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武朝豹君 / 0007 武朝的历史真相

0007 武朝的历史真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杨义与赵跃淞互相礼貌请坐,那叫环儿的丫鬟沏茶倒水,随后站到了赵跃淞的身后。
  饭菜来的很快,四热四凉,一坛酒,外加餐具什么的,都已经上了齐全。聊了几句关于《千年白狐》的情节,杨义这才试探性的问起赵跃淞的身份,而后者只说自己乃是这城中赵家的第二子,并无什么显赫的权势。
  杨义不傻,晓得面前这位公子哥是在谦虚,不过毕竟双方才刚认识不久,这么做无可厚非。
  “还未请教杨兄真姓大名?”
  “呵,在下说书时候,用的便是真名!”
  “赵某还当杨兄乃是化名呢,恕罪,恕罪,还望杨兄切莫介意!”
  杨义摆摆手,示意“没事”,端起酒杯敬了一下,道:“感谢赵公子招待,不然这一顿饭菜下来,可是得让在下破费不少。”
  “哎……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赵某无非占了出身好的便利,真要说来,若是如杨兄一般身世,恐还不如杨兄呢!说到此间,赵某倒是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问!”
  杨义诧异地看了看他,点头道:“不知赵公子想问什么?只要不涉及在下性命,以及隐私之事,赵公子但问无妨。”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杨兄之前说书时,说你和你家老爷避雨那晚是遭了山贼,却不知是在何处?”
  “不知……不知赵公子为何有此一问?”杨义低头沉吟,半晌才抬起头来反问道。
  “不瞒杨兄,在下家中经营生意,于山东境内倒也有几处商铺,赵某问及此事,也是想做些防范之事。”
  杨义脸上装着“恍然”的神色,脑子里却在极速转动,随后又装作沉思的姿态,想起二龙山是《水浒传》中的山寨名,位于山东青州,但世上不知有没有……
  于是,他便道:“似是在二龙山一带,不过在下不常出门,大多时候都是在城内转悠。当时外出的时候,负责认路、指路的人乃是一位城中的小商贩,由于先曾的老爷给的报酬够多,所以才一路相随。队伍里有那小商贩在,在下便没怎么在意位置,沿途只负责些巡视的职责!”
  “二龙山?”赵跃淞蹙紧眉头,自语一声,后又摇头道:“赵某实是孤陋寡闻,从未听闻过有此山名。杨兄可知此山位于何处吗?”
  “应该是在青州一代吧!因为当时我们一行人便已身处青州,但要说再具体一些,怕是有心无力,在下对于地形山川实在是不怎么擅长,赵公子勿怪!”
  “哎……得杨兄告知便已是意外之喜,何来勿怪之谈!来,赵某敬赵兄一杯!”
  两人推杯换盏,喝了近半坛子酒。
  杨义觉得他喝的这酒有些清淡,感觉上和后世的啤酒差不太多,似乎酒精度并不怎么高,倒有种喝啤茶的感觉!不过,口齿留香,对于酒名,杨义也懒得去问,本就是不打紧的小事!
  “咳!赵公子,在下没上过私塾,大字识不甚太多,对于我朝历史有诸多不解,不知赵公子可否给在下详细的讲一讲咱们武朝初始?呵呵,不怕你笑话,有时候拿起书本,若是单把这些字提出来大多也能认识个七七八八,可一旦许多字凑在一起,就觉得如同天书。多看几眼,比那蒙汗药都好使,看一小会就能倒头睡着!”
  “呵呵……”
  “咕……咯咯……”
  赵跃淞与他身后的婢女闻言同时发笑,尤其后者先一副极力忍笑,后来实在忍不住才笑了出来。
  “既然杨兄想知道,那赵某就献丑总结一番,若是哪里说的不实,杨兄大可指认出来!”
  “赵公子请说,在下洗耳恭听!实与不实,且听过再论!”
