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带着系统回晚唐 / 第四十章 情报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章 情报是最重要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陛下果然不愧是得到了太上玄元皇帝仙术传授的真命天子,居然连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能知道的那么清楚,而且陛下关注民生,大唐有陛下这样的君主,中兴指日可待!臣妾为陛下贺!”孟昭仪率领宫人们向李宣跪倒祝贺道。
  唐朝的礼仪,除非是重大的节日或者大朝会之类的正式场合,一般是不需要向皇帝行如此大礼的。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如果是有值得庆祝的事情的话,是可以向皇帝行大礼的。
  当年太宗皇帝被魏徵顶撞,气得回到皇宫还愤愤不平,长孙皇后听说之后,马上换上朝服,向太宗皇帝行大礼祝贺,并演绎了一段主明臣贤的千古佳话,所以后宫之中以能够行大礼为荣。
  李宣当然也是听说过这段典故的,毕竟虽然谈不上博览群书,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言还是听说过的。
  想在后世的时候,学校的公共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包罗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言,唐太宗的这句话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的墙上看到的李宣就记不太清楚了。
  吃过说不上是午餐还是晚餐的这顿饭,李宣就与孟昭仪回寝宫安歇了,毕竟忙了一天,累得慌。
  孟昭仪贴心的为李宣捏捏胳膊腿儿,舒服的李宣直想呻吟,没过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孟昭仪心疼的看着李宣,小心翼翼的为李宣扇着风,不知不觉中竟然也睡了过去。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次日醒来,李宣发现孟昭仪像一只小猫一样蜷在自己怀中,脸颊上微微带着点红色,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着,好像马上要醒来,那海棠春睡的模样实在是惹人怜爱。
  李宣也没叫醒她,反正最近也不用上朝,朝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什么事能够比得上吃饭睡觉这样天大的事呢?所以李宣就这么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着怀中的玉人。
  不一会,孟昭仪也醒了,看到李宣看着自己,有些害羞的脸红了。
  “哎呀!臣妾本来是给陛下扇风的,哪知道扇着扇着就睡着了。”孟昭仪红着脸小声说道。
  “没事,若非如此,朕怎么能看到爱妃海棠春睡的模样呢。”李宣左手将她搂在怀里,右手亲昵的刮了刮孟昭仪的鼻子。
  “让臣妾服侍陛下更衣吧!”孟昭仪毕竟是古代人,阶级观念还很深,不太习惯李宣像后世那样亲昵的行为。
  “好吧!”李宣也知道什么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所以也就顺其自然。
  早饭吃得很简单,小米粥加上金丝花卷、肉夹馍、肉饼等,就着几样时令蔬菜。
  李宣回到武德殿,把最近的工作成绩整理一下,并考虑下一步的发展。
  首先是交通问题,在铁路没有发明之间,世界上最主要的运输途径不是陆路,而是水路航运。
  陆路运输成本太高,不说修路的问题了,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修路就是在拿人命在填。
  而且陆路运输有个最大问题就是损耗,俗称百挑百里一担一,也就是说五十公里的路程在路上就要损耗百分之一点一,而且路程越远损耗越大,一千公里的路程损耗甚至可能达到一半,所以没有十倍的利润是不会走长途商路的。
  而水运的话,长安虽然没有靠着长江黄河那样的滔滔大河,但好歹长安周围的渭河及其支流也是比较大的水系,以渭河的运力,走五百料的船只是没有问题的,其它的河流走二百料的船只也是可以的。
  而五百料的船只如果顺水的话,十余人就可以操作,千里旅程损耗不到一成,可谓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所以后世明清的漕运就全靠水路,并且繁荣了沿途的几个城市。
  李宣看了下现在的系统参数,共有木材500、食物11000、黄金514、石材555、人口14/200,而建造一座船坞的消耗是木材150。
  所以李宣毫不犹豫的选择建筑船坞,地点就定在敦化坊附近的曲江池,此处水深也可以,而且可以通过支流与渭河连接。
  李宣还有一个机动的村民名额,一手轻点身旁的小黄门,给他配置一个任务,去曲江池修建船坞。
  一阵红光闪过,那个小黄门跪下听旨,随后起身带着一队御林军,径直往敦化坊而去。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船坞建造成功的信息出现在了李宣的系统之中,李宣顺手点开,建造了两艘渔船,一艘箭船。
  渔船每只消耗木材75,箭船消耗木材90、黄金30,木材倒还好,不过30个单位的黄金如果换算到现实中,那这船的成本就太高了。
  不过在李宣看来是值得的,因为他现在两眼一抹黑,除了长安城的信息知道一点,对那些藩镇的消息是一无所知。
  而且想走陆路到藩镇也是困难重重,常凯这次出去走商队,那也是往西北方向而去,只要出了萧关,就不会遇到什么阻拦。
  西北地方贫苦,常凯稍微花了些手段,就买通了守关的将领放他们出关,并且常凯承诺回程的时候给守关将领带一匹大宛良驹。
  常凯的队伍给李宣带来了地图上的探索,让李宣可以看到沿途的风土人情和情报,李宣给常凯的任务是尽量的往西走,接触一下西北的游牧民族,尽量买些马和骆驼回来。
  李宣决定部队再操练一个月,就必须要出兵实战了,将四塞的萧关、潼关、散关、武关都掌握在内,要不然,长安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兵临城下,生死之地岂能操于他人之手?
  而现在除了潼关与散关之外,萧关与武关都在藩镇手上,分别是东边的秦宗权与西边的王行瑜。
  如果李宣没记错的话,朱全忠应该马上就要发起对秦宗权的全面战争,到时朱全忠得到汴蔡节度的大量人口和财富,实力大增,为他以后的谋朝篡位埋下伏笔。
  所以李宣要赶在朱全忠前面对秦宗权发起进攻,虽然有可能会对秦宗权的实力造成下降,但是也断了秦宗权的后路,逼迫他与朱全忠用心决战。
  虽然李宣此举有火中取栗的感觉,但是背水一战也未尝不可。
  这个时候,情报就很重要,陆路是基本上走不过去的,水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任凭这些藩镇再如何厉害,江河是封锁不了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