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开局成为废材皇子 / 第八章 毛遂自荐

第八章 毛遂自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此刻孙承宗的确正在慈庆宫。
  和朱由校比较相熟的主要有两人,一人便是孙承宗,另外一人便是何宗彦。
  孙承宗是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第二名,搜翰林院编修,在朱常洛登基之后升为少詹士,并以左庶子充当太子日讲官。
  这些天莫非把关于辽东局面的折子看了一个遍,也在地图上标了起来,当孙承宗看着眼前这幅地图的时候多少有些吃惊,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至于太子殿下的讲师,孙承宗多少有些头疼,这位太子殿下的爱好显然不是让人头疼的政务,而且木工,一坐在哪里就好像屁股下面有钉子一般,浑身上下都不自在。最主要一点,他识字不多,前几天听说还打了人。
  然而今天就好像换了一个人,还关心起时政来,这让他这么不惊讶?
  莫非也没隐瞒,道:“朝廷上这段时间不少人在弹劾熊廷弼,父皇把折子交给了本宫,问本宫有何看法,本宫看后觉得这些折子基本上都是在哪里道听途说,根本就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来,说穿了就是瞎嚷嚷,叫唤得起劲。但本宫也清楚,要驳斥他们也并不容易,因此又让人把关于辽东局势的折子取来,在地图上整理之后标注一番,整理出来了现在双方在辽东的局势,唯独有些可惜就是地图有些粗糙。”
  孙承宗惊讶道:“殿下把辽东的折子都看了?”
  莫非道:“对啊,孙大人,可有什么问题?”
  孙承宗连忙道:“没什么问题,没什么问题,殿下如此好学,朝廷之幸也。”
  莫非笑道:“那请孙大人先过过目,看是否是有不对之处。”
  孙承宗行礼道:“下官遵命。”
  旋即抬头仔细朝着地图上看去,他虽是文官,可同样也是一位军事家,对于辽东的局势他也一直在关注,在地上一看也就发现这地图上的标注和实际上也就八九不离十,已经是相当的详细,而且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以箭头方向标注出来了进攻或者后退的方向。
  要知道当时太子也就才十二三岁,现在他居然能通过折子把当时战场时态详细标注出来那可还正是难能可贵,心里一动,于是问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莫非看着地图,道:“熊廷弼万历三十六年便外出巡按辽东,经营辽东十多年,将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若当初萨尔许之战由他替换杨镐的话,说不定还不一定会战败,现在辽东之地由他出任经略,好不容易稳定阵脚,遏制住了努尔哈赤的进攻,而他组织精兵悍将打游击,袭击敌人的零散兵马,扰乱敌人的耕种和放牧,让敌人疲于奔命也取得不错的效果,若是此时将他更换下来,那可正是随了努尔哈赤的心愿。”
  这一点再次出乎孙承宗的意料之外,他没想到莫非居然已经把熊廷弼了解得如此清楚,微微点头,叹口气,道:“下官也觉得此刻不易更换,可是朝中弹劾他的人不少,下官等也是有心无力。”
  此刻的孙承宗那是官微言轻,说穿了根本就没发言权,也没办法替熊廷弼辩解。
  莫非微微点头,道:“这点本宫也清楚,这个暂时不说,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敌人咄咄逼人,而熊廷弼严防死守,一时间倒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可在很多人眼里,我方可是处于被动局面,这也难怪有人以此作为借口弹劾熊廷弼。”
  孙承宗有些气愤道:“弹劾的大多数都是什么都不懂的言官,他们根本就不管现在什么局势。现在形势是敌强我弱,贸然出击只能让我们损失更大,熊廷弼立足防御的做法也并没有错。”
  莫非道:“孙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本宫以为也并不是没有一战的可能,比如说这个地方。”
  说着,莫非伸手一指。
  孙承宗看向了莫非所指的地方,却发现他所指的地方居然是敌人的后方,惊讶道:“这是?”
  莫非道:“开原!”
  孙承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莫非惊讶道:“开原,他可是敌人正后方。”
  莫非一脸认真之色,道:“正是因为敌人的正后方,而我们军队看上去正在前面和他们敌人对持,他们才不会想到我们会突然出兵开原,定然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孙承宗看着地图,心里却盘算起来,沉吟片刻道:“若是奇兵的话,敌人是不会预料到我们突然出兵他们后方,此刻距离开原最近的也是铁岭,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派兵前去堵截,岂不是断了我们的退路?殿下应该不会做这种自断退路的事情吧?”
  奔袭开原应该是奇兵,奇兵就要速战速决,若是拖长时间,则有可能被前后围攻。
  孙承宗不想扫了莫非的面子,所以这才委婉的提出来,在他眼中,太子小小年纪已经能关注战事,还请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已经难能可贵。
  不料莫非却笑道:“本宫就是要他们出兵,正如孙大人你所言,铁岭最近,屯兵最多,若是开原被袭击,铁岭有两个选择,第一,出兵直接驰援开原,第二,在我们回军的必经之路堵截,不过我的想法是袭击开原只不过是个诱饵,真正的目的就是他们的援军。”
  这点完全出乎孙承宗的意料,他完全没想到莫非目标居然还是援军,而并非拿下开原,惊讶道:“殿下的意思是诱使铁岭出兵,然后伏击他们援军?”
