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梅落秋城望月影 / 23

2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每年汛期到来的时候,北河的水位都会跟着上涨。韩梅城去北城一中报到的那一天,河水正好淹没坝子下面的庄稼和农田。
  韩家的祖屋离坝子并不远,东面一带地势比较低洼,以往河水再怎么涨,也不曾越过坝子去,所以也不曾担心过。可是近来,北河上游地带暴雨不断,水势异常凶猛。八月下旬,河水突然越过了坝子,东面一带的房屋接二连三都灌了水,韩家的祖屋自然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西面一带,也就是西庄所处的地方,地势较高,被淹的人家开始搬往西庄暂住。韩百岁的小儿子韩建明就住在西庄,两夫妻去新疆打工以后,房屋一直空着,这回总算派上了用场。
  韩百岁在几位老邻居和孙儿韩宪城的帮助下,将祖屋里的东西统统搬到了韩建明家里。而他首先想到的,是悬挂在横梁上的那面血红色的旗帜。
  他小心翼翼地取了下来,一路高举着,如同结束了一场战斗。到了小儿子家里,又悬挂在堂屋里,过八十大寿时女婿送来的寿字匾额旁边。
  眼瞅着居住了一辈子的祖屋,就这样淹没在泛滥的河水里,他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可是世事变迁,谁又能改变呢?记得搬回红叶村的时候,这里也只剩下几户人家。战争结束以后,大家陆陆续续搬了回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整个红叶村,东西两庄加在一起,足足百余户人家了。
  父母去世以后,韩百岁离开了红叶村,领着年幼的弟弟妹妹寄居在城西一隅。一面在镇子上做学徒,一面在杂货店里帮忙。日子虽说艰难,可一想到国仇家恨,他咬紧了牙关,说什么也要干一番事业出来。
  他的妻子陈氏是杂货店老板的女儿,两个人年龄相当,韩百岁第一眼望见她的时候,就被她身上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吸引。韩百岁凭着自己学到的本事,做了一件小礼物送给了她。她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着,是一间小木屋,这就是韩百岁能给她的。没错,是一个家,是一个温馨的家。后来,两个人私下订了终身。
  陈氏有孕以后,杂货店老板甚是恼怒,将韩百岁撵了出去,奈何女儿以死相逼,怕她一尸两命,只得依了她,招韩百岁做了女婿。但韩百岁并不想依附自己的老丈人,木匠手艺学成以后,带着弟弟妹妹和陈氏又搬回了红叶村。
  一开始修建的是一间茅草屋,屋顶总是漏雨,修补了几次,韩百岁狠了狠心,拿出一笔钱,翻修成了几间砖瓦房,也就是现在的祖屋。在这几间砖瓦房里,他和陈氏生养了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老大取名韩建功,老二取名韩建业,老三取名韩建邦,小儿子取名韩建明,至于女儿则命名为韩爱华。
  在义兄吴勋的介绍下,韩百岁的妹妹千秋嫁到了城西一户富裕人家,妹妹嫁得好人家,他总算对得起爹娘的嘱托。而弟弟万安更有出息,大学毕业以后,在城里当了一名干部。哥哥家里人口众多,日子不怎么好过,最为艰苦的日子里,万安时不时地周济着哥哥的家里。退休以后,万安不愿留在城里,回到了红叶村,在西庄居住了下来。如今哥哥也搬到了西庄,两兄弟老来竟然做起了邻居,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而今天韩万安午饭就是在哥哥家吃的,饭后两兄弟谈了许多,谈起了过去,也谈到了将来。韩百岁瞅着客厅里的旗帜,眼角有些湿润,“万安,咱们韩家走到今天不容易,爹娘去世的早,看到你们成家立业,我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只一件事,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为此我常常心感不安。”
  “什么事?”
  “你可还记得吴勋吴大哥?”
  “怎么能忘呢,我和吴大哥的儿子志清可还是战友呢,那年我们一起去了东北,加入了志愿军……”
  “就是这件事啊!”韩百岁叹了口气,“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自作主张,要不然吴大哥的儿子也不会……”
  “哥,这事儿怎么能怪你呢!对于志清的牺牲,我也有一定的责任。是我太冒险了,要不是为了掩护我,志清也不会暴露自己,就不会中弹牺牲。”
  “该死的美国佬!”韩百岁恨得咬牙切齿,送几个儿子去当兵,他一点也不后悔,可是送义兄的儿子上战场,他真有些悔不当初。
  吴勋去世以后,他给自己做了一口棺材,搁放在小儿子的家里。家里人说不吉利,可他不管,只想着一朝咽了气,和义兄黄泉再聚,定要忏悔己过。。
  陈氏在一旁安慰道:“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