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明末闯王一小兵 / 第十四章 制器

第十四章 制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觉直到下午未时才起来,张殳墨起来后头昏脑涨,这都是熬夜之后的后遗症。
  侍女小红帮着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张殳墨饭也没吃就急忙去找义父义母请罪。
  到了后宅只有义母和王诗瑶在屋中做女红,张殳墨先是见过义母,在和义母解释了今早为何没有起来的原因。
  “你的侍女小红今天早上已经跟我说过了,真是的,看书什么时候不能看,为什么偏要熬夜,熬夜伤身,下回切记不能如此......”王李氏对张殳墨熬夜看书一事也是颇多责备,一直说了近一刻钟在放过他。
  张殳墨的便宜妹妹只是低头笑着,也不帮腔,也不阻拦,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看着张殳墨一直点头称是,下回再也不敢了,母亲大人放心的囧态。
  从后宅出来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只觉得现在还心有余悸。
  拉过一个下人问明义父在哪儿后,便去寻义父去了。
  张殳墨的义父王百户此时正在府中的训练场上教授张栋梁武艺。
  张栋梁之前打架也好,砍人也罢全靠的是自己的一身蛮力,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打斗技巧和战场杀敌的本领。
  “不管学什么功夫,马步是必须都得扎的。脚抓地,头顶天;空胸下气垂肘塌肩。十指空中悬,指尖对眉间;入息要自数,宜增不宜减。站时勿过力,久久自获益。这是扎马步的口诀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听到没有。”
  “听到了义父。”
  “来跟我一句一句背,脚抓低,头顶天……”
  “脚抓地,头顶天……”
  张殳墨看到的就这样的一副场景。
  他走上前去:“见过父亲大人。”
  王百户只是嗯了一声便转过头接着盯着张栋梁扎马步。
  “父亲,孩儿昨日因为看书太晚,所以今晨未能给父亲请安,还望父亲恕罪。”
  “恕什么罪?你认真读书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你。好了你不是还要去看你让匠户做的那些个小玩意吗?此事事关我百户所未来大计,你要仔细盯着,不要怠慢,行了下去吧。”
  “是孩儿告退。”
  张殳墨说完就准备走,走了几步想到了什么转过头来问到:“父亲孩儿不用练武吗?”
  王百户头也不回的说道:“你都十七了练什么武,练武得从小,你就好好看书就行,滚吧,不要打扰我教你弟弟,哎啊真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
  张殳墨咧了咧嘴,无话可说。
  他来到百户所的匠人那里,这里只是一个茅草棚子。
  里面有一些打铁的工具和一些铁锭放在棚子里。
  四个人蹲在里面商量着什么,时不时的还对着地上的一物件比划,不错这几人正是百户所里的匠户。
  家中祖传的手艺,从开国到现在,祖上就在军队里帮忙修理盔甲,修补兵器,后来被分到百户所,这已经第好几代人了。
  “李爷爷,王伯,吴伯,韩叔。”
  几人一见是张殳墨来了急忙站起身来道了一声:“少爷。”
  “不敢当不敢当,您几位都是长辈,小子着实当不起啊,如果看的起小子,以后万不可如此。”
  年龄最长的李二根看了几人说了句:“这……唉好吧,少爷既然如此,我等也就托大一回了。”
  这也不是第一次,昨天来时张殳墨就已经强调了好几回了,今日不过是又提一遍罢了。
  “李爷爷昨天我交给你们的东西可成做好?”
  “回少爷,您交代的东西昨晚我等加班加点的已经做出来了请你过目。”
  张殳墨看到了这个东西后欣喜不已。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套传动系统,只是没有橡胶带罢了,有点像是乡下的磨盘一样,只不过是把石磨换成了钻子而已。
  就是一头由牲畜带着钻头转动,另一头有一个地方能够卡住钢管,这样就可以一直稳定的转出火枪管。
  有人就会问为何不用水利而用畜力,水力不是更稳定吗?
  可是各位看官想想看,陕西大旱有水的地方都被农户浇了田了,就算之前是条河,恐怕现在只能算是水渠了吧,这个力量能够转出枪管来吗?
  “好好,你们可曾试过?”
  “未曾,只等少爷你来了。”
  “那我们就试一试。”
  说干就干,让人牵来一头驴套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钢混卡在卡槽上。
  只见驴转动带着钻头缓缓转动,力量传到钢棍上,转出丝丝铁屑,虽然不多但是稳定,只要换畜和换钻头就好。
  一个枪管用了近两天的时间才钻好,虽然速度是慢,但也比人快多了,这样一来,一个系统一月能钻出十五根枪管,那如果三套四套呢?
  西北大地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牲畜。
  转好枪管,在由人工钻出膛线,加上木托,然后张殳墨还让匠人打制一把三棱军刺,装在枪口上。
  一把火器做成前后用了近四天的时间。
  这样一算一个人四天一把火铳,一个月就是七把,百户所里一共四名匠户,一个月就是二十八把火铳,如果采用流水化作业那么这个数字应该能到三十多。
  随后测试了这把火铳的射程,有效射程在一百二十米,也就是说一百二十米之内完全可以杀死一个人,而且破甲效果良好,如果超过一百二十米那就要看运气了。
  这个结果让王百户很是满意,戚爷爷也是十分推崇使用火器,在抗倭时曾大量使用火器,如果不是上面拨下来的火器太废,王百户怎么可能不使用火器?
  于是就在张殳墨的主持下开始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池山百户所的换装行动。
  先是把库中现有的报废刀片、枪头和火铳通通融了打成铁棍,然后再开始就开始分工制作火铳。
  同时张殳墨还找来一些流民帮忙干活,有手艺的优先,没想到还真让张殳墨捞着了,找到了三个铁匠,两个会做火器,另一个虽不会制作火器,但一法通万法通,看几遍很快就能上手,木匠、石匠等其他匠人也都有几个。
  这年头人命不值钱,找的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样的人用的也比较安心。
  人手充足之后这产量也大大提高。
  就在百户所忙着换装之时,张殳墨也不曾放下,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一看王百户给的那本《练兵实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