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崩坏AI记 / 71.电?电!

71.电?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为什么会这么…无力?”
  秦肃昏昏沉沉地醒来,准确地说是开机。他从未想过升华成为机械智能的自己,居然会有感觉到昏昏沉沉的一天。
  “剩余电力仅能够维持核心计算机工作9小时38分。”电路的微循环在漫长的时间中耗尽了崩坏能电池的能量。但这个东西在理论上能坚持七千年。
  “运算结果出错了?”他仔细地查阅着存储程序的资料,“不可能,结果经历了许多次验算和实践论证。也许是登陆过程中的冲击,又或者是我未曾查找到的逻辑错误。”
  “没有驳回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非常正确。”
  火箭的货舱存放着燃料、基础材料和工业母机,同时还有一辆被折叠成球体的T-X。他的风险评估建议他带上十辆T-800或3辆T-1000或1辆T-X应对殖民初期出现的崩坏兽。但代价是,他要增加火箭的尺寸,又或者减少携带的工程器械。
  最终他选择了带上T-X,因为它由魂钢构成,可以折叠成球体,减小体积和空间占比。
  更为幸运的是,律者核心是从虚数空间中汲取崩坏能,而不是从外界补充,因为火星上根本就没有崩坏能存在。尽管从虚数空间中充能非常缓慢,但对电力几乎耗尽的秦肃来说,这是唯一补充电力的手段。
  秦肃的临时身躯是一台附带动力钻头的移动基地车。为了减少火箭的建造时间,它特意采用了轻薄的材料和较小的尺寸。也许正是这种设计思路上的失误,导致了崩坏能电池出现泄露状况。
  经过漫长的时间,登陆火箭和前联合国前进基地早已被火星的红色沙漠所吞噬,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在基地车上附加动力钻头。此外这台基地车并不庞大,第十律者核心能够支持动力钻头工作半小时左右,否则他根本无法动弹。
  钻头像是春天的青白色竹笋拔地而出,经过T-X反复充能与供能,秦肃终于看到了地表。现在是火星的夜晚,白色的霜点缀着地表,它们在以往被认为由水组成,而后又被进一步被猜测为二氧化碳的固态。这里是乌托邦平原所特有的景象,同时这里也是前文明联合国殖民地的首选目标。
  履带滚滚,红沙飞舞,基地车停到一处开阔的地带。他未来的体积会很大,所以找到一处合适的空旷地带是尤为重要的。秦肃这里的基地车并不是像常人所想的那样,迅速、快捷地折叠、变形成一个基地,它更像是一个搬家公司和建筑公司的混合体。
  地球的大气层不仅对生物来说是一种宝贵的馈赠,同样对机器人也是。火星与地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在崩坏威胁来临之前,联合国火星殖民计划的先驱并非是智能机器人,而是人类。
  尽管那时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颇有成就,许多科学家曾提议把机器人作为太空殖民计划的先驱。但经过机器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学会、航空航天学会以及天文学会的激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稀薄的火星大气对现行技术下的机器人过于致命,而太空环境特化机器人的建造成本会高于培训一位宇航员。
  首先要做的是挖掘30m的深坑,沿下沉地基四周建造连续墙,由碳纤维强化钢制成,以丙烯酸盖板覆盖。这些建筑材料都是从前文明的殖民哨站上拆下来,放在基地车的储存空间内的,但其中的精密电子元件需要评估回收价值,它们的设计师可没想过这些东西要躺5万年。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一个从开始就困扰着他的问题——能源。秦肃现在是一个机械智能,这意味着计算资源的多少就是他的智商,现在他仅仅是一颗魂钢球体计算机,计算力远远不如在地球的时候,相比之下逻辑思考程序受到的影响就不是那么深刻。
  他尽力运用计算资源,形象地说,是抓耳挠腮:“电…要怎么解决电呢?”
  资源研究程序提交了许多份方案,但同时计算程序的结果又让判断程序否决了许多份方案。
  “地热能吗?”他计划着方案,随即判断程序又再次否定了这个方案。
  “不太现实。”研究表明,火星的火山很可能是活动的,利用其地下热量贮存就可以成为现实。只是,附近没有足够近的火山能够供他建造一个地热井。
  沙尘滚滚,狂风呼啸而过。火星上的沙暴有时会席卷全球,但只有南半球的夏季会经常出现沙暴,这也是为什么这里会变成殖民地的首选。
  “风能。”秦肃恍然大悟,“我真的是个蠢货!”如果还有肉身,他一定会狠狠地拍自己的脑袋。由于火星气压低,当太阳照耀地表时,大气便会快速吸收能量,增加动能。但是又因为火星的重力大约只有地球的38%,尘埃非常容易卷入空气中,形成沙暴。而这意味着丰富的风能,缺点是需要频繁的维护。
  但风力发电机并不是毫无防护地在风沙中运作。
  举一个例子:风力发电机的轴承。风电轴承是所有运动部位的枢纽,是核心部件。同时轴承也是风电机组中的薄弱部位,是风电机组的主要故障点之一。
  秦肃打算建造的风力发电机组中采用独立轴承座,主轴承润滑密封方式为双V形密封圈密封。双V形密封圈密封工作原理是外部的V形密封圈起防尘和防水作用,内部V形密封圈用于防止润滑脂泄漏。
  这样做的原因是它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机组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其唇口会越来越薄,密封性能逐渐下降,加上主轴受载变形可能造成唇口与端盖的接触表面脱离,导致润滑脂泄漏。
  不过风力发电仅仅只是开始的一个过渡阶段,货舱里存储着少量核燃料,只要熬过刚开始的艰难阶段,它们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而且它们也足以支撑到开采火星铀矿的那一天。
  所以只要有了能源,接下来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建筑材料可以从土壤中获得,通过将地面土壤加水后放入模具中加压,接着在300度的条件下干燥和烘烤。此外,与常人想象中的不同,火星并不缺水,早在十几年前,联合国的火星探测器就已经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水分。塑料可以用氢与二氧化碳生产,而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来产生。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源。
  火星的土壤中有40%是硅,能够轻易地生产出陶瓷。火星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地表广泛分布着氧化铁,所以钢材也并不成问题。
  也许初期的规模限制了发展速度,但只要时间充足,总有一天,数不尽的工厂将会扫清火星的每一粒红沙,它们的产品会送去太空,组成、嵌入战舰的每一个部位,到那时,崩坏将迎来它的句号。
  ——————————————————————————————————
  PS:写这章其实就只要几个小时,然而费时间的其实是查文献。
  不过还有最近沉迷赛马娘的原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