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王师北定 / 第002章 昔时因 今日果

第002章 昔时因 今日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002章昔时因今日果
  当我沉浸在本世的纪忆之中,同时印证玄苦师父与空见师叔祖适才所言之时,玄苦师父已完成了检查工作,将手松开,但却露出一副不可思议、不敢相信、极度惊喜的复杂表情,一时说不出话来。
  空见师叔祖急忙问道:「可是纬儿病情加重了吗?」玄苦师父摇摇头,示意空见师叔祖亲自把脉看看,玄苦师父则自顾自地坐在一边的蒲团上闭目沉思。
  在这个空档,我想起自己本世在昏迷之前,是因练功时岔了气,真气进入五腑之后却无法回归气海。
  首先是求教于最亲近的玄苦师父,师父曾试图以自己的真气协助我,将藏于五腑的真气导正,结果不但真气未能导正,反而使得师父的真气有一部分也无法收回,师父的真气加上自己的真气,使得五腑开始翻腾,更加痛苦万分。
  师父只好背着我去后山,恳请虽同在寺中,但已闭关多年的空定师祖协助,空定师祖是寺中武功数一数二的高僧,自己刚来寺的时候,也常受到时任方丈的师祖,不时给予慈爱的关怀与教导,而在入关之前他还特地前来,做最后一次的指导,并给予很高的期许。
  那时师祖已年逾八旬,应该是事先已打定主意,入关后就没有准备再出关了,没想到师祖一听说我的情况,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出关,前来关切。
  师祖在诊脉之后脸色沉重,再与师父讨论之后一致推断,应该是我学习用功过度,进步过快,但缺乏经验,偶受外界干扰,未能实时妥善地导引气息,以致气息紊乱,真气藏于五腑之内,无法回归气海。
  因此师祖决定以其更纯厚的内力,为我引导藏于五腑内之真气,强迫它们回归气海,他先是小心地先以少量真气导入,结果却仍毫无效果;师祖继续加强推动真气,一点一点地导入,但导入之真气却仍如泥牛入海、无迹可寻。
  师祖赫然惊觉,这种添油战术显然是错误的,不但对我竟然毫无效果,他自己也已近油尽灯枯,脸色发白,因此颓然松手。
  师祖以近80年苦心修练的功力,有一小半灌入我的体内,由于功法一脉相承,与师父之前所注入的真气混在一起,更是如虎添翼效果加乘,当下两人逾百年的功力在我体内乱窜,我一时底受不起就昏过去了。
  依稀之间偶有知觉,但觉五腑之内气血翻腾痛苦难支,不久又昏过去了,半昏半醒之间,似乎师父又背起了我,交代侍者,他马上要带我去莆田西天尾镇林山村山上,南少林寺之一的莆田林泉院,寻访同道高僧试试有没有其他的解救途径。
  一路北上多是山野小路,有时无路可走就直接拨草攀藤,一路向北行去,饿了有得化缘处就化缘,无人迹之处,就采野果野菜充饥,大多是露宿于荒郊野外。
  师父已年逾五旬,一向生活清苦,本已略显老态,现在还要照顾一个病恹恹的半大小子,这一路行去250多里路,真是不容易啊!
  想起师父的慈祥与爱护之情,不禁泪如泉涌,沾湿了师父的后背,师父关心的回头问道:「纬儿醒了吗?是不是背久了觉得难受,要不要改用抱的?」我赶忙回答不是身体难受,是觉得师父您太辛苦了。
  我又问师父师祖耗去了不少的功力,不知现况如何了?师父要我不用担心,师祖暂时是不用再闭关了,等我们回去好好照顾他就是了,我当时一听就知道情况不会太好,心情激荡之下又昏过去。
  这时空见师叔祖也已完成了检查工作将手松开,同样露出一副不可思议、不敢相信、但却极其高兴的表情,问我:「你自己感觉如何?」
  我赶忙下床恭敬地回答:「但觉精力充沛,神清气爽,身轻如燕,而且六识极为敏锐,高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接着把刚才听到300步之外的脚步声和谈话声的情况,一一禀告师父和师叔祖,两人一听也是显得非常惊讶!
