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成了华夏文明传承大使 / 第22章 你不配解读这段历史!

第22章 你不配解读这段历史!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学历,师从,论文……
  这三项都是这些老资格极其看重,却又偏偏是陈逸不具备的东西。
  不过他们出声质疑,看似是把矛头对准了他……其实还是把矛头对准了邓夏。
  他在这些老资格眼中,其实就是一个“小友”“小年轻”的小脚色,自然不大可能刻意刁难他。
  他们真正质疑的,是邓夏这个总负责人不公平的决定。
  面临铺天盖地的质疑声,邓夏的脸色瞬间又涨红了:“我之所以高薪聘请陈先生加入考古队,正是因为陈先生是最早给出甲骨文线索,从而让我们发现殷墟遗址的人。你们以为我糊涂么?不可能!”
  “啊……原来是陈小友给出了甲骨文的线索。”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几名老教授交头接耳,低语了几句,彼此确定了答案。
  张大江不依不饶,还在坚持道:
  “陈小友给出了考古线索自然功不可没,但这一码归一码……你也不能私自把陈小友聘请为考古队的高级顾问啊!”
  “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哪个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你这样做,除了会让我们的老同志寒心以外,更会让外界质疑我们这个团队的专业性!”
  “如果这个消息要是让某些西方媒体知道了,我们华夏的国体,势必又要遭到污蔑和抹黑。”
  “邓夏啊邓夏,这涉及到国家形象的事,都不是什么小事啊!”
  这些老资格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真烦呐!
  但陈逸在这里说话还没什么分量,就把求救的目光移向了邓夏……当初是你把我请来的,这样的事情理应由你摆平吧?
  邓夏被张大江驳斥得面红耳赤,正想开口反驳,严振邦却先笑呵呵开了口:
  “我看呐,事情倒也不像张老说得那么严重。”
  “我看这位陈小友年纪轻轻,一表人才的,想必也应该是一颗好苗子?”
  “既然邓教授如此惜才,执意要将陈小友留在身边培养——那我相信,未来陈小友肯定能继承邓教授的衣钵,成为一个考古界的人才!”
  要不是老子谦虚,现在都是邓夏这个“老叫兽”的老师了,哪门子去继承他的衣钵……陈逸摆出了一脸呵呵的表情。
  张大江仔细考量着严振邦的话,绷紧的脸又放松下来,转而笑着赞叹道:“严教授浸润扶桑国文化多年,果然不是一般人的气度啊!”
  “既然严教授都这么说了,那我们也就暂时不追究邓夏的这个错误决定了。”
  在场的其他人也纷纷舒开了眉头,气氛有所缓和。
  张大江一张苍老的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双手摆向了严振邦:
  “扶桑国文化博大精深,学术作风以严谨著称,而严教授旅居扶桑多年,却能在扶桑史学界声名鹊起——因此依我看,今晚的主角势必非严教授莫属了!”
  然后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严教授旅居扶桑国多年,学术造诣匪浅,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讨教的想法么?”
  “我,我——”
  金学清第一个举起了手。
  他祖上是满清皇室,曾与扶桑皇室交情匪浅,自然也十分地憧憬扶桑国的文化。
  严振邦便笑着摆了一个“请”的手势。
  金学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想问问——严教授如何看待华夏文化和扶桑文化的相似性?又如何看待日文中使用的汉字?以及您对这次‘甲骨文’考古发掘的看法?”
  严振邦双手交握,十指相扣,笑吟吟地道:“这些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在扶桑学术界和文化界,目前广泛流传着一种假说——即我们认为华夏历史不止有短暂的700年,而是至少有1300年!”
  1300年?!!
  众人均是吃了一惊,华夏历史竟然不是700年,而是1300年?
  金学清忍不住追问:“1300年……这个结论从何而出啊?”
  严振邦接着说道:“因为在扶桑国的某些古籍中,我们发现了一些1300年前,华夏和扶桑国交流的蛛丝马迹——那个时候正值扶桑国奈良时期(710~794),当时的华夏似乎正处于蛮荒时代。”
  “当时的华夏人过着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原始部族生活,并且十分仰慕大洋彼岸更加先进的扶桑文化,于是派遣了不少‘遣东使’东渡大海,前去学习扶桑国优秀的文化,并且将文字带回了回去,为华夏大陆带来了第一缕文明的曙光……”
  “所以,如今两国的文化看起来也是大同小异……”
  这个假说一抛出,在场众人均是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这个说法太令人耳目一新了……虽然还无法证实,却已经在所有人心中炸开一道惊雷!
  因为这个说法远远要比华夏文明起源于高丽半岛要靠谱得多!
  环顾东亚近代史,扶桑国的发达程度便是有目共睹……
  在晚清至民国初年,曾有不少华夏学子为了探索救国之路,曾经东渡大海去扶桑求学。
  那么在1300年前,当时的华夏祖先为了给华夏大陆带来文明的曙光,而同样选择东渡大海去扶桑求学……
  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啊!
  “1300年!1300年!”
  金学清双眼暴突,欣喜得如痴似癫,浑身发出阵阵颤抖。
  “我们竟然有1300年的历史文明!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1300年前,我们的祖先究竟是怀着怎样崇高的使命感,才敢于以古老的航海技术,同风暴和海浪搏斗,去求来文明的曙光?太了不起了!!”
  严振邦连忙笑道:“金老弟,目前这也只是一种比较可信的假说,但考古证据还有待发掘。”
  金学清绷着脸,咬着牙:“不!我相信考古证据一定能找到的。”
  “严教授带来的这个说法,当真是石破天惊,发人深省啊。”张大江张老叫兽笑呵呵地,对严振邦伸出了一个大拇指。
  其他人也议论纷纷起来。
  “这个说法感觉还挺有些道理的……”
  “如果华夏的历史真的能往前推进600年,那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会大大增强啊。”
  “这个说法虽然疑点颇多,但不失为解读华夏文明起源的一个角度。”
  但就在这时,一道冷喝却宛如断冰切雪,震住了会场所有人。
  “荒谬!!”
  所有老资格、老教授、老学者都循声望去……
  那里。
  陈逸双手按压桌面,宛如一尊愤怒的神祇,散发出万丈威严。
  看到这个年轻人发火,严振邦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
  “年轻人,你想说什么?”
  陈逸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道:
  “我是说,你的说法太荒谬了!”
  “还有,你不配解读这段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