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衡天道 / 第一章 蓬莱仙岛

第一章 蓬莱仙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国莱地往北出海三百余里处有一座仙岛,名曰蓬莱。
  相传春秋年间,有一方士姓张名瀛,为春秋诸学派之一中生家之鼻祖,张瀛其人博学多才,精通医学,天文学,主张修身养性,一心求仙访道,以求长生,往生极乐。
  然恰逢春秋末期战争频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各国为了保留人才,对于各个学派都给与了较高的尊重,兼之张瀛精通医学,治愈了不少王公贵族,所以虽处乱世之中,张瀛以及族人门徒皆过着不错的生活。
  但是对于痛恨战争的张瀛来说,当今天下的环境依旧让他感到无比煎熬。
  终于,无力阻止战争又不愿意再见到杀戮的张瀛率其弟子及族人出海求仙,然而天命难测,就在众人驱船出海二百里处时,便遭遇了罕见的海啸,霎时间天地变色、大浪滔天、电闪雷鸣,似要撕碎阻挡它的一切。
  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海浪过处船队摧枯拉朽,张瀛等人还来不及反应,就瞬间被巨浪淹没,消失在海上。
  良久,暴风雨逐渐停歇,海平面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夕阳下金色的阳光洒落在蓝色的海面之上波光粼粼,不时几只海鸥飞过。
  在这别样的美丽画面中,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和谐,仿佛刚才的事故根本没有发生,只有海面上漂浮着的木板碎片,印证着先前的惨剧。
  距离惨剧发生的海域也不知多远处,某神秘的海岛前方海面上,很突兀地出现了几艘破败的木船,仿佛遭遇了恐怖的海难随时可能沉没。船只甲板上和船舱内,竟然横七竖八的有着不少人影,只是那些人全都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就在这时,最大船只的甲板上,一个中年人手指竟然动了动,随即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看着夕阳中的天空,中年人努力的动了动身体,在发现没有异样后才缓缓地坐起身子,正是之前遭遇海难的张瀛。
  就在张瀛醒来之后,几条船上的其他人竟然也相继醒来,清点人数之后竟然发现数百人中竟无一人伤亡或者失踪,堪称神迹,众人坚信这定是神灵相助,不禁大喜。
  待得船只靠近海岸,大家都安定下来之后,张瀛携部分弟子环绕岛屿进行勘测,细看之下,皆震惊不已。
  岛屿很大,天然成先天八卦之状,且相邻两卦之间皆有明显的界限区分,对应的每一卦象都有不同景象,这天然的八卦岛屿集聚着浓郁的灵气,使得整个岛屿看起来宝相庄严,虚无缥缈却又灵动清明显得与众不同。
  而岛屿的中心地域,一座宝塔巍然耸立,直入云霄,震撼人心,宝塔表面气霭环绕,灵气氤氲,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显得无比的神圣,塔顶更是有一粒闪耀七彩光芒的宝珠,华光流转,璀璨夺目。
  宝塔仿佛天外来物,绝非人力可为,且走遍整个岛屿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丝人类生活过的痕迹以及任何文明的残留,显然多年未有人在岛上居住,但是宝塔依然全新,一尘而不染,似是万载不朽。
  张瀛等人再无疑虑,确定受到了神灵眷顾,而这里就是他们要找的仙土,于是决定全部定居于此,众人选择八卦中的坎卦象位的平原地区作为栖居之地,集众人之力盖起了房屋并开始各种基础建设,不久便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村落。
  而张瀛及其弟子则以宝塔为根基,开创了神州大地上有史以来第一个修仙教派——承仙宗,尊张瀛为第一代宗主,制定教规,明确教义,发展道统,领悟天道。
  众人通过商议决定给岛屿取命名为“蓬莱岛”,而岛中心的宝塔则被称作“通天塔”。
  从此张瀛等一干人等与外世隔绝,自给自足,繁衍生息,追寻天地大道,看破来世往生,融己身于天地,求羽化而登仙。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数百年,通过多年的繁衍,岛上坎字象位的小型村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镇,虽然人口增加了,但是岛上的面貌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这里的人们既热爱这里,又敬畏这里,在承仙宗的带领下,从来都是人们去适应环境,却从来没有人敢亵渎这块仙土,俨然已经和大自然成为一体,过上了宁静和谐世外桃源的生活。
  而承仙宗在长生的仙路上更是达到了当今世界的顶点。
  张瀛作为承仙宗第一代祖师和创始人,以修身明悟入道,一生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待人平和,日夜勤拂拭,保持心中清明,因为其高尚的人格,有济世之心,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享年148岁。
