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带着系统回晚唐 / 第十五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十五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唐朝的长安城是在隋朝的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和完善的,城内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将全城划分成了一百一十坊,整齐的如同围棋盘一样。
  据说这是为了应对战争做准备的,每一个坊都是单独的军事堡垒,不过在李宣看来其实没什么鸟用。
  都让人打到长安城里这个仗就没得打了,士气全无怎么可能赢,就像后世法国修的马奇诺防线似的,历史证明消极防守根本没什么作用。
  要让李宣来说就是,古往今来的王朝得失历史告诉我们,唯有民心,才是真正的坚固城池,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就像孟子说的一样: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坚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刘季述安排的是让李宣混到换防的队伍中出宫,到了永安门,李宣也混在一群人中浩浩荡荡的出了宫去,守门的卫士看了一眼是刘季述带队,点个头就放行了,连例行检查都没有。
  如此松懈的宫防,还好没出什么事,李宣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季述,刘季述也有些讪讪不安。
  但是这事也不能怪他,因为这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的弊端。
  而且这个皇宫的安检确实是个问题,虽然方便了李宣混出去,但是一想别人也能这么轻松的混进来,李宣就怎么也放心不下,明末三大案中就有个梃击案,一个盲流能拿个棒子进宫打太子,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可是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指纹打卡、视网膜认证之类的科技,不能做到人脸识别,暂时还没有什么好的安检办法,只能到时候放自己能信任的人手才好。
  不过系统里好像有飞行犬,到时候整一只出来看看,看个家什么的也是好的。
  不过前提是李宣的资源充足,温饱都解决不了,谈别的都是浪费。
  出了宫,李宣就说要上东市看看,从永安门出来,过了平康坊就是东市了。
  东市里的人倒是还挺多,可是仔细看看街上的店铺,基本就那么几样物件,粮食、菜肉、布匹、丝绸等等占了大部分摊位,只有少数几家经营奢侈品和香料的物事,门前也没什么人看。
  “想不到以往胡姬当垆卖酒的东市竟然凋败如斯。”李宣有些感慨道。不过想想也是正常,安史之乱、回纥扰城,长安人对胡人也没有多少好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怎么?五郎想看看胡姬长什么模样吗?”孟昭仪也是女扮男装,跟在李宣身边,听了李宣的话,有点酸溜溜的问道。因为是微服出访,所以李宣让大家叫他五郎,叫孟昭仪小孟。
  “怎么,小孟你见过胡姬?朕。。。正想问你见没见过哪。”李宣说道,差一点说漏嘴了,东市上毕竟人多眼杂,能不被人识破身份最好,免得惹出是非。
  “小孟我当然没见过了,据说以前这里昆仑奴新罗婢都有得卖的,而且当时全天下的稀奇玩意这里都有。唉!”孟昭仪也叹了口气。
  “总有一天,朕会让这里再次成为世界中心的!”李宣暗暗说道。
  唐朝以后,抛开元清两个异族政权不说,汉族政权里的唐、宋、明这几个朝代,国都是越来越往南。
  长安、开封、南京还有作为行在的杭州,这里除了有南方大开发的原因之外,也与海上贸易兴起,国家的经济中心往南移有一定关系。
  如果李宣想让长安也繁荣起来的话,最简单的办法,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现在的丝绸之路上的阻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吐蕃,作为唐朝的老对手,得到了文成公主的嫁妆之后他们愈发的强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安西都护府。
  而另一个是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是史书上说的黑衣大食,就是他们在怛罗斯之战中打败了唐朝的高仙芝,虽然有葛禄逻人的反叛,但是当时的大食军队战斗力也确实高。
  李宣想打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虽然有系统在手,但是掌握的实力毕竟有限,也是任重道远啊。
  看着东市里稀稀拉拉的货物和衣服破旧的行人,李宣也没什么心情再逛,直接上了车,往敦化坊驶去。
  孟昭仪见李宣的情绪不对,也上了马车,却见李宣在那低头沉思。
  孟昭仪也不说话,蹲在李宣旁边,慢慢的将身体靠了过去。
  李宣静静的搂着孟昭仪,低声说道:“是朕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花了钱,就能买到东西,却不知有的东西根本不是花钱的问题,还有许多别的东西。”
  “陛下的大事臣妾是不懂的,不过陛下春秋鼎盛,咱们什么事也不用操之过急,只要准备做足了,相信办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的。”孟昭仪安慰李宣说道。
  “是啊!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啊。所以说咱们才要出宫来看看,才能发现问题。不出来看,总呆在那一亩三分地,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时间长了人就傻了。”李宣逗趣孟昭仪道。
  男女之间,尤其是像李宣和孟昭仪这样一个初尝禁果,一个干柴烈火的,那就像猫儿看到咸鱼一样,心里痒痒的。
  开始是两人搂到了一起,再后来就是脸贴在了一起,然后唇碰到了一起。
  要不是这马车里的空间不好施展,加上隔音效果也不太好,一出大唐版的“车震”很有可能横空出世。
  这样一来时间就过的很快,李宣没感觉怎么样就到了敦化坊,可能也有路上行人稀少的原因,毕竟长安城满员时居住过一百多万人,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当然没那么拥挤了,就像后世汽车按单双号限行一样。
  下了马车一看,正好坊正带领着街坊们搬家呢,男女老少都有,推着小车,背着包裹,扛着家什,叽叽喳喳的往外走。
  坊正看见刘季述,赶忙上前行礼:“哎呦!刘大人!怎么样,老汉跟您说了,今天全部搬走,怎么样?搬的干净吧!”
  “啊呀!老张头,这让你们搬家可是真搬家啊,除了房子搬不走之外,能搬动的都搬走了啊。你看看那家,搬半扇门板是什么意思?还有那家,那开花的树也扛着了?”刘季述本来也没想要这些苦哈哈的东西,可哪有像他们这么样的,就差把房子拆了。
  “哎!刘公,不要说了,街坊们的东西,有感情的他们带走也是正常的。这位张老丈,不知你们这是要搬迁去哪里啊?”李宣问道。
  “这位大人是?”张坊正看着刘季述说道。
  “哦!我是宫里的门下侍郎,负责给皇上做做记录什么的,皇上让我来问一下,以后也好有个备案。”李宣笑着抢答道。
  “城外蓝田县的田地相对便宜,那里有个云家庄子,听说田地便宜,我们敦化坊的街坊准备在那里买点田地,安顿下来。农村虽然苦点,但只要肯干,吃饱饭还是可以的。不像这城里,多少家连饭都吃不饱。侍郎大人,天不早了,我们得赶紧赶路了,要不然晚上就到不了地方啦!”张坊正说道。
  “如此就不叨扰老丈了!老人家,这是十两黄金,算是我代表皇上送给诸位的程仪。感谢敦化坊的街坊们深明大义,为了给军营的建设让出了地方,高风亮节,没有趁机谋取私利。”李宣双手将金条递给张坊正。
  张坊正登时傻眼了,他可从来没收过这么大的礼,要知道他们房子也才卖了一百两银子,一比八也就合十二两。想想谁要给你一套房子价格那么多钱,什么概念?虽说这钱需要几家分,那也不少了,张坊正又看了看刘季述。
  刘季述也乐了:“你看我干什么啊。这是大人代表皇上给你的,你就收下吧!”
  “哎!草民叩谢皇上!”张坊正接过金条跪倒谢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