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张三丰:你想幸福就找我 / 第一章 林淑梦幻生贵子 云庵授功助目明

第一章 林淑梦幻生贵子 云庵授功助目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元朝贵由汗元年(1246年)农历四月,辽东懿州度过了漫长难耐的冬季,迎来了阳光和煦、万物生长的春天。源于懿州境内察哈尔山的绕阳河,宛如一条丝绒带,灿然闪烁,婉转萦回。河两岸那盛开的桃花,粉雕玉琢,那雪白的梨花,洁白如玉,那娇艳的杏花,胭脂万点,那依依杨柳,随风舞动……树下杂草生花,蜂飞蝶舞,疏影暗香。宽阔明静的水面,倒影着蓝天白云和五颜六色的花草。从南方不远万里翩翩而来的鸥鸟、白鹤在水面上嬉戏地叫着,不时泛起层层涟漪,鳞鳞波光。啊,这一切构成了诗情画意般的春景图,令人心旷神怡!
  绕阳河之畔,起起伏伏的丘陵,延绵不绝。站在高高的丘陵上,放眼远望,隐隐约约能看到一段丘陵似龙形一般,栩栩如生。
  龙形丘陵前方不远处,一片茂盛的松林掩映着二十多户人家。村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四合院,户主叫张居仁。
  张居仁的父亲叫张裕贤,人称裕贤公,是道教天师张道陵的后人。他年轻时曾拜过江西星象大师杨真为师,潜心学习星象卜卦。南宋后期,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便携家眷,长途跋涉,从江西龙虎山迁徙到懿州安家落户,希望张家人丁兴旺,飞黄腾达。
  懿州是辽太平三年(1023年),辽圣宗以四千户陪嫁的奴隶,连同土地一起赐给三女儿槊古公主。她的女儿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将其贡献给朝廷而成为行政州(懿州)。元朝以来,懿州经济发达,百姓富庶,学校林立,寺院众多,成为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张裕贤的美好愿望也颇有遗憾之处。他的儿子张居仁在元太宗组织的招才考试中被录用,谁想儿子做官一段时间后,厌倦官场,毅然辞职过起了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的田园生活。正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居仁二十三岁时,取林淑为妻。一个玉树临风,一个如花似月,真是天生一对,地生一双。夫妇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林淑先后生下了四个男孩子,依次取名为遨、游、逍、遥,都因病不幸夭折了。一二再,再二三地丧失爱子,使夫妇俩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未老先衰,鬓发如霜,肌瘦面黄,一幅老态龙钟的模样。
  哀莫大于心死。此时,夫妇俩人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气血大衰,再生子的希望十分渺茫,渐渐地,夫妇俩彻底绝望了。
  1246年农历四月的一天,张居仁和林淑正在自家的宅院里做家务活,忽然一个脸庞黑黝、五官清秀的道人走进来,笑吟吟的施礼道:“施主,我乃察哈尔山斗母阁徐春道人。雨季将到,斗母阁的殿堂需要修缮,为此前来化缘。打扰啦!”
  张居仁起身问道:“师傅,共需要多少银子?”
  徐春道人微微笑道:“大概五十多两银子。”
  张居仁听了,没有吱声。他踱着步想,父亲生前占卜算命积攒了一百多两银子,一直存放着,原准备让孩子们上学、成家立业所用,可如今已断子绝孙了,还存着有何用呢?不如捐出来,积点阴德,落得个夫妻平安健康,岂不更好?
  想到这里,他走过去对林淑说了自己的想法。她黯然思忖片刻,觉得言之有理,便点头应之。
  这时,张居仁折回来对徐春道人说:“师傅,修缮费我们全掏了。”
  徐春吃了一惊,愣愣地望着眼前这对衣着朴实的夫妻,不可思议道:“五十多两银子?”
  “知道了。”张居仁郑重道:“我们全掏了。”
  徐春这才深信不疑,忙频频施礼道:“谢谢二位施主慷慨捐助,让贫道不胜感激!”稍顿,又说:“这么多银子,我如何拿得动啊?”
