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无限的恶作剧 / 第十五章 再见面

第十五章 再见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日,姜庙镇来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女子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一边是个雄壮的青年,长相颇为憨厚;另一边是个中年乞丐,长着一张长方脸,颏下微须,粗手大脚,身上衣服东一块西一块的打满了补钉,却洗得干干净净,手里拿着一根绿竹杖,莹碧如玉,背上负着个朱红漆的大葫芦,叫人渍渍称奇。
  这三人正是黄蓉、郭靖和洪七公。
  三人投了客店,黄蓉道:“我去买作料,你爷儿俩歇一阵子吧。”
  洪七公望着黄蓉的背影,笑眯眯的道:“她是你的小媳妇儿罢?”
  郭靖红了脸,不敢说是,却也不愿说不是。洪七公大笑,眯着眼靠在椅上打盹。
  直过了大半个时辰,黄蓉才买了菜蔬回来,入厨整治。郭靖要去帮忙,却给她笑着推了出来。
  又过小半个时辰,洪七公打个呵欠,嗅了两嗅,叫道:“香得古怪!那是甚么菜?可有点儿邪门。情形大大不对!”伸长了脖子,不住向厨房探头探脑的张望。
  郭靖见他一副迫不及待、心痒难搔的模样,不禁暗暗好笑。
  厨房里香气阵阵喷出,黄蓉却始终没有露面。
  洪七公搔耳摸腮,坐下站起,站起坐下,好不难熬,向郭靖道:“我就是这个馋嘴的臭脾气,一想到吃,就甚么也都忘了。”伸出那只剩四指的右掌,说道:“古人说:‘食指大动’,真是一点也不错。我只要见到或是闻到奇珍异味,右手的食指就会跳个不住。有一次为了贪吃,误了一件大事,我一发狠,一刀将指头给砍了……”
  郭靖“啊”了一声,洪七公叹道:“指头是砍了,馋嘴的性儿却砍不了。近日,我本是听说金国王庭召集天下僧道齐聚上京,不知要搞什么名堂,这才动身前来查探虚实,结果又让你这个小媳妇的手艺拐了来。”
  说到这里,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这自然就是传说中的“玉笛谁家听落梅”、“好逑汤”了……
  ……
  上京城。
  自从前些时候赵王府进了刺客,上京城便开始不太安稳,尤其是近来金国皇帝突然病倒,宫内御医束手无策,更是在金国王庭中掀起微澜。所幸皇帝神智还算清醒,一时倒也无虞。
  金国皇帝所剩的几个儿子当中,属金国六皇子完颜洪烈最是得力能干,他朝中势力不小,又拉拢一帮皇室亲族,早有做大之势,被人称作“六太子”。
  半个月后,金国皇帝病重不能理事,命六皇子完颜洪烈暂摄朝堂,由他把持朝政。所谓武穆遗书之事只能暂且搁置一旁。
  为了给皇帝祈福,完颜洪烈召集天下僧道,要办一个祈福大会。而在祈福之前,朝廷将安排各位高僧道长一起谈玄论道,选出一个为首的出来。
  这TM就是一个另类的佛道辩法大会!
  事关宗教本源,不得不争,天下名士纷纷汇聚上京城。
  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一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公子哥儿!
  而此时,洪七公带着三个年轻人已来到了上京。
  洪七公一边教郭靖武功,一边派丐帮弟子查探消息,走走停停半个月,才来到上京。
  有丐帮传递消息,众人轻易就找到了佛道两家的驻址,洪七公在里面溜了一圈,渍渍称奇道:“这些人居然都没有什么稀奇古怪,这真是太奇怪了。”
  这话说的颠三倒四,郭靖听不明白,黄蓉却听得明白。完颜洪烈素以才智著称,可如今费了这么大力,居然没有蹊跷,这才是最大的蹊跷!
  四人商量一番,决定当天晚上夜探皇宫……
  ……
  如今,杨易所在的宫殿里可谓是藏书众多,林立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类的经卷。
  宋人爱书、爱学,至立国以来,天子诏令学者奉敕编纂的御览书集,就有上十万卷之多。不提那蔚然大观的《太平御览》,就连宋代道教文集大观的《万寿道藏》,也在其中!
