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带着系统回晚唐 / 第四章 大唐宫斗第一圣地

第四章 大唐宫斗第一圣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想到资源可以在市场进行交换,李宣的心突然就变得火热起来。木材、食物、石材什么有多少都没什么可惊喜的,可黄金也按立方米算,天啊!这得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李宣心想就我这数学属于体育老师教课的水平,一时还真算不出来多少钱。
  黄金的密度是19.26克每立方厘米,换算成立方米是先乘一千再乘一千,也就是19.26吨。当然也没有哪个市场这么豪气黄金按吨算,据说阿拉伯的富豪也只敢论斤称,一般的商场都是按克算,就按照两百元每克来估算的话,一立方米黄金的价值也超过了二十个亿。
  最恐怖的是系统里的市场居然是以百单位起售的,只批发不零售,一笔交易搞不好就是两千亿上下,李宣表示有点压力山大。
  看来以后别的资源好说,黄金资源只能靠作弊了,没办法,在游戏里黄金比木材贵不了多少钱,不到两倍的价格,现实中差了将近万倍。
  虽然唐代的重量单位不是克而是斤两钱等单位,但是一钱也不过3.73克,除了黄金,剩下哪个资源平日里都不会精确到这么小的数值。木材和石材在唐代都是烂大街的货物,不值什么钱,食物系统倒没说是什么粮食,不过应该不是大米就是小麦。
  这几年关中地区战乱频繁,斗米在两千文左右,江南地区可能最高千文到最低六百文左右浮动,总而言之,,一立方米的粮食也值不了几个钱,二十贯钱顶天了。而且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黄金更好的硬通货了。
  李宣心想,既然黄金储备这么丰富,一个“ROBINHOOD”就是一千个立方米黄金,那可是两万亿软妹币啊,相当于魔都一年的GDP了。系统里的黄金少量的拿出来用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不对市场形成冲击就好,不要一吨两吨的往外流,咱一斤两斤的流通就好。
  毕竟花钱的地方多,以后肯定要征召一些部队,系统给的人员是用来做将领用的,光靠这250个人,造反差不多能有点出息,混个招安什么的,打天下可就费劲了。
  部队的军饷以及采购等等开销都需要不少费用,还有朝廷和宫里的各项开支,长安城最近几年都遭了兵灾,还要修葺城垣,再给百姓改善改善生活,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一般。
  以前为什么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太监手上,主要还不是钱袋子掌握在他们手上。现在李宣有钱了,如果还有能够守住钱袋子的能力,相信掌握朝廷指日可待。
  毕竟朝中的大臣如孔纬、杜让能、李磎、韦昭度、崔胤、孙德昭等人与宦官的矛盾都越来越深,鉴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将他们拉到李宣的统一战线也是有可能的。
  这些人多是世家子弟,而宦官多是寒门出身,想想也是,好好的富二代,天生的带狗腿子调戏良家妇女的权力,谁会去当九千岁?
  历朝末期,农民起义多是缘于土地兼并,再加上自然灾害,然后官逼民反,而世家,就是兼并土地的最大幕后黑手。
  但是李宣现在面对的情况又有些不太一样,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大部都是藩镇割据,正经种地的农民没有几个,几乎都被抓壮丁了。
  而且最近的年份赶上了小冰河时期,虽然没有明末的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那么严重,但是因为生产管理没跟上,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很严重,所以年年闹灾荒。
  据说黄巢起义的部队打仗都不带干粮,带点盐就行,没军粮就抓老百姓,塞入大磨充作肉靡,呼做两脚羊。
  所以只要平定战乱,再将乱军的田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老百姓,降低甚至减免税赋,那么老百姓就会老老实实的在家种地。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老百姓是世上最好糊弄的百姓,但凡能过得去,有一口吃的,他也不会造反。反过来说,农民造反,多是连饭都没得吃快要饿死了。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既然上天让李宣来做这个皇帝,那么李宣就有义务把这个皇帝当好,起码,他不想日后的庙号还是个“僖”字。
  而且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活一件件干,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然后再将这些牛鬼蛇神各个击破。
  一边盘算着以后的日子,一边等着时间过去,眼看着就亥时也快过了,马上就是新的一天了,李宣兴奋的连觉也不想睡,正想着新的一天用什么代码好呢?
