“老师儿,麻烦到财经大学。”泉城这地方喊谁都叫老师,就和琴岛喊姑娘叫嫚,天津喊谁都叫姐姐一样。
  “小伙子,来上学的,这么早就来了?”司机也是个自来熟,话也说回来,十个司机也难找一个不愿意侃的。
  “对,今年的新生,老师,你可别绕路啊,泉城的路我熟着呢。”曾希尧好像开玩笑的说道。
  “这哪能啊,咱们可代表着泉城的第一印象。”司机有些心虚地说道。
  这个年代,不打表、绕路的现象还是很多的,过几年很多出租车都安装“跑得快”,原地不动也能跑出10公里去,打表就绕道,不打表就乱开价。
  能这样干的人脸皮都厚,曾希尧也不揭穿他。
  下了车,来到了熟悉的黄土地,这时的学校附近还没有开发,还属于城中村的范围,但校内绿化不错,当然没法和那些重点院校比。
  如果你去参观东山大学,你的反应可能是,“卧槽!”
  但你来到财经大学,那一定是,“卧槽?”
  学校的占地也不大,曾希尧曾经听说过,当你学校旁边的养猪场要卖给学校,但校领导觉得用不到就没接收,以后这领导就麻瓜了。
  拉着行李箱,曾希尧走了十多分钟就把学校横穿了一遍,道路很宽,哪怕十年后也不拥挤,从学校的南门出去,曾希尧打算围着周围转转,毕竟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很多地方曾希尧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每次走学校的南门,曾希尧都会想起高中物理老师的一句话,“知道咱们学校为什么只有北门吗,因为人才北(辈)出。”每次走南门,曾希尧不免嘀咕一声“人才南(难)出”。
  熟悉的一些小饭店还坐落在曾经的位置,但后来的美食广场如今还没有建设完毕,青春的记忆扑面而来,曾希尧升起了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