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孟小七的江湖 / 第五十章 遁锁潜龙 上

第五十章 遁锁潜龙 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十一日,清晨!
  山东,曹县,黄菱岗,白茅大堤决口!
  蓝天高远、秋风萧瑟、黄水奔腾!
  两岸数万兵士和民夫各守岗位、严阵以待、摩拳擦掌,黄河上三十艘大船抛锚在决口下游,排列整齐、旌旗猎猎、蓄势待发!
  高大的指挥楼船之上,大元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贾鲁贾友恒怀抱令旗、迎风矗立、神色冷峻。
  在他的身后,站立着孟小七、波赤温、蔑力别、焦德曜、田彤许、季怀让、忽良、吴镛,以及相关各级治河官吏。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既严肃、又紧张!
  在他的身前,一十九面径有八尺的牛皮大鼓一字排开,十八个赤裸上身的彪形大汉手持鼓槌,默默地看着贾鲁贾大人。中间的一面最大的鼓,两根系着红绸子的鼓槌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上面,而它们的主人,就是贾鲁贾友恒!
  ﹉﹉﹉﹉﹉﹉﹉﹉﹉﹉﹉﹉﹉﹉﹉﹉﹉﹉﹉﹉﹉﹉﹉﹉﹉﹉﹉
  此刻,贾鲁的心就像眼前这滚滚黄水一样,不住地奔腾着、翻滚着、激荡着!
  从四月到八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慨然率众来到黄泛区,宵衣旰食、披肝沥胆,指挥十五万民夫、五万兵士,面对奔腾咆哮的黄河,采取疏浚与壅塞并举的方略,开展了浩繁艰巨、惊天动地的治河伟业!
  为了疏浚从黄陵岗到哈只口的黄河故道,和凹里村到杨青树的减水河。他开新河十里到达南白茅,又开河十里至刘庄村接入故道,再疏浚刘庄至专固故道一百里,再疏浚专固到哈只口故道五十一里,形成全长一百八十二里的干流工程!为防止白茅堤决口合龙后水势狂怒,他又疏浚凹里村至故道的减水河九十八里!
  为使黄河回归故道后,不致出现新的决溢险情,在疏浚故道和开凿减水河的同时,他先后筑塞专固缺口和凹里减水河豁口四处,从哈只口至徐州三百余里,修缺口一百零七处。他同时又兴修两岸埽堤工程,通长二百五十四里!
  他用去了巨型木桩三万余根、小型木桩六十七万余根、蒲苇杂草七百三十三万余束、竹竿六十二万五千根、碎石两千船、绳索六万余根根,苇席、竹蔑、铁线、铁锚、钢钎等等物资不计其数,花费国帑总计一百八十余万锭!
  现在、今天,万事俱备,治河工程进行到了最最紧要、最最关键的节点——白茅堤大决口合龙!
  ﹉﹉﹉﹉﹉﹉﹉﹉﹉﹉﹉﹉﹉﹉﹉﹉﹉﹉﹉﹉﹉﹉﹉﹉﹉﹉﹉
  能否锁住黄龙,全在今日一战!
  贾鲁心中非常清楚,五个月来的呕心沥血,能否换来此次治河的完全胜利,全在今天能否将白茅堤决口彻底封住!
  而要想封住这白茅堤决口,又谈何容易!
  自从至正四年五月初七夜,白茅堤决口以来,西来黄水从此处滚滚决出,形成了千里泽国的黄泛区。此刻,这决口经过前期的填石、下桩、覆沙、封土等等艰巨工程,宽度只剩下了不足半里!
  决口处的黄河水,就好像一条有灵性的黄龙一样,情知再不挣扎,就可能要被贾鲁带领的治河大军彻底降服,逼迫它回归故道。所以,它挣扎着、咆哮着,在天地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在人类面前展示着它不可阻遏、不可驾驭、不可征服的野心!
  这不足半里的河面,水之深既甚,流之急更是声势骇人!
  站在决口边上的军民,耳朵里听着震天的水声、感受着脚下大地的颤抖,个个面如土色,根本不相信这决口能被人力所堵!
  数万双眼睛,都在望着指挥楼船上的贾鲁!
  不对,应该说是黄泛区数十万百姓的眼睛,都在望着指挥楼船上的贾鲁!
  ﹉﹉﹉﹉﹉﹉﹉﹉﹉﹉﹉﹉﹉﹉﹉﹉﹉﹉﹉﹉﹉﹉﹉﹉﹉﹉﹉
  贾鲁依旧稳如泰山!
  就像他四月里刚刚来到此地一样,从来都是不苟言笑、成竹在胸!
  堵塞这最后半里宽的决口,依靠人力搬运土石去填埋,是万万办不到的!
  贾鲁的秘密武器,就是他身后这三十只大船!从卫辉船厂运来的,专为此次治河而特制的大船!
  这些大船被打造出来之后,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沉在这决口的河底!封锁住这奔腾的黄龙!
  现在,这三十艘大船硕大的船舱之内,装满了沉甸甸的碎石,每只船的重量都有百万斤之巨!每三只船用巨木和铁索铰链在一起,再用七八里长的巨缆,系在两岸的木桩之上!
  ﹉﹉﹉﹉﹉﹉﹉﹉﹉﹉﹉﹉﹉﹉﹉﹉﹉﹉﹉﹉﹉﹉﹉﹉﹉﹉﹉
  “吴镛何在!”贾鲁喊道。
  “小将在!”吴镛抢身上前施礼。
  “拿酒来!”
  随着贾鲁的命令,随从捧过一只粗瓷大碗,碗中盛满烈酒!
  贾鲁双手举碗,递到吴镛手中,说道:
  “吴镛!你我难中相识、相约治河,今日我安排你做头一个沉船指挥使,这碗酒,给你壮行!”
  吴镛手捧美酒,双目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
  “小可吴镛何德何能,蒙大人抬爱,得以参与治河壮举、拯救天下苍生,是吴镛平生最大的荣幸!此去做指挥先锋,吴镛必不负大人厚恩,宁可身死河内、不叫沉船失准!”
  说罢,吴镛举起酒碗,把美酒一饮而尽!
  “准备出发!”
  “得令!”
  吴镛浓眉一挑,向贾鲁深施一礼,猛地站起身来下了楼船,乘一叶小舟摆渡,登上了那边的一艘治河大船!
  ﹉﹉﹉﹉﹉﹉﹉﹉﹉﹉﹉﹉﹉﹉﹉﹉﹉﹉﹉﹉﹉﹉﹉﹉﹉﹉﹉
  望着吴镛吴子羽那刚毅果敢的眼神、矫健英武的身影,孟小七的眼睛忽然有些湿润。
  和吴镛朝夕相处的这些日子,让孟小七对这个武艺平平但敦厚和蔼,水性极佳且精通治河的“吴叔叔”既感佩、又敬爱!
  这几个月来,在“戏法爷爷”贾鲁的回忆与引导下,孟小七已经将去年五月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回忆了起来!
  如今,看着吴镛登上沉船,即将开始生死未卜、成败难明的战斗,他忽然想起了初次见到这个“吴叔叔”情景——
  千里黄泛区、暑热荒村外。一棵被剥了树皮老榆树后面,闪出两个发如乱草、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满身疮疖的小乞丐,面对着高头大马上端做的急递铺铺兵长吴镛,咿咿呀呀地,唱着那白莲教讨饭歌:
  “无生老母最慈悲,
  保佑万民逃苦累。
  天下饥民是一家,
  半个饽饽救下他……”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