  你说我是要黄金还是要黄金还是要黄金?然而就在这时,禁宫外面隐约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李宣喊来刘寄述道:“你去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若有异变,可鸣金为号。”
  当下与刘季述约定若无异常就鸣金三声短,若有异变就连续敲击不止,并让兵士们警戒起来,那几个升级的剑兵更是驻守要地,让李宣心中的安全感强了几分。
  却说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禁军总管杨复恭,骑马立在顺天门外,面沉如水,身后的从人们提着灯笼,火光闪烁,也不知是喜是怒。
  宫墙上站着一个太监,乃是神策军右护军中尉王仲先,刘季述是左护军中尉,两人平日里关系就较为密切,今日自然也听说了皇帝病情好转的事情。
  而杨复恭最近与谁走动比较近根本瞒不住宫里的有心人,所以王仲先在墙头上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哎呀呀,咱家以为是谁这么大胆子夜闯宫门呢?原来是魏国公啊,只是魏公今晚不当值,不在国公府休息,上宫门外喧哗所为何事啊?”
  杨复恭冷冷一笑说道:“王中尉,你这是明知故问,咱家虽然在宫外面有府邸,但是咱家怎么也是宫里人,只不过在外面饮宴时间晚了点,这想回宫歇息一番都不成吗?”
  “哎哟!魏公好大的威风啊!宫门落锁之后,就是有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开,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大唐立国二百多年来,除了乱臣贼子,可没有谁敢在半夜开宫门,我王仲先可就长了一个脑袋。”虽然都是宦官,可是也分派系,王仲先明显与杨复恭不是一路的,毫不示弱的顶了回去。
  杨复恭说得没错,他刚才确实是在外面饮宴,不过不是在自己府上,而是在寿王李偞府上。
  前几日李儇觉得身体突然不舒服,其实就是杨复恭做的手脚,唐朝皇帝都喜欢服食丹药,丹药多是铅汞之物,大多有毒,杨复恭又给加了点儿料,所以李宣才会病发的那么急,连身后事没做任何安排就撒手人寰了。
  李儇没有子嗣,他是懿宗的第五子,如果他去世之后,最有可能当皇帝的就是懿宗的六子吉王李保和七子寿王李偞。很明显,寿王觉得事情不太保险,变被动为主动,而杨复恭就是他对付李儇的秘密武器。
  本来今天上午,太医给李儇诊断之后,愁眉苦脸的向杨复恭说已经尽力了,陛下的病只有“尽人事,知天命”了。
  杨复恭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也乐得做顺水人情,不但没有责罚太医反而劝慰了几句,然后就吩咐小黄门好生看守李儇不得外出等等,之后就出宫直奔寿王府了。
  寿王李偞一听大事将成,高兴异常,马上吩咐府中设宴,款待杨复恭,并且赠送了杨复恭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
  虽然现在的唐朝皇帝已经没有多大权力,但是那个位置还是有许多人想坐的,毕竟是九五至尊,名义上是天下共主。藩镇再怎么割据,一般也不敢自立为帝,当然秦宗权那个二缺除外。
  没想到酒喝到一半,居然从宫中传来消息,刘季述的人马拿着皇帝的调兵手令进行调动,在武德殿附近驻防。而且宫中出来的人还说,皇帝的病情好转,据说得到了圣祖玄元皇帝的赐福。
  一下子说的杨复恭冷汗直流,他当时给李儇吃的什么东西他自己可是心里有数,据说神仙都难救。难道这世上真的有仙人?
  毕竟当时给药的人是说神仙难救,可没说神仙救不了,而且凡人下的毒能厉害到哪去?难不成自己干的事李家祖先在天之灵都看不过眼了?
  犹豫不定之下,杨复恭决定先回宫看看,寿王李偞也支持他的决定,不问清楚了怎么回事连觉都睡不踏实。至于宫门落锁了,在杨大总管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禁军都归他管嘛。没想到到了顺天门外广场,就碰上个硬茬,被王仲先拒之门外。
  杨复恭一面按兵不动,与王仲先有一句没一句的打着嘴仗,一面遣人禀报寿王李偞,看看寿王殿下如何处理?并且让人带话说,如果被李儇知道了病重的真相的话,那就万事皆休了。实在不行,那说不得就要从北面的玄武门进宫,再演一场前朝旧戏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大唐的皇位更迭从来就是一部血腥的宫斗剧,寿王李偞一听杨复恭传讯,那深入灵魂深处的好战基因被激发了出来,好在他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仓促之间并不慌乱,带领亲兵家将们,火速前往玄武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