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成了华夏文明传承大使 / 第19章 文明断层背后的细思恐极……

第19章 文明断层背后的细思恐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我会注意的。”
  陈逸感谢着韩冰冰的提醒,心中寻思……
  主持“殷墟考古”项目的,都是国内史学界、考古界顶尖的专家学者,他以一个古玩带货主播的身份加入进来,激起众人的质疑也是难免的。
  不过,一来他在历史知识的广度上能轻易把这些“砖家叫兽”按在地上摩擦,二来他还有系统这个超级外挂的助力。
  完全不用怂,慢慢淦就对了!
  “那……加个微信吧,有什么事你可以再找我。”
  韩冰冰掏出手机,打开了自己的微信名片,圆润的小脸上还有些泛红。
  陈逸便打开手机扫一扫,添加韩冰冰为微信好友。
  “那我走了!”韩冰冰摇摇小手,笑靥如花,转身离开了陈逸的起居室。
  陈逸在彩钢房中四处走动,仔细感受着这里的居住环境。
  他独享的这幢彩钢房小院,一共有两层楼。
  一楼有厨房、储藏室和独立卫浴,外面围着一个大约占地十平米的小院子,上面居然还布置了好几个盆栽,有常青藤、棕竹、芦荟、华山松这几种,看起来葱葱荣荣,绿意盎然。
  小院西南角搭了一面遮雨棚,里面装上了大理石洗手台,一个铝合金水龙头傲然而立,洗手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瓶洗洁精、一瓶洗手液。
  二楼是一个大起居室,配套有沙发、茶座、座椅。正中央平放着一座红木博古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明清瓷器仿品,有各色茶具和一个圆肚插花瓶,以及以弥勒佛、仙鹤、假山亭台为形象的木雕品——唯一一个透露着现代气息的工艺品,就是一个银光闪闪的牛顿摆。
  在起居室西面墙壁上,挂着一面超薄的42寸高清挂壁电视机,呈现出一种微微的曲面感。
  起居室东南角连接的是一间卧室,东北角连接的则是一间书房——书房分别对着起居室、卧室开了一道玻璃推门,这种空间结构上的设计,更有利于房子主人的走动。
  当然,水了这么多字,其实就只突出了两个字:
  讲究!
  这里虽然是临时搭建的彩钢房,但这里的居住布置比他在杭城那边阴暗狭小的出租屋,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陈逸大致浏览了一遍起居室的环境,然后美滋滋地推开了书房的玻璃门。
  书房北边摆了两个大书架,前面是一张书桌兼写字台,上面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着旁边一台打印机,地上还放着一大箱A4纸……水性笔、信笺、笔记本,甚至毛笔、砚台、墨块、宣纸这些文房四宝也一应俱全。
  这也有点太讲究了吧……陈逸美滋滋地走到书桌后面,从书架上随便取下一本大部头。
  《大明史·卷一》
  翻开封面和目录页,开篇写道:
  “传说上古时代,暴雨绵绵,黄河泛滥,妖魔肆虐,人族不兴。”
  “时黄河流域有一支人族部落聚居,部落酋长名为韩山童,大祭司名为刘福通。”
  “为了人族的未来,二人遂决定联合人族部落荡妖除魔……于是他们将刻有民谣的石人埋在黄河道中……”
  “民谣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若干年后,朱重八奉天承运,统一华夏各大部落,建立大明朝,是为人皇之始祖……”
  这样类似的神话传说,陈逸之前已经看了不止一遍……
  可能是因为文明断层的缘故,明朝初年找不到一丝元朝存在的痕迹,留下的只有一个个大同小异的神话传说故事。
  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不大相信这种“人族荡妖除魔,统一华夏各大部落”神话故事,但无奈明朝以前的历史资料、考古证据都找不到……所以几乎所有关于明朝初年的历史,都会被这段神话故事所代替。
  明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倒是基本没什么变化。
  后面朱棣夺权的“靖难之变”,明英宗亲征蒙古被俘的“土木堡之变”,还有锦衣卫、东西厂、东林党都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出现。
  清朝以后也差不多一模一样……
  在这个世界中,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明朝以前的历史痕迹。
  比如在成语典故上,很多常用成语也是人们经常用的——但人们往往只知道成语而不知“典故”出处。
  比如“乐不思蜀”,这个时代的人们也知道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快乐,但是不会知道这个成语来自刘皇叔膝下那个扶不起的傻儿子阿斗——成为亡国俘虏后,天天只知道饮酒作乐,不思复国。
  也会偶尔有几首明朝以前的诗流传下来,比如李白那首小学生都会背诵的《静夜思》。
  但上面标注的作者名不是“李白”,而是“佚名”两个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然,因为文化断层的缘故,就算被标上“佚名”两个字,也极少有明朝以前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
  更因为三国、唐朝、宋朝这三段历史的缺失,直接导致明朝时的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三位大作家难产,写不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三大名著……
  有资料记载,这三位作家都有一段相似的经历——“皓首穷经,搜索枯肠,欲著一部旷世奇书,终究是不得其志,以至于晚年郁郁寡欢”。
  陈逸有时也不禁大胆猜测……如果他让三国、唐朝、宋朝这三段历史重见天日,不知道会不会无形中改变时间线,产生蝴蝶效应,进而波及到明朝历史,让这三位作家把这三部奇书写出来?
  这个世界很有趣的地方,除了这些文字历史方面的缺失。
  还有很多地面古建筑的信息缺失,同样令人玩味。
  比如在冀省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的赵州桥,在很久以前,桥头碑石就已经残损不堪,无法解读出上面的字迹,后来经过多次现代化的修缮,就更加看不出是隋朝时代的文物建筑了……
  最后渐渐就被盖棺定论:此桥大致建于明朝年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这个世界一定发生过某些神秘事件,才会导致明朝以前的4000年历史全部沉默。
  而这,也是陈逸感到有些细思恐极的地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