  张居仁款款笑道:“一会儿用马车送过去。”
  “善哉,善哉!”徐春忙又施礼道:“夫妇心肠如此之好,斗母娘娘一定会保佑你们平安健康,心想事成。”
  当下,他们把银子装到车上,便一起直奔察哈尔山。
  斗母阁位于察哈尔山南坡,依山傍水,气势壮观。它由西厢房北斗殿、东厢房南斗殿和斗母大殿组成,分别供奉有福禄寿三星、大王星、斗母娘娘等。
  斗母又称斗姆元君,或斗母娘娘。“斗”指北斗之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上说,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斗母的神职,掌管天文星象神、农业节令神,此外还能破暗除邪、安全胎育、治疗病疴等,是道教的主神。
  马车行了两个多时辰,终于到达斗母阁。张居仁、林淑卸了银子,拜了诸神,便急忙往回返,黑灯瞎火才回到家。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夫妻俩居然变得判若两人:头发乌黑浓密,脸庞丰腴,双眸清澈明亮,走路两腿生风。更可喜的是,林淑不经意间又怀上了孩子。
  一时间,她喜悦的心情,像蓝天白云,像小鸟歌唱,像浪花欢腾。他兴奋的心情,宛如在荒芜的沙漠里看到了一片绿州,又像是在迷茫的大海中,看到了灯塔。
  张居仁和林淑又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倏忽之间到了1247年农历四月初九。这一天早上,村民们蓦然发现离张居仁家不远处的几个莲花池,一夜间莲花全部绽放了。瞧,那亭亭玉立的莲花,依偎着碧绿的荷叶,有的白如雪,有的紫如霞,有的红似火,争奇斗艳,赏心悦目。伴着微风,飘来了清新淡雅的幽香,沁人心脾。
  啊,怪了!莲花一般都在六月开放,今年居然提前两个月就全开了?村民们站在莲池旁,目睹此景,惊叹不已,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这一天夜里,熟睡中的林淑忽然梦见斗母娘娘笑吟吟地说:“林淑,贵子马上要降生了,我让仙鹤过去给你报个喜,保佑母子平安。”
  林淑从喜梦中醒来,忙推醒身边的张居仁,欣然地说了刚才做的梦。
  张居仁听了,忙从床上坐起来:“我到外边瞅瞅,看有没有仙鹤飘来?”
  张居仁来到院子中央,仰望上空,繁星满天,好似颗颗明珠,闪闪地发着光,把人间变成了梦幻般的奇异世界。这时,忽见一只仙鹤翩翩飞来,绕院子上空旋转了几圈后,徐徐落到了主房顶上,不时地鸣叫几声,神情安然自在。
  “谢谢大慈大悲的斗母娘娘!”张居仁面对仙鹤,跪在地上叩了几个响头,便立时进屋告之林淑。
  林淑听了热泪盈眶道:“快喊接生婆过来。”
  “嗯”。张居仁一溜烟地跑出院子,不一会儿,便请来了村里的接生婆。
  约莫一袋烟的功夫,婴儿便呱呱坠地。
  “嗬!是个宝贝儿子。”接生婆乐得合不拢嘴。
  张居仁高兴得一蹦三跳地跑到院子,正要拜谢仙鹤,谁想却无影无踪了。
  林淑目不转睛地望着粉雕玉琢般的小宝贝,脸上一直荡漾着幸福甜蜜的微笑。
  张居仁返回屋里,仔细端详宝贝儿子:脸蛋胖乎乎的,像只大苹果,眉毛弯弯的,像是新月亮,眼睛圆圆的,像是一对铜铃,鼻子挺挺的,像笔直的山峰,双耳肉嘟嘟的,像是菩萨耳,小嘴巴下面,生着一个圆鼓鼓的双下巴。哦,好可爱哟!不愧是斗母娘娘送的孩子!他喜不自禁,立时给儿子起了个名叫张君实。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一名正人君子,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更希望孩子长得壮壮实实,健健康康,续延张家的烟火。
  次日,村民们得知昨夜林淑生了个胖小子,不由猜想那荷花是否为迎她儿子降生而绽放的?于是,又议论纷纷起来……。
  张君实满月后,张居仁和林淑到斗母阁烧了高香,捐了银子,跪谢斗母娘娘。
  时光在流逝,万物在更新,张君实也在茁壮成长。他天资聪颖,三岁时就读完了唐诗宋词,且背诵如流,成了村里的小神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五岁时,他患上了眼疾,父母四处求良医为其治疗,不见好转,且有日渐加重之势,看东西矇矇胧胧,模糊不清,双目面临失明。
  一天,张居仁、林淑带着儿子又到斗母阁拜见了徐春道人,述说了为儿子治眼疾的苦恼和焦急。
  徐春道人听了,颇为怜悯。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千山碧落宫道长张云庵,是我的师哥。他精通道法和内功,治好了不少人的疑难杂症。你们不妨带孩子去见他一面,也许能治好孩子的眼疾,还孩子一个光明的世界。”
  常言道,久病乱投医。张居仁想,不管行与不行也要去见他一面,兴许会柳暗花明。于是,当即答应。
  徐光道人点点头,提笔修书一封,递给他说:“见信如见人。事不宜迟,你们明天就去拜见他。”
  “谢谢徐师傅!”一家人怀揣着希望离开了斗母阁。
  第二天清晨,张居仁赶着马车,带妻儿前往千山碧落宫。
  千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千山,位于辽东大地,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秀美诱人。正如诗人所赞:“万壑松涛百文澜,千峰翠影一湖莲。欲问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芙蓉”。“千山风景最宜人,郁郁葱葱胜入神。信士八方来不绝,同声称赞千山美。”
  碧落宫依偎在群山环抱之中。它以一条南北中轴线为对称轴,主要的殿阁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是一系列附属殿,放眼望去,颇为壮观。
  行行重行行,终于赶到碧落宫。一位道童领着张居仁一家来到了道长张云庵的斋房。但见这位道长身高七尺有余,三山得配,五岳停匀,面目慈善,年约五十。
  张居仁施礼了,自报家门,随即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道长。
  张云庵接过信,微笑着让他们坐下喝茶,之后拆开信仔细看了,问张居仁:
  “是这孩子吧?”
