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读书就能变强 / 第十六章:公主驾到

第十六章:公主驾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看着滔滔不绝的孙庆第,李青白瞥了眼旁边坐着的张边关。
  张边关双手扶额,一副羞于见人的样子。
  很显然,和李青白和孙庆第比起来,她的脸皮就要薄的多,最起码还没有到厚如城墙的地步。
  李青白笑了。
  终于等孙庆第说累了,端起茶杯喝水。
  李青白由衷说道:“兄台有大才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能这么……夸赞别人的。”
  “兄台,你也不错啊。”
  孙庆第很没心没肺的笑着拱手。
  “客气,客气。”李青白同样脸不红气不喘的说道。
  然后两人哈哈大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边关坐在一旁看着这俩人,忽然对大夏诗坛的未来,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随后。
  内院中,传来一阵喧哗,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
  “长乐公主来了。”
  “哇!真的是长乐公主。”
  “据说上次诗会长乐公主亲自参加,莫非这一次也……”
  “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说不定就能被公主青眼相加,招为驸马的话,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所有人都站起身,朝着公主的方向望去以示尊敬。
  孙庆第的视线望过去。
  今天的长乐公主,比起上次相见的时候,更多了几分端庄大气。
  她的一举一动,每一次神情流转,都透露出一股子抹不去的高高在上,但却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反而生出几分敬畏。
  仿佛她若不高高在上,便是不对。
  长乐公主往这边看了一眼,当见到三人之后,嘴角微翘。
  那一瞬间。
  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的士子名流呼吸都停顿了一下,然后又不受控制的加重几分。
  美人一笑,动人心魄。
  “你们看到了吗?公主在对我笑!!”
  孙庆第前面一个身高七尺,身宽七尺的胖子,面容潮红,心情激动的高声呐喊。
  众人循声望过去,然后都嫌弃的收回目光。
  “胡说,分明是在对我笑。”
  倒是一个瘦竹竿一样的士子当真一般的争论起来。
  两人情绪越来越激动,嘴里的话也越来越没有分寸,让周围的士子名流不约而同的朝着旁边挪了挪,空出不大的位置。
  等公主走过。
  孙庆第三人重新坐下。
  李青白笑着说道:“龙门诗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不知道这一次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人物出现?”
  孙庆第看了眼李青白。
  然后道:“除了那李二朵,还有谁?”
  李青白笑了笑,压低声音,凑近孙庆第道:“我可听说,那位青帝也来了。”
  然后两个人就都不说话了。
  很快,姚白凤神情严肃的走出来。
  在场的士子名流,全都下意识的闭嘴,视线全都落在这位王朝盛名已久的大儒身上。
  站在众人面前的姚白凤,先是念诵一篇昨夜里写好的祝词,大致是说祝愿大夏以后会越来越好。
  这也代表了龙门诗会正式开始。
  孙庆第听着姚白凤的祝词,这才醒悟今天居然是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诗会第一题:立春。”
  等姚白凤念完,一旁站着的小太监,就扯着尖细嗓子,朝着众人高喊一声。
  众人便各自坐好,开始研墨,构思自己的诗稿。
  孙庆第也开始研墨。
  一旁的李青白依旧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架势,仿佛真的一点都不紧张,和周围争分夺秒,苦苦构思的士子名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听说这次龙门诗会的魁首会得到一方山河砚。”
  “孙兄可心动?”
  正在研墨的孙庆第,并没有察觉他话里的漏洞。
  略作思索后,摇了摇头道:“我家境贫寒,就算是有好砚台,也无好墨,好笔相衬,这砚台与我鸡肋。”
  “这倒是个问题。”
  李青白想了一下,道:“这第二名奖励是一根生画笔。”
  “不如,你我将这第一第二全都拿下,到时候我在送孙兄一方玲珑墨,为兄台凑够文房三宝如何?”
  孙庆第停下动作。
  他看了李青白一眼,然后又看了看张边关。
  张边关抬头看天。
  孙庆第问道:“你对我这么好……不会是有什么图谋吧?”
  李青白笑了笑,笑的很灿烂。
  “我能有什么图谋,就是想把兄台拐进稷下学院罢了。”
  他这句话,几乎把自己的身份给漏了。
  不过孙庆第倒也不意外,毕竟从一开始,李青白就没想过隐瞒,要不然化名也不用取得这么直球。
  但是不等孙庆第说话,张边关就把大雪出鞘两寸。
  “他不喜欢男人的。”
  这句话,她说出了一种你在敢说一句话,我就拿剑劈你的决绝。
  于是李青白闭嘴了。
  “别这么冲动。”
  孙庆第握着她的手,将剑又给摁回去,然后道:“人家送咱们玲珑墨,还有那生画笔,别把人吓跑了。”
  张边关黑着脸,但没在说一句话。
  孙庆第又看向李二朵这边,脸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二朵兄啊,你看这文房三宝都有了,你要不在送我一张诚心纸,好歹凑一套。”
  “可以。”
  李二朵直接点了点头。
  “不过,前提是你能打败我,成为龙门诗会的魁首。”
  “好啊。”孙庆第也直接点了点头。
  于是李二朵看他的眼神就变了。
  两人说着话的时候,远处已经有人写好了诗,一丝浩然正气从虚空中浮现,悬浮于诗作之上,久久不曾散去。
  姚白凤看过之后,给了尚可的评价。
  随后一篇又一篇佳作被创作出来,每一篇都引动浩然正气浮现,区别只在于多寡。
  姚白凤也一一评点过去。
  并且给每一篇诗作,按照水平高低排了顺序。
  这份排名同样被人传到了临江小筑外面。
  不光是排名,就连每一首诗创作完成之后,引动多少浩然正气,都详细记录在册。
  守在外面的士子们,坐在茶楼酒肆之中,一边喝茶饮酒,一边对这些诗作做出种种点评,情绪比龙门诗会里面的人还要激动。
  就在此时!
  临江小筑之中,一道比起之前都要璀璨的浩然正气浮现。
  声势之大,就连外面围观的群众,都清晰可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