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九零致富日常 / 006 初到首都

006 初到首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陈建东有一肚子的担心——
  
  罗梅连市里都没出过,忽然间要出国,能成吗?
  
  罗梅和二姐都不会俄语,去那边做生意不是任人宰割吗?
  
  更重要的是,罗梅现在怀着孩子呢,能这么乱跑吗?
  
  但所有的担心都抵不过女人的坚持。
  
  望着那一双眼睛,陈建东试图做一些挣扎,“那要不我跟你一块去?”
  
  “你去什么?家里那么多事呢,你留在家里忙就行了。”
  
  陈建东要是会俄语,罗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可惜他不会。
  
  罗梅给他交代家里的事情,“我跟二姐商量了,先让爷爷帮忙看着陈彦鹏和段蕾,等地里的活干完,你把俩孩子送到咱大姐家去。我这次出去怕得一个多月才能回来,你先在河堤上干活,干完再把东屋起来。咱们地里的玉米让我娘家人过来帮忙,我明天去趟娘家,找我爹妈过来。”
  
  “你哥肯定不同意。”
  
  罗梅当然知道,她大哥还指望爹妈帮忙干活呢。
  
  还不算老的俩老人要轮流给三个儿子干活。
  
  “咱们给钱嘛,他要是不乐意也给钱就成了。”
  
  陈建东乐呵了,“就你大哥那抠搜样,给钱才怪呢。”
  
  是啊。
  
  罗梅当然知道她娘家大哥不会给钱。
  
  即便是后来大哥发达了,那也依旧算计的很,甚至算计自家亲弟弟亲妹妹。
  
  “这次要真能跑成了生意,咱们往后日子能好过些,给爷爷给我爹娘养老都不成问题。”
  
  前世的陈建东一身毛病,吸烟把自己弄了一口大黄牙,脾气急动不动就跟她吵架。
  
  可他始终都是个有孝心的人。
  
  给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后来也尽职尽责的伺候丈母娘老岳丈。
  
  二老住院时,罗梅她兄弟都随便做点吃的喝的糊弄亲爹妈,陈建东有鱼有肉的营养搭配着来,从不嫌麻烦。
  
  这次试探着的说出给爹娘养老的事情,陈建东也只是咧嘴笑,“那你这不是打你哥的脸吗?”
  
  他们这乡下地方默认的风俗是儿子养老。
  
  真要是谁家老人全都丢到闺女家,哪不是给这儿子没脸吗?
  
  “没事,他脸皮厚,不管他。”
  
  罗梅跳上自行车后座,揽着男人的腰,“回家去。”
  
  这会儿的陈建东脾气还挺好,能听她的话。
  
  那就顺着他的毛来,让他听自己的。
  
  女人当家做主,可比男人靠谱多了。
  
  自行车缓慢的往家里跑,罗梅说起了东北的那个三爷家的事情,“你跟那边熟吗?”
  
  陈建东琢磨了下,“三爷那边的话还真没啥联系,明玉叔跟咱爹好像还有联系,要不给他去个电话?”
  
  其实陈建东跟他爹关系也不咋样,别看是俩女儿后的第一个儿子,但从小就不受待见。
  
  他爹不喜欢这个不服管教的大儿子,一直待见老二和老三。
  
  可末了养老这事,还是落在了陈建东头上。
  
  罗梅私心的想,前世自己大半不幸都源于这个公爹——
  
  若是他肯承担养老责任,何至于她跟陈建东就这么被拴在家里出不去呢?
  
  他们俩也遇到过些机会,但出不去是致命问题。
  
  孝顺的遇到不孝顺的,不用说也知道谁才是那个倒霉的。
  
  “拐着弯问他还不够麻烦的,回头再说吧。”
  
  罗梅跟陈建东结婚将近五年,公婆一共就见了两次。
  
  第一次,结婚的时候。
  
  第二次,陈彦鹏出生的时候。
  
  陈建东也知道自家不占理,不好说什么,“三姑父家里人好像也在东北,要不问问他?我记得是他姐夫一家在东北,好像是转业后分配到那里了。”
  
  对呀。
  
  罗梅兴奋的拍了下男人的后背,“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呢。”
  
  陈建东咧了咧嘴,他发现罗梅这两天是真有些不对劲。
  
  不过有二姐帮忙照看着,应该问题不大吧?
  
  ……
  
  罗梅去了趟娘家,没说自己要去苏联的事情。
  
  只是说怀相不好,二姑姐要带着她去市里找老中医帮忙坐稳胎。
  
  她爹话不多,去看羊圈里的羊,罗梅她妈拿出来一张皱巴巴的五十元给她,“你别心急。”
  
  罗梅眼眶一酸,“娘我不用这个。”
  
  “拿着。”她娘脸一皱巴,“回头我跟你爹去掰玉米,你不用操心,好好去坐胎。”
  
  自家闺女自家娘心疼。
  
  罗梅忍不住抱住她娘,“等回头我挣了钱,给您买好吃的。”
  
  “诶,我等着我家大梅孝敬我。”
  
  天下没不透风的墙,罗梅跟着她二姑姐去苏联的事情到底还是被家里人知道了。
  
  罗梅她大哥罗爱国气得拍桌子,“她胡闹你们也跟着胡闹是吧?她一个女人家哪来的胆子干这事!”
  
  罗爹罗娘这才知道,闺女不是去看老中医,竟然是瞒着他们去做生意了。
  
  罗娘一下子慌了,“她还……”
  
  想到这事不能透露,她又把话给咽了下去。
  
  万一被计生办的人知道,那这二胎还能要吗?
  