  两人交换了个别脉相检查的心得,一致的看法是:「我现在已经没有病,而且是非常的强壮,任、督二脉已相通,其间无任何阻碍,脉络粗壮,五腑之气通往丹田气海顺畅无比,并已在丹田形成一颗拳头大小明显的内丹,此应是五气朝元之相。
  此外,中脉也畅通无阻,内丹应可直上经膻中、天突至天庭,此应是三花聚顶之相;当内丹在头顶巡回时,应会感觉体内体外一片祥和,六识清明,这是六识异常敏锐的原因。
  当内丹在头顶巡回一周天后,会顺着中脉回到丹田气海,此时胎息停止,全身毛孔顿开,呼吸由胎息蜕变为皮肤呼吸,真气笼罩全身,无内、无外、人境合一,此应该已是练神还虚的境界。」
  师叔祖转而慈祥的对我说:「我自身是尚未达到人境合一、练神还虚的境界,也未曾见过有此境界的高人,无法知道你是如何达到如此高的境界,有机缘将再与你切磋。
  但重要的是,你师父和师祖在为你治疗时,已经受伤不轻,你应该可以协助他们打通任、督二脉,让他们慢慢地自行恢复原有的功力,甚至可加快他们修行的步伐,或许还可以藉此机缘,突破练功的瓶颈,因祸得福。」
  从师叔祖谈话中,我知道了,那就是一直未受汉传佛教重视,属于原始佛教的一些经典所述。修行人在修行到相当程度后,便能达到此一境界,但不见得就会武功。
  不幸的是,有关佛门修行的细节,却是多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之中,尤其被认为是最接近早期佛经原貌,佛陀言论集的《杂阿含经》、《阿毘达磨发智大毘婆沙论》,以及觉音尊者在1700多年前所著的《清净道论》。
  可惜这些珍贵的佛门修行宝典,却一直未受到汉传佛教的重视,长久以来舍弃精华而就糟粕,无缘一窥其堂奥,因此一般佛门弟子修行进展迟缓,几乎是无人能得定,更遑论更深入的止观兼修了。
  我的情况应是在另一时空中已熟读佛经,并且依据《清净道论》,下过一番苦功,熬练了十年,已进入《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所称的「九次第定」的一个阶段,而中脉早在下功夫苦练的第一年,获得初定的当时就通了,又因为诸多的因缘巧合,所以才能达到现在的修为。
  中脉打通是佛门修行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难度过的关卡。中脉一通,修行的苦差事,就变成有苦有乐的事了。但是要怎样告知师父和师叔祖,我是如何达到此一境界的缘由呢?
  考虑再三,觉得现在时机未到,还是等以后有机缘,再向师父和师叔祖等长辈禀告了。有关佛门修行之事,本文就不能再谈了。
  现在汉族已处在危急存亡之秋,今年应是永历十八年(1664年,康熙3年),缅甸东吁王朝国王平达力(亦称莽达)于1661年底将永历帝执交予清军。
  来年(永历十六年,1662年,康熙元年)四月,吴三桂处死永历帝与其子哀愍太子朱慈煊等于昆明,南明事实上已正式亡国,连同明朝276年的历史,合计294年,正式结束在中原近三百年的统治。
  而同年的六月,延平郡王郑成功于台湾也因急病而亡。同年七月,南明的顶梁柱,曾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晋王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亦忧愤而死。
  永历朝覆亡后,郑成功渡海入台,之后亦无力回师闽南。张煌言只得纠集民间各反对力量,继续于浙东沿海一带,进行有限度的抗清行动。
  至永历十六年底,鲁王朱以海亦病死于金门,张煌言终于认为复明已无望,将军队解散,只身躲避至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隐居。之后仍为清军侦知逮捕,他拒绝清廷的劝降,在省城杭州被处斩决,壮烈成仁。
  临刑前,这位与岳飞、于谦齐名,并称西湖三杰赋的张公赋《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坐而受刃,同死者还有罗纶等人。其妻与长子则被押解至镇江处斩。
  如今天下一统、金瓯无缺,汉族仅剩刚取自荷兰还不到二年,人口不到十万的台湾等离岛,几乎已是命悬一线了。
  更可悲的是,1662年6月,延平郡王郑成功病逝,在台诸将依郑成功遗嘱推举郑成功之弟郑袭为「护理」,以定军心。郑袭部下蔡云、李应清、曹从龙、张骥等四人,会同黄昭及萧拱宸等驻台将领,拥立郑袭为「东都主」。
  郑经不服,率军东征,叔侄争位,正式展开,爆发残酷的内战。郑经先克澎湖,并亲自率军于鹿耳门登陆,自己以正统自居,要求台湾诸将投降。
  几经奋战之后取台,许多原驻台将领于承天府遭斩首示众,族人流放,并将郑袭禁锢于厦门。于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厦门、金门相继沦陷,郑袭走投无路,已到绝境,只好半夜率领官吏二百二十四人,士卒一百二十人及银钱、船只、枪械等物,投降清国。
  现在汉族仅剩台湾、澎湖一海隅,从命悬一线已到了气若游丝,即将要断气的惨境。明郑政权内斗时,人人奋勇争先,杀自己人,杀得人头滚滚,毫不手软;外斗时却畏首畏尾,迟疑不决,错失了许多的良机,可叹啊!
  烦恼而无行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首先我试着替师父、师叔祖和师祖打通任督二脉。依据师叔祖的指导施为,由于我内力充沛,所要处理的又都是大穴位,工作很快就顺利完成。
  师叔祖还要趁这次远来的机会,与本寺长老们切磋修行的心得,暂时不回福清少林寺。
  告别师长回到自己的小禅室,躺在床上思考如何挽救汉族于不倒,避免往后三百年,由较低文化统治的结果,造成整体落后欧、美数百年,使华人备受歧视、欺辱的悲剧发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