  莫非道:“正是如此,也就是所谓的围点打援。”
  孙承宗眉头皱了起来,看着眼前地图,道:“可若是金人识破我们计策,不出兵怎么办。”
  莫非道:“他们不可能不出兵,在开原他们囤积了大量的粮草作为过冬之用,一旦损失对于他们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就算努尔哈赤知道这是陷阱,他也得派兵去救开原!”
  莫非接着又指向了抚安堡,道:“还有种可能,那就是从抚安堡派兵,可此处兵马不多,即便来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在开原前面打一个伏击战。若是他们同时从铁岭和抚安堡出兵,那么我们就增兵铁岭,摆出一副要打铁岭的架势,迫使他们回援,他们若不救,我们就打,他们若救,自然就没多余的兵力去管我们奇袭的兵力。”
  莫非一番话让孙承宗感觉自己好像重来就不认识眼前这个太子一般,突然问道:“几年前的萨尔许之战,殿下以为为何会战败?”
  “考验我?”
  莫非心道,仔细想了想,道:“萨尔许战败有不少原因,第一,兵力分散,二十万精锐分成四路,结果每一路不过五万,第二,北路军和西路军主力应该会和之后一同进攻才对,结果杜松进展过速,孤立深入。但是本宫以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另外两点!”
  孙承宗疑惑道:“另外两点?”
  莫非点点头,离开了眼前地图,缓缓在宫殿内走着,道:“第一,文贵武贱!就拿熊廷弼的事情来说,诸如姚文忠等人,不过区区七品言官,却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弹劾朝中军中重臣,简直就是荒唐,这其中的动机可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社稷!太祖当初设立御史台,难道就是这种用法!第二,杨镐的懦弱无能,一个靠攀附其党上台之人,毫无军事才能,却被推崇成为总指挥,军事作战更是毫无保密性而言,还未开战,努尔哈赤都已经知道了其的作战意图,更是荒唐至极。除此之外,朝廷内更是党争不断,各方势力为了独揽大权忙着勾心斗角,什么时候把心用在了这朝廷之上,否者的话,这二十万精锐的指挥凭什么能轮到杨镐那个废物身上?”
  说罢,莫非狠狠的出了一口气,道:“刚才失态,让孙大人见笑了!”
  孙承宗连忙道:“殿下为国为民真情流露,下官怎敢取笑?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现在顽疾甚多,可并非一日两日就能根治。现在殿下刚被册封为太子,还请殿下谨言慎行。”
  莫非一愣,细细一品孙承宗之言,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才道:“多谢孙大人提醒,此话在下也就牢记,那本宫现在就去面见父皇,也就不送孙大人了。”
  ………………
  乾清宫内,朱常洛得知莫非求见,微微坐直了身子,道:“宣!”
  片刻之后,莫非来到了朱常洛面前,叩拜之后,把折子放在了朱常洛面前。
  朱常洛看了看桌子上的折子,问道:“都看了?”
  莫非道:“回父皇的看,儿臣都看过了。
  朱常洛微微点头,道:“你把孙承宗召去了慈庆宫?”
  这并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莫非也就直接道:“看完有关辽东的折子之后,儿臣怕有什么遗漏,这才把孙大人请了去。”
  朱常洛道:“那好,说说的你看法!”
  莫非深吸一口气,现在也没时间去揣摩朱常洛心里的想法,道:“父皇,这些折子有很多漏洞。”
  朱常洛奇道:“漏洞?”
  莫非道:“正是!姚宗文等大人所上折子列举熊炳庭大人大大小小罪状十余条,粗略一看这熊廷弼的确罪不可恕。然而儿臣也派人问过王公公,是否还有其他关于此事的卷宗尚未送达东宫,王公公回答说已全数送往。”
  王安在旁接话道:“回皇上的话,确有此事。”
  莫非接着道:“但是儿臣并没有看到任何支撑这些罪状的证据。比如说在他折子里面说说‘军马也不训练,将领未加部署,人心既不亲附,刑罚有时并无作用’,在儿臣看来这也不过是他一面之词而已。”
  说着双手捧着,王安也上前接过了折子,放在了朱常洛案前。
  这些折子朱常洛已经看过,却面不改色的再看了一遍后,这才道:“接着说。”
  莫非又打开了冯三元等人的折子,又道:“至于冯三元等诸位大人的奏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点儿臣有几分疑惑,这几人久居京城,并未前往辽东,又是如何得知上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朱常洛道:“那依你之见,是这冯三元等人诬陷这熊廷弼了?”
  莫非摇头道:“儿臣也并非这意思,既然有人弹劾,说明并非空穴来风。我朝立朝已经接近二百五十余年,经历代先祖修缮,我朝法制已经非常严谨,而法最关键的便在于公平公正,不能冤枉无辜之人。”
  说罢,莫非放下手里的折子,跪在地上叩首道:“请父皇恩准儿臣微服辽东,详细彻查此事,以确保此事处置能公平公正,以正皇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