  其后人更是在坚持其追求先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完善,终于在传至第四代祖师张悟风之时,张悟风及其弟子以武助道,在其晚年更是融于天地间,开创御剑飞行之法,在追求天道的路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俨然更近仙路。
  时光荏苒,又过了数百年的时光,时至今日,承仙宗已经传至第十代传人张明心。
  张明心年仅四十出头,是承仙宗史上年龄最小的继承人,第九代祖师张墨晚年得子,甚是疼爱,后来更是发现这个孩子天生近道,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惊人的悟性和武学天赋,终于在寿终之时,放心的将一切交给了儿子。
  张明心不负众望,才四十出头在悟道上的成就就超越了先人,不但悟透先人智慧,更是开创了新的修行法们,对门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己整个人因为在修行上的进步显得愈加的空灵,宛如真正的仙人一般。
  张明心有一子,名叫张辰,年仅十二,对于这个儿子,张明心是又爱又是头疼。张辰修行天赋极高,不但是承仙宗开派以来仅见,就算放之当今整个人间,也无人能出其右。
  按理说张明心应该高兴才对,但是偏偏这个儿子却非常的淘气,虽然对于天道也有极高的悟性,却从来不愿意静下心来打坐修行,更是将“日夜勤拂拭”的祖训抛之脑后。
  整天就知道玩耍捣蛋,到处搞小破坏,闹得通天塔鸡犬不宁,有时甚至满山追着小兔子,几天见不到人影,而且屡经责罚却从来不知悔改,让所有人都头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现在张明心也只能期盼着这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改变心性,利用自己非凡的天赋,将承仙宗带上一个崭新的高度,方不负祖上厚望。
  ******
  天佑镇,蓬莱岛上唯一的小镇,经过了五百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两千余户,近万余人。镇上的居民过上了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或开垦养殖,或是上山打猎,或是出海捕鱼,女人们在家中还做很多女红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的人们俨然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懂得自然共生的道理,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老天的庇佑,从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主人,也绝对不会过度使用资源,既保证了人们的生活也维护着这里的环境。
  夕阳西下,金色余辉给小镇披上了迷人的彩霞,池鱼归渊,炊烟唤子,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等待着晚饭的呼声,一边闲聊着当天的收获。晚风徐徐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忘记了一天的劳累,那么的惬意祥和。
  “别跑,站住!”一道急切的呼喊声打破了小镇原有的宁静,只见街道中,一个壮硕的髯虬大汉正奋力追赶着一个少年。
  那少年大概十一二岁,长得极为俊俏,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却有一种出尘迷人的气质,水汪汪的大眼睛灵动闪烁中透着些狡黠,红扑扑的脸蛋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愈加可爱。
  他身着月色云边长袍,动作飘洒自然,忽左忽右每次都恰巧躲过那大汉的追捕,且见他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哪里像被逼入窘境的样子,仿佛只是在游戏一般。
  “小子,别跑,你…你给我站住。”那髯虬大汉早已上气不接下气,但看那少年时,却发现那少年竟然无比的轻松,再追了一会儿,那大汉终是跑不动了,停下了脚步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地喘着气!
  见状那少年竟也不再奔跑,停在那大汉身前丈许处,昂着小脑袋挑衅般看着那大汉,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我…我…”那大汉想说些什么,但此时哪里还有力气,累得连生气的劲都没有了!
  “哟,这不是曲大哥么,年纪也不小了,怎么和一个小孩斗上了!”忽然一个揶揄的声音说道。
  “哪里是斗上了,简直是被逗啊,哈哈!”又一个灿烂的笑声响起。
  “曲大哥不是很神猛么,怎么连个小孩儿都追不上了,看样子名不副实啊!”