  “好!说起咱们武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得要先从后周显德六年说起!后周皇帝周世宗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那日,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言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但赵匡胤心生为难,因为全国兵马皆大多数各藩王统领,而且当时由于圣上年岁太小,所以各藩王都有造反的私心暗涌。
  但由于当时有覆国风险,所以只好配合朝廷命令,交出了兵权。之后,赵匡胤率众御敌,大胜归来时,却不想全国上下竟然传出“赵匡胤要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传言。实际上这谣言乃各藩王所传,恐其朝廷不把兵马将士归还,赵匡胤只是凑巧受了无妄之灾。
  赵匡胤只道是小人嫉妒,不去理会,但不想朝廷来信,命他在陈桥驿原地待命。不久,朝廷下令,让赵匡胤交还兵权,并回家休养。可当时他的一众心腹与士兵统统不忿,说朝廷这是卸磨杀驴,说不好消息就是从宫里故意传出来的。
  赵匡胤也觉委屈,不愿意自己被这么随意摆布,想他南征北战,忠心耿耿,临了居然会被这般无情的冷落,于是当日便拒绝了朝廷交还兵权的命令,并于夜里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次日一早,只听外面嘈杂一片,可他于昨晚醉酒太甚,迷糊之间,就觉得有人给他穿衣,然后有人将他扶到门外,当时诸多将领皆拜于脚下,口呼万岁,竟是要拥他为帝。而那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迷醉之时,竟被身披黄袍。
  赵匡胤一时间百口难辩,几日前的传言如今已经被心腹给特意坐实。若是当下脱去黄袍,可又怕寒了众将士的心。
  当时众将士狂呼‘我们为国效力破敌,却被告以谋反。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朝堂上皆是派系倾轧,既逼我们反,遂反。有您做我们的皇帝,我们往后的日子才有盼头!’
  后来赵匡胤在不得不反的情况下,才改国号为武,取意为‘将士之愿,武人同心。’所以,赵匡胤乃是我武朝的开国皇帝,驾崩之后,被后人称之为武太祖!”
  赵跃淞停下话语,喝了口酒润一润喉,见杨义一脸呆滞,不由关切问道:“杨兄,杨兄?”
  “啊……”杨义醒过神来,问道:“赵公子,你是说……你……呃……咱们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
  “正是!赵某适才刚刚说过,莫非杨兄没仔细听吗?”
  “呵……也不是,只是有点……有点太震撼了!”
  杨义确实被震撼到了,同时也闹明白了为什么这儿不叫宋朝,反而叫武朝!
  原本,赵匡胤谋反是事实,而且还是主谋。可到了这个平行世界,居然是被逼反的一方。
  历史的偏差,难道就是源自于此,所以才取北宋称为武朝?
  杨义又继续请赵跃淞讲下去,中间不曾打断,一直听到去年的战事!
  王安石变法——吻合!
  前年,也就是元丰四年,五路大军进攻西夏——吻合!
  因高太后的伯父高遵裕贪功嫉妒,导致攻打灵州,反胜为败——吻合!
  次年,也就是去年,元丰五年,永乐村沦陷——吻合!
  当今圣上自王安石变法与军事失败双重打击下,身体抱恙,病情反复——吻合!
  ……
  当杨义从赵跃淞口中得知如此众多的线索后,已然把当今的时代看作为北宋时期了,除去取宋为武以外,好像并无太多差别。
  想想如今已经是元丰六年,按照地球历史走向,当今的皇帝老儿最多还有两年就要驾崩了!
  而继任皇位的是赵煦,后世被称为宋哲宗,两年后,也就是他九岁时登基。然后,高太后垂帘听政,重新启用旧法,将司光马、苏轼等旧法官员再度重用。
  想到这,杨义忽然想笑,因为苏轼这帮旧法支持者,觉得目前皇帝年纪尚小,与高太后,并还有吕公著、范纯仁和范祖禹等侍读,想把赵煦培养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可这帮子人全都忽视了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有多大的威力。
  一帮大臣与高太后把赵煦看管的太严厉,反而导致将赵煦变成了阴郁、愤懑、工于心机的性格,当然他偷偷研究过父亲的新法,并觉得父亲的做法并没有错。
  所以,在后来终于熬死一直垂帘听政、不肯放权的高太后后,开始整治重处年幼时的大批旧法人员,重新扶持新法。但可惜他和他父亲都是短命的人,父子俩都是年纪轻轻,宏图励志,可惜有一条终究子不如父,那便是——以打击守旧派为主,而不是集中精力进行改革,或者说改革力度十分小,成效甚微。
  总之,就是死后(主要是太近女色,有宰相日记著,疑似死于性生理疾病)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留给了宋徽宗,而宋徽宗在任期间又重用小人,导致民间大乱,与儿子最终被金人所擒,自此北宋终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