  几十年前北宋都城被破,二帝北狩,不知将多少宝物回金国,又有多少宝物毁于战火!
  “谁?”杨易抬手就是一颗银弹子打出,听见“哎哟”一声,当下身形一闪,再回来的时候,手里已提着个人影,正是黄蓉。
  杨易将她扶至椅子上做好,开口问道:“蓉儿姑娘夜探皇宫,居然跑到我这里来,不知所为何事?”
  黄蓉被点了穴道,身上动弹不得,眼珠一转,反倒娇声问道:“你这轻浮的家伙怎么在这儿?难不成也是来谈佛论道的?”
  杨易笑道:“正是如此。”
  听过洪七公讲解武林轶事,此时黄蓉已知道对面这人是西毒欧阳锋的侄子,不由疑道:“你不在西域好好练功,怎么跑来出家啦?不怕你叔叔打断你的腿吗?”
  杨易无奈道:“蓉儿姑娘可知道,我本不打算来上京掺和这些事的。”
  黄蓉听他答得恳切,不由凝神细听。
  “我有一门功夫,已经解决了最后的关隘,本想一口气将神功练成,谁知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知见障里。我在静心养性的过程中,居然反从道藏佛经中找到了解决办法。”
  黄蓉嗤笑道:“难道这书里面还藏着武林秘籍不成?”
  杨易笑着看了她一眼,心道:“那太小看现代地球人的脑洞了!”
  他开口问道:“你可知道《九阴真经》?知不知道少林寺七十二绝技?”
  《九阴真经》是绝顶的武学宝籍,更事关她父亲黄药师一生的憾事,她如何不知?!少林寺近些年纵然封山不出,但禅宗祖庭几百年基业,七十二绝技更是如雷贯耳!
  “《九阴真经》分为上下两卷,是北宋时大内编修黄裳,从万寿道藏中领悟出来的一套绝世武学,称为天下第一武学宝籍也不为过。而这份武学下卷,曾经落入‘黑风双煞’手中,这是你们桃花岛的事,你应当也知道。”
  黄蓉前些日子还在赵王府见过梅超风,又怎么会不知道?
  “梅超风苦练了《九阴真经》二十多年,双腿因为走火入魔而瘫痪,就是一门好好地《九阴神爪》,也让她练成了《九阴白骨爪》这等不伦不类的东西!”
  江湖上人人胆战心惊的九阴白骨爪,到了杨易口中居然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纵是黄蓉也没想到他自大到这种地步!
  “七十二绝技也一样,很多少林高僧要花一辈子时间来琢磨一套绝学,有的人一口气就能练上十几门。北宋时期有两位前辈便是如此,但他们晚年,却不得不拜入少林门下,精修禅学!你道为何?”杨易反问道。
  “或许是少林藏起来一些关键诀窍,使他们练得功夫有所隐患?”黄蓉古灵精怪,立时就想到缘由。
  “哈哈!诀窍!”杨易大笑道:“你这样说,就太小看达摩这样的武学高人了,他们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武学诀窍,大道领悟,何来隐瞒这种说法?”
  其实,杨易完全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呓语居然一语成谶。
  当年达摩东渡,在佛经中悟出了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北宋大内编修黄裳,从万寿道藏中悟出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兼具佛道两家之长,自然也可以说是从佛经和道藏里悟出来的!
  无论是走火入魔的《九阴真经》,还是失之精髓的《七十二绝技》,甚至是杨易如今的知见障,虽然表面上是著述者词汇艰涩,暗藏代指,实际上是练习者的武学修养不够。
  “武学修养”,这是一个极为隐晦的名词,许多人以战力衡量武林高手的高下,却不明白,为什么扫地神僧、独孤求败厉害一生,却只有达摩、张三丰,能担得起一声“大宗师”的名号!为什么北冥神功技压群雄,六脉神剑威名赫赫,但只有《易筋经》《太极》能成就武学至高之名。
  “武学修养”这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