  “老曲还常说跑的比兔子还快,可是连个小娃娃都跑不赢,看来会被他追上的兔子不是瘸腿就是瞎了!”
  众人很是轻松地你一言我一语,调侃味十足!
  原来那大汉姓曲,是镇上的一个猎户,每次上山打猎都会满载而归,打猎本领之高在镇上可谓数一数二。
  但是他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每次在镇上的酒馆里喝多了都要吹嘘自己的“英勇事迹”,而且为人开朗大方,开得起玩笑,所以久而久之就常被大家拿来调侃,而他自己也不以为意,甚至还乐在其中,于是乎就上演了眼前这一幕。
  “这娃娃好面生,不知是谁家这么有福气,生了个这么好的娃儿!”
  “看穿着不像是镇上的孩子,倒像是仙山上下来的!”
  “这娃娃不简单啊,那身手,看样子这次老曲是吃了不小的亏啊!”
  “我说老曲,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你不得跟大伙解释解释?要是你欺负人家小娃儿,我们可不答应。”一个老者赶来,上前拦在两人中间,有些不满地看着姓曲的猎户道。
  “哪里是我欺负他啊,是他欺负我啊!”那姓曲的脸色很不好看,似是吃了大亏,气不过才追那男孩儿。
  “我说傻大个,你别血口喷人好不好?小爷我才懒得欺负你,只是愿赌服输,难道你一个大男人,连个赌约都遵守不了?”那小孩儿听到那大汉说自己欺负他,很是不高兴。
  “到底怎么回事儿?”那老者眉头一皱看着曲猎户。
  “哎,我这次上山打猎,被我抓了一只漂亮的白狐,本想着用白狐的皮毛去周裁缝家给我家姑娘换身好看的新衣裳,不想刚回家就遇上这小孩,看着挺面生,对我说了一堆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半懂不懂的话,总之就是叫我把抓到的白狐和其他猎物给放了。我猜想,多半谁家的孩子胡闹,便没搭理他,没想到他一直缠着我,我便随口和他说,如果他能把我家石鼓从前门搬到后门,就答应他!”那大汉脸色越说越是难看,到最后有些哭丧了。
  “那后来呢?”大家看到大汉的表情,似是猜到了什么,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由得多看了那小男孩几眼。
  “没想到这小孩抬脚就把我家那大石鼓踹到了后门,然后我就眼看着这次打到的猎物全都给他放了。”曲猎户脸都成了苦瓜状了。
  众人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那小孩,脸色都极为震惊,虽然猜到了是这个结果,但是亲耳听到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刻石鼓是镇上的传统,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有一对石鼓,据说这石鼓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一个石鼓少说也有两三百斤,别说小孩子了,就算是大人也得好几个人才能抬得动。
  “既然是你自己提议的事情,干嘛还追着那小娃娃不放?莫非还想赖着人家赔你钱不成?”那老者颇为不悦,镇上居民长期受到了修仙者的熏陶,皆从小修身养性,对于诚信看的极重,况且那小孩大家都不认识,定是仙山上下来的,这么纠缠下去影响总是不好的。
  “我哪知道他真能踢得动啊,我也只是一时气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姓曲的岂会反悔!这哑巴亏我吃了也就吃了!”
  “那你还追着小爷我不放!”那俊俏小男孩儿得理不饶人地看着曲猎户,很是不高兴。
  “小娃儿你误会了,那些猎物放了也就放了,大不了我重新打过,可是那石鼓是祖上传下来的,按理是不能随便移动的,况且我家那石鼓比一般人的要大,就算几个人不多费些功夫也搬不倒原来的位置,这不是想让你帮帮忙把那石鼓移回去么!”
  “上天有好生之德,本来将那些小动物们放生就是应该,而且是你叫我帮你把石鼓移到后门去的,现在反而来要求我,好像倒是我的不是了!”那小孩一皱鼻,有些气呼呼地说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