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明枪骑兵 / 十二章 势如破竹

十二章 势如破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辛苦布尔噶族长了,此番攻打明国,我会多分你部落一成战利品。”
  黄台吉骑着马,开始对喀尔沁部落许诺。
  “我代喀尔沁部上下数万子民,谢大汗恩赐。”
  布尔噶台吉一脸欣喜的拜谢道。
  往年与大明通贡互市,喀尔沁部熟识边境诸多路径,眼下草原大灾,已无法生存,只能靠掠夺富饶的大明了,实力不济的其他外藩蒙古皆应邀结伴而来,实在是没米下锅了,不对,随着明国新皇帝登基,锅都没得。
  “阿巴泰、阿济格,我命你二人原地休整一日后,于清晨,领五千八旗子弟、三千盾车汉兵攻打龙井关。”
  “济尔哈朗、岳拖你二人领五千八旗子弟,蒙古二旗五千人,三千盾车汉兵攻打大安口。”
  “其余人随我攻打洪山口,事成之后在遵化城会师。”
  黄台吉连下数道军令。
  “尊大汗令!”
  众和硕贝勒、蒙古台吉齐声应诺。
  一日后。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后金兵分三路,一路攻入大安口,参将周镇死亡,一路攻入龙井关,一路攻打洪山口,明参将张安德等败逃,张万春率部投降,后金兵围遵化城,消息传至京师,上下一片哗然,惊恐。
  十月二十九日,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接到警报,率领四千精锐轻装简行赶往三屯营,十一月初一到达遵化城东北三屯营,蓟镇总兵朱国彦以粮草供应不足为由,不让其进城休整。
  无奈,赵率教领兵赶往遵化城增援,连续数日急行军,人困马乏,这支孤军很快被后金斥候发现,黄台吉大感意外,真是天助我也,随后放弃夺取遵化城,兵分两路,沿途布置口袋以逸待劳。
  十一月初一,罗文峪守备带着蓟门的粮草投降后金,甘做内应,紧接着蓟门十万守军陆续缴械投降。
  十一月初四,天阴沉的可怕,雪花漫天飞舞越下越大,赵率教部到达遵化城外十五里一处空地上时,被阿济格等二万满蒙骑兵围杀,两军交战,一时间战马嘶咛、血肉横飞,战斗及其惨烈,一个时辰过后,这支大明为数不多的敢战之士,折戬于遵化城外,满蒙联军仅付出了千余人代价。
  十一月初五,遵化城被投降的内奸纵火,遵化城沦陷。
  十一月初五,袁崇焕率领祖大寿、何可纲,数万关宁军进关,初六到了永平,崇祯下令,各路援军听袁督师调遣。
  十一月初七,三屯营守军开门迎敌直接投降,总兵朱国彦上吊自杀,三屯营也跟着沦陷,后金一路势如破竹,顺利的有些匪夷所思。
  当兵不血刃拿下蓟州北部防线,黄台吉问蓟密永守军为何破口后不抵抗时,得到的回答匪夷所思。
  “我等镇守边疆,朝廷从天启朝起年年拖欠粮饷,甚至裁汰老卒,凭什么朱皇宗室俸禄富可敌国,士大夫个个小妾成群,吃的满嘴流油,我等边军饿着肚子,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替狗皇帝卖命。”
  当从投降的明国将领得到这样的信息,黄台吉不由庆幸,明国真是气数已尽,更为庆幸自己方向对了,如果不能解决手下温饱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金国也会为了奴隶、马匹、粮食等问题四分五裂。
  阿敏,回头第一个拿你开刀。
  一想到四大贝勒共治时,阿敏这个莽夫屡屡对他不敬。凭着此次顺利入关的威望,他已经有信心打压任何忤逆他汗位统治的人。
  大明京师戒严。
  紫禁皇城,此时华丽的宫殿内已是暮气沉沉,宫墙内侍卫、宫女、太监皆愁眉苦脸,害怕的低着头,生怕里面的主子发火。
  武英殿之上,崇祯阴着脸,眉头紧皱的坐在龙榻上,面前的御案上堆积着上百份各地传来的军报,全是鞑子攻城掠地,边军哗变的坏消息。
  太监王承恩侧立一旁,微躬着腰,语气温和的道:万岁爷,该用膳了,袁督师已带兵入关,相信很快就能杀退这伙鞑子。”
  “袁崇焕有负朕的信任,实在该死,信誓旦旦五年平辽,朕连蓟州、驿站裁军之粮饷都用于平辽大计,然其一再辜负朕的期望,此次鞑子绕道蒙古,蓟州叛军哗变,袁崇焕难辞其咎,毛文龙曾数次上奏折朝廷防备后金绕道蒙古攻入大明,然朝中诸君皆嘲讽不可能,如今可好,袁崇焕擅自斩杀一镇总兵,后金没有后顾之忧闻着味就来了,显然蓄谋已久。”
  崇祯今年才十八岁,登基二年,国内民变、天灾、鞑子入寇,皆压的其喘不过来气,静下心来,少年天子已深感不对劲,太巧了。
  “万岁爷,袁督师是没有理由投后金鞑子的,其家人皆在皇城脚下,毛文龙私通后金、杀良冒功、此事证据确凿,若不遏制此风气,袁督师根本压制不住辽东这些悍将。”
  太监王承恩在一般,说着好话。
  心里暗道,袁督师,咱家没有白收你的银子,你可得争气,早点驱逐这些天杀鞑子,让皇爷欢喜。
  “袁崇焕投敌,朕也是不相信的,但其身为手握大权的督师,十几万人马的统帅,还没有毛文龙警觉,实在说不过去。”
  “好了,退下吧!让朕清净清净。”
  “诺。”
  太监王承恩只好作罢,转身退去。
  在这里,不由翻看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共十六位皇帝,可以说各有特色。
  大明开国初期,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行事作风:我行,我亲自上。
  到了孙子曾孙辈,宣德、弘治皇帝这种:我行,我也知道你们行,大家一起上。
  明中期,嘉靖、万历皇帝这种;我行,但是我懒得上,找几个行的上。
  明中后期,隆庆、天启皇帝这种:我不行,我也知道自己不行,所以找几个行的上。
  到了崇祯皇帝,也就是现在的少年天子:我不行,但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以我偏要自己上。
  当被东林党吹捧的,自我膨胀要做“尧舜”的崇祯继位后,大明内斗开始了,与下魏忠贤有关的阉党被尽数拿下,没了枷锁,代表江南财阀的东林党开始狂欢,减商税加辽饷,裁驿站、满嘴跑火车不干正事,剿匪无力,平辽无策。
  少年天子不懂民生兵事,被这些士大夫坑的一个窟窿比一个窟窿大。
  明朝后期宗室、勋员、士大夫,广占良田却不纳税,人数越来越多,且有地方豪强把土地挂在有功名的官员名下,土地兼并下,贫富差异越来越大,这个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不解决,再遇到天灾人祸,不作为的官府,底层老百姓税负越来越重,逃荒,官逼民反的惨事,愈演愈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