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地球炼成笔记 / 2019.2.11观《流浪地球》有感

2019.2.11观《流浪地球》有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如果让我评分的话,7.5到8分吧。
  作为大刘书里我最爱的一本,我对它的喜爱远超过《三体》,可能就像我这本挂羊头卖狗肉的“科幻”书一样,我更喜欢对人性的探讨,而非对规则的追求。
  这部片子有很多我不喜的点,比如烂大街的段子和歌曲,但它对我的震撼却是空前的。不只是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的“科幻元年”这样过分捧杀的字眼,而是。
  我年少读《流浪》时,看到最后油然而生出一种希望人类就此灭绝的绝望感,别费劲了,百代人几千年的时间,这一切的努力就可能成功吗,不会再出现停摆吗,到那时又哪还碰巧有一颗“燃料星球”为我们提供推进力,结局是喜是忧我们也不会看到。一如我陷入猿人头骨化石恐惧的那些夜晚,那种对死亡的畏惧。
  但再看影版《流浪》,虽然剧情有了删改,并不是我心中最好的版本,却也能让我满意。尤其是当你明知道结局,却情不自禁地代入进去,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他们应该活下来,我发现原来希望比绝望更美。原来对待死亡,不该畏惧,而要敬畏。
  正如刘培强的“飞蛾扑火”和地球的“一往无前”,前面等着的是生存还是毁灭,他不知道,我不知道,甚至往后几代几十代人都不知道,但人类在绝境关头,往往不会缺少该竖起的勇气。
  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吧。
  这样的一部片子,里面的人物低到市井蚁民,高到天空骑士,或自私,或无私,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面形象,真正的破灭到来,无所谓善恶,人类就是一个整体。
  刘培强飞向木星,拯救地球,就像个超级英雄,这大概是好莱坞的通用结局。
  而中国式结局是《流浪地球》。
  虽然我不太认同什么“科幻元年”、“开天辟地”等等说法,但我羡慕这一代的孩子们,因为他们刚一接触科幻,就是真正的科幻。
  在电影院,我听到有的小朋友问“妈妈,木星为什么比地球大这么多?”,也看见有的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跟着影片的节奏,偷偷抹着眼泪。
  在电影工作者看来,可能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就连我自己也有不喜的地方,但它的出现的确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说不上伟大,但无可替代。
  我也决定在这篇故事结尾悄悄致敬一下《流浪地球》,虽然主要脉络不会变,但写书嘛,总要说点儿什么。单纯搞笑的书自然有,但我这么阴暗的人,还是最喜欢破灭时候的绝望压抑了。
  不过现在,永夜里好像射进了一束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