  “她愿意去就去呗,夏天的时候我跟你娘帮着你们三家收麦子,现在帮大妮儿家收玉米,这不是很公道吗?”
  
  他知道大儿子在愤怒什么,不就是没帮他家收玉米花生吗?
  
  闺女做的这事的确出格,但当哥哥的这态度也让人心寒。
  
  罗爱国气得火冒三丈,“那您二老将来指望着闺女来养老好了!”
  
  撂下这话人就走了,两家院子挨着,一翻墙就过去了。
  
  罗家老爹安抚老伴儿,“别哭了,就这样子你还指望他给你养老?”
  
  “我不是哭这个。”她就是担心自家闺女,大梅可还怀着孩子呢。
  
  ……
  
  陈建荷挺佩服这个兄弟媳妇的,来之前两人去了趟三姑父家,打听了一番后跟三姑父的姐夫联系上,约了到时候见。
  
  离开老家这天,羊毛衫厂把编织袋塞得满满的,四个编织袋装了五十多件小山羊皮大衣。
  
  黄厂长两口子送她们俩人上车,到了首都这边,虽说有老板联系好的人来接站。
  
  但这东西扛下火车也得靠她们俩。
  
  陈建荷想着罗梅怀着孩子,月份浅不能这么乱扭动,原打算自己多来回一趟把东西弄到站台上,谁知道罗梅二话不说扛一个抱一个跟着人就出了来。
  
  首都。
  
  罗梅从没来过这里。
  
  她甚至有些迷失方向,认真看了好一会儿才确定东西南北。
  
  走了没两步,黄厂长的老战友就过了来,“小罗和小陈是吧?我来我来。”
  
  说是老战友其实跟她们俩年岁差不多大,“老黄怎么样啊,八百年不跟我联系,一联系就说让我来接人,这王八羔子下次见到看我不给他老一套军体拳。”
  
  罗梅笑着搭话,“黄厂长生意做的还挺好,这不是想着再开辟新市场吗?就派我们先过来看看情况。”
  
  “他脑子活有想法,难怪成了大老板。”
  
  黄老板的战友姓吕,吕永亮带着两人去找了住的地方。
  
  “我打听了下,你们俩明天去那边出入境大厅办护照,回头我跟人打声招呼,差不多三天就能下来。到时候咱再去办签证。”
  
  吕永亮是个十分热心肠的,还请罗梅她们吃了饭,约了明天带她们过去办护照。
  
  朝廷有人好办事这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吕永亮也不知道哪来的关系,说是三天下来护照,其实第二天就下来了。
  
  当天下午又带着去办签证。
  
  路过美国大使馆门口时,那里排着长长的队伍,看的陈建荷头皮一麻,“咱们也得排队?”
  
  吕永亮呵呵一笑,“不用。”
  
  人家老美签证窗口那是车水马龙,到了苏联大使馆签证窗口这边,那就叫一个门可罗雀。
  
  别说人了,苍蝇都没一只。
  
  过来的时候,吕永亮带了两瓶茅台,签证窗口的工作人员热情洋溢,用中文问了几个问题,就给盖了戳。
  
  罗梅忽的想起来一件事,她跟着俏俏追那个俄剧时,俏俏提过一嘴,“俄罗斯人嗜酒如命,咱们的酒到那边最畅销,穷得喝不起酒了,连防冻液都喝。”
  
  她怎么忘了这茬呢。
  
  虽说大使馆这边加急处理,但想要拿到签证还得明天。
  
  吕永亮请人到家里头吃饭。
  
  他从部队退伍后给一个老板当了两年司机,现在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夫妻店,两口子瞎忙。
  
  罗梅总觉得这顿饭吃的有些不安心,果然吕永亮有事说。
  
  “我跟车站那边打了声招呼,东西你们帮着看顾下就行,到了莫斯科那边,有人会接你们。”
  
  什么东西?
  
  罗梅脑海中蹦出一个答案来,“是酒吗?”
  
  吕永亮呵呵笑了声,“小罗你可真聪明,难怪老黄这么信得过你呢,要我说你们俩就先跑这一趟熟悉熟悉,等回头跑熟了,就多运点货过去。”
  
  邱萍萍给了吕永亮一筷子,“有你这么心急的吗?还不会走路呢就让人跑。罗梅小陈你们别担心,我们隔三差五就会运点东西去那边,有接头的人,这不是老伙计不在这车上当列车员了嘛,赶巧你们要去,你们就帮忙看一下就行,其他都打点好了。”
  
  罗梅不假思索应了下来,“成,需要注意什么嫂子您就跟我说,我保证照看好。”
  
  邱萍萍笑着给俩人一人夹了一个鸡腿,“也没啥,就是……”
  
  回到小旅店,陈建荷这才敢说话,“我就说人家怎么忙前忙后管吃管住。”
  
  原来是要她们帮忙啊。
  
  俩人住的小旅店的标间,床头堆着那四个大编织袋。
  
  “礼尚往来嘛。”
  
  陈建荷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你打算往后一直这么跑?”
  
  现在不显怀还好些,等肚子大了可没办法这么弄了。
  
  “先跑两趟再说。”标间里面就两张床,洗漱得去公共盥洗池那边去。
  
  罗梅出来时还背了个小背包,里面有换洗的衣服和牙刷牙膏。
  
  还有个塑料杯,刷牙喝水两用。
  
  两人轮流去洗漱,折腾了一番后躺在床上,陈建荷看着角落里挂着蛛网的天花板发呆,“我还是第一次来首都,都没能去四处看看。”
  
  罗梅也是头一遭,“下次有机会,咱们再去四处看看。咱要是挣了钱,回头就来首都买房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