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祈国 / 第四章:

第四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小镇北山上的一片竹林中有处竹院,竹院内有几间竹屋,一小块空地上圈养着一些鸡鸭。
  阵阵微风袭来,竹叶沙沙作响,一只小土狗正在追逐地上飘忽不定的月光。
  当徐风回来的时候,老人只是说了句“晚饭在厨房”,就继续编织手中的竹篓。
  徐风把装有桂花糕的食盒放在老人旁边的石桌上,就去厨房端来老人做的晚饭。
  一小蝶咸菜,一碟炒竹笋,一碗米饭。
  自打一老一少来到这个小镇,选择在北山住下后,老人在教徐风读书识字之余,也会去竹林里就地取材砍来几棵竹子,编织一些竹篮竹篓一类的拿到镇上售卖,来换取一些银钱来维持两人的日常生活。
  当时还只有五六岁的徐风,每天的傍晚时分都会爬上一处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已经很高的山坡上。
  当看到略显佝偻,蹒跚登山的老人后,便会露出一种只属于孩子,莫名的,让大人摸不着头脑的傻笑。然后顺着山坡一滑而下,小跑向正在登山的老人。
  一老一小,肩头都背着今日没有售卖出去的竹篮竹篓,缓缓登山……回家!
  只不过这时间一长啊,老人又学会了一项新的手艺……穿针缝衣。
  无奈的是老人毕竟年纪有些大了,每次穿针引线老半天都穿不进针眼,让这位曾经坐镇一方的老人大为恼火,指着下半身光溜溜,蹲在地上的徐风就骂,“你个小兔崽子,下次再给我爬上爬下的,我就让你裸奔出门!”
  徐风苦兮兮的蹲在旁边,耷拉着小脑袋。
  “那些人是不是今天又上山了?还是不愿见嘛。”徐风边吃边问。
  老人拍了拍手上的竹屑,说道:“找不找是他们的事,我管不着,也懒得管!但是见不见还不是我说了算。连续吃了两次闭门羹,我想他们心里应该清楚,大概是没希望了,应该不会再来了,事不过三嘛,要是连吃三次闭门羹,那还不让那些躲在暗处的某些人笑掉大牙了”
  “以后总要打打交道的,何必把关系搞得这么僵呢,是时间不到还是有疑虑?”徐风打开食盒,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老人。
  老人接过尝了一口,“疑虑是有一点,不过人心都是这个德行,趋利避害!当初那位可是风光无限、独占鳌头,谁不想树荫下乘凉,可是那些想抱着大树乘凉的人不懂什么叫物极必反,超过了一个度。现在大树将倒,那那些在树荫下乘凉的要怎么办?”
  老人看向徐风。
  徐风夹了一块炒竹笋,竹笋上面还带着几点肉沫,看老人望向自己,笑了一下,回答道:“还能怎么办,既然大树都要倒了,当然是把一些还有些用的粗枝树干砍了拿去别的大树下,继续乘凉”
  老人哈哈大笑,“是这个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以后天镇长家的喜宴,你才会让我去?”徐风问。
  老人又吃了口红糖桂花糕,并没有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看向石桌上的食盒,“你下午去镇南的糕点铺了?”
  徐风知道老人为何会有此问,“没有,这是别人送给我的”
  “别人送你的?谁这么大方啊,送桂花糕连食盒都一并送出去了,是黄家小子?”老人问。
  徐风有些尴尬,故意往嘴里吧啦了一大口米饭,含糊不清说了两个字,“黄……婷。”
  老人虽然有时候眼神有些不好使,但是听力可是真的很好,在听到徐风含糊不清的回答后,老人嘿笑一声,打趣道:“还别说,你小子和姓黄的还真有缘,又姓黄!”
  徐风好像想起了什么事,如坐针毡!
  吃完饭,开始收拾碗筷。
  麻衣少年说道:“镇西药铺的王掌柜准备招几个熟悉小镇周围山头,懂得山草药性的采药人,我准备去试试。”
  老人把一块咬了几口的桂花糕随手扔进食盒,“啧啧,这李小子的桂花糕做的是越来越不怎么样了,糖水放的有点多,太腻!”
  说罢便起身回屋,这位已年近花甲的老人,身形……越显佝偻。
  打扫了一下院子的徐风,又趁着月光去山里溪边打了两桶水,便回房看书。
  徐风很喜欢读书,但不会像那些喜欢咬文嚼字、细细品读书籍、恨不得把整本书籍上的每一个字都揉碎了塞进脑子里的所谓‘才子’,还有那些在古人所著的书本上看到了一处不对有瑕疵的地方,就挥笔如雨洋洋洒洒写它个几十张纸一通批判驳斥的所谓学究。
  徐风的读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用徐风的话来说,读书就好比一条笔直的大路,你要做的只是在你走过这条路的时候,回头看看,你在这条路上遇到过什么令你回味的景色,和碰到过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人和事。。
  而不是当你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拿着尺子去测量一颗颗树、一粒粒石子的距离大小,到头来就觉得这棵树不应该种在这里,这颗石子不行,比其它石子大了,会硌人。
  一夜无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