  “是”。
  “叫什么名字?”
  “张君实。”
  “今年几岁了?”
  “五岁了。”
  张云庵听了,走上前抚摸着他的头,看了看他的双眼和面庞,说:“这孩子天资聪慧,丰神奇异,将来会有不凡的成就。”
  张居仁听了,半是欢喜半是急切地说:“求道长给孩子治治眼吧!还他一个光明的人生!”
  张云庵慢吞吞道:“这孩子的眼疾是尘缘孽根所致。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有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是不可能复明的。倘若你们舍得的话,就把这孩子留在这里,做我的徒弟,我慢慢调治他的眼疾,待他重见光明,完完全全康复了,你们再领孩子回家团圆。”
  张居仁、林淑听了,从心里割舍不下这孩子,但又转念一想,前面的四个孩子都因病夭折了,如果这个孩子再双目失明,不仅断送了他的美好前程,而且还得打一辈子的光棍,照样断了张家的烟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说,父母下世后,谁来关照他的生活?真是不堪设想啊!
  想到这里,张居仁和林淑不约而同点头跪拜道:“谢谢道长的慈悲!愿把孩子留在这里治疗。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眼疾,不管留多久都愿意。”
  “起来吧。”张云庵微微一笑,说:“道是无情却有情。”少顷,又笑问:“小君实,你愿意留在这里吗?”
  “愿意!”张君实初来千山,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钟爱。因此,张云庵的话音刚落,便爽快地答应了。
  当下,张云庵交待了入宫时间、规矩和必带的物品,便离开了这里。
  农历初一这天,张居仁一家人,带着物品又赶到了碧落宫。
  一切安顿好之后,林淑又把儿子抱在怀里,依依不舍地在他脸蛋上亲了又亲,泪水湿润了眼眶。张居仁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又一番,夫妇俩才恋恋不舍地惜别了儿子,惜别了千山碧落宫。
  “咚――咚――咚”
  黎明时分,碧落宫的钟声,雄浑激越,深沉悠远,划破了宁静千山。
  碧落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早斋后,张云庵对君实说:“从今天起,我教你练内功。”
  张君实迷惑不解:“师傅,治眼病,怎么要练内功呢?”
  张云庵呵呵一笑说:“乍一听,练内功治眼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不然呢,练内功可以调理阴阳,温和舒畅气血,疏通经络,培益真气,丰足浩气,各种病菌就会消弭,各种病灶就会根除。”
  张君实恍然大悟,叹道:“内功真神奇啊!”
  “是啊!”张云庵嘘了一口气,又语重心长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呢。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张君实点了点头说:“师傅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
  张云庵欣慰地笑了。当下,他把地上两个蒲团摆好,让君实和他面对面坐下,一边念口诀,一边教动作要领。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间。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潄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手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热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双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喉神水至,再潄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汨汨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口诀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闻断,万疾化为尘。
  不到半响功夫,张君实就熟记了口诀,掌握了内功的基本要领。
  张云庵欣喜道:“你的悟性出众不凡!为师打心眼里高兴哦!”片刻,又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开始练吧!”说了,走出斋房,迎接一位挚友的到来。
  从此,每当晨钟响起,他就起床面对东方,双腿自然盘拢,****轻收,小腹微缩,双肩下垂,内视丹田,潜心练功,吃了午斋,休息一会儿,接着练到暮鼓声落定才入睡。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时间像晨钟暮鼓,不经意间数月过去了。这一天夜里,他的脚心突然又胀又疼,疼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日,他惊诧地告之师傅。谁想,张云庵风轻云淡地笑了笑,说:“这是练功的正常反应,甭忧虑,继续练吧。”
  张君实会意地点点头,忍着疼痛,练功不缀。有时,疼得豆大的汗珠儿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仍咬紧牙关,忍耐着,坚持着……
  这一天,他忽然感到小腿内侧气流上行,接着头部胀麻,继而,头疼欲裂。他哭着对师傅说:“我活不下去了,快救救我吧!”
  张云庵呵呵一笑,忙上前抱住他,安慰道:“莫哭,莫哭。这是练功的正常反应。”继而解释道:“疼则不通,通则不疼。元气充盈后,正疏通阻塞的经络,正消除病灶,再忍耐着坚持一段时间,你的眼疾就会好的。好了,好了,一好百好。快快乐乐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张君实止住了哭声,深信师傅所言。
  一个多月转眼又过去了。这一天上午,坐在蒲团上的张君实,突然感到一股强劲的气流涌向头部,身体似乎也在晃动着,过了一会儿,眼底涌出了一波又一波白雾,向前滚动着翻卷着……,从大到小,慢慢地消失了。
  这时,他不由自主地睁开微闭的双眼,蓦然,眼前一片光明,室内一切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欣喜若狂地站起来,疾风般地奔出门外,大声喊道:“师傅,师傅,我的眼病好啦,好啦!!”
  张云庵兴奋地抱住他,热泪盈眶道:“善哉!善哉!苍天不负有心人。你终于又能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啦!”
  张君实流着激动的泪水,像小鸟一样快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