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折柳传 / 第89章 图穷匕见 一

第89章 图穷匕见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尚文诏小心翼翼地撷出那些幸免于战火焚毁、得以流传后世的残篇孤本,从前人所著的断句残章中间,一点点揭开这个奇异时空的历史原貌。
  “崖山,祥兴二年,具体是什么时间来着?”尚文诏下意识地抬起右手,拇指与食指一张一合,不住地刮擦两颊下颌骨棱线,翘首推算起了本时空的具体时间。
  在另一平行时空中,南宋祥兴二年亦是大元世祖忽必烈朝至元十六年。尚文诏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一阵,他眉头蓦的一舒,猛拍大腿一记,随即解开腰上小布囊,取出一枚拇指大小的炭块,往地面标了一串时人不能理解的鬼画符,上书“A.D.1279”。
  作完记号,尚文诏展开数本由古今宋人燕人所著的笔记与文集、前代燕人撰写的鞑靼战史,以及记载姬姓太祖开国以来重要事件的纪事体专著,他循着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迹、历史人物兴衰的经历,摘录出大燕列位先皇年号,计算出先皇们的位时间,一步一步向前推算,终于得出一个相较于“两百年”这种笼统说法更为准确的数字,他捏住炭块,又往地面标了“≈240”这几个字符。
  “那么现在约莫就是十六世纪初期咯?...”
  尚文诏按《文渊书目》索出一部由陈氏大儒撰写的《皇燕经世文编》的文集粗略翻看,他会心一笑,自言自语道:“早就感觉不大对头了,羽林亲军,竹林邪党,嗯,锦衣亲军,东林邪党,没多大分别嘛。这大燕与平行时空日月朱家还真像,唯一的区别,便是洪武爷削了宰相,而大燕照旧常设而未设阁部大学士这一点吧。大燕开国以来,没有派出三宝太监那般人物出巡西洋,恐怕也是因为咱大燕太祖长乐爷得位正啊,不必如成祖永乐爷那般做贼心虚,还要屡派宝船出洋找寻自家亲侄下落呢...”
  为防藏书阁意外走水,阁中烛光与书橱的间隔极远,这就导致阁内光照黯淡,与黑灯瞎火几无分别,在这种光照条件下阅读是颇费眼力,尚文诏阖目稍歇,轻揉眼周穴位,心中自语道:
  “裕昌皇帝老儿,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竟有胆叫儿子开府掌握兵权!还不是太子!老兄是因为败绩太多,被凉国打怕了?还是内部掣肘太多,叫他老兄信不过朝臣部将们了?非要叫儿子掌兵才有安全感吗?上一位天策上将军,可是大名鼎鼎的秦王李老二啊,这位老兄干过什么事情,裕昌皇帝不晓得么?至于青史留名的晋王们,那也都是现成的反面教材啊,手刃自家老爹——大燕皇帝安禄山的安家老二算一位;为了叫自家大兄下课,直接把赵大郎人道毁灭的赵二老兄也算一位...”
  “不过凉虏还真挺可怕,早些时候我拿大秦大夏罗马等胡话蒙骗晋王,晋王竟听不出其中玄妙,全然信以为真,从此足见,凉国与西边的鞑靼联军确实彻底阻塞断绝了东西交通往来。有这样的强虏在侧,不知奥斯曼的苏丹能不能抵御得住?还有那西人诸国远航北美,尤其是佛郎机人的军事改革,也不知开始了没有?”
  想到这里,尚文诏心底不祥的预感愈加强烈,他拍拍指上的黑渍,正待再去找一些百年胡乱时期的文献阅读,却见引他游览殿阁的老宦官也来了藏书阁中。
  老宦官起初并没有随尚文诏一同入阁,没有看到尚文诏给那典籍官亮出的羽林腰牌,所以至今并不晓得尚文诏的真实身份。
  老宦官巧言催促道:“将军,阁部苑副大人来了一趟,那苑副好大的口气,说是要闭阁撵人了!若将军还想多待些时候,不如杂家代将军往唐提督那里请个命去?唉,这些外臣真是不识礼数,该替殿下好好管教他们一番呢!”
  尚文诏以手扶额,故作尴尬道:“小子一时沉迷黄金屋中,公公勿怪。”
  那宦官笑道:“将军,外头雪下得不小,殿阁左右许多太子爷命人布置的好景儿,将军还未看过呢!将军便与杂家早些看过,杂家也好早些找唐提督交差不是。”
  连番催促下,尚文诏也不好再驳人颜面请求久留,他将之前打开的书卷籍册一一收拾妥善,归入原位,离去前又向典籍官报过备,便随宦官一同离开了文华殿后的藏书馆。
  尚文诏与那老宦官二人,一个无心观景,一个急着交差,二人马马虎虎绕过殿阁一圈,便即返回唐铮所在。尚文诏赶回唐铮身边时,晋王的传令亲兵已到,于是乎尚文诏又马不停蹄随着唐铮径往殿中进谒晋王殿下。
  ——
  进来殿内,唐铮、尚文诏二人少不得一番礼拜,礼仪做完,晋王屏退闲杂人等,笑问尚文诏道:“唐玉锵(唐铮字,应前文)明日便要推你去午门吃断头刀,子谕作何感想?”
  尚文诏叩首道:“若卑职头颅能换得不法落网,卑职绝不惜项上人头。”
  “啪,啪”晋王拍拍手掌追问道:“莫要信口雌黄,子谕当真就不怕,玉锵把假戏真做?”
  尚文诏伏低脑袋道:“殿下莫要调笑卑职,若殿下有意取区区性命,卑职哪能从殿下的掌心中走脱?卑职不惧那杀头刀,便是因为唐大人说过,并非真要杀头,提督大人若真杀了卑职脑袋,那便是提督大人说话不算话,还一并欺罔了殿下呢!”
  晋王闻言笑得肚痛,他道:“哈哈,玉锵,你瞧这尚子谕,叫孤如何对他动怒?”
  唐铮强作笑颜,连连声称不敢欺瞒殿下云云。
  “好了好了,玉锵累了一天了,且退下歇息歇息,养足精力,明日便看玉锵的了。”晋王大袖一挥,唐铮只得唯唯退去,临走前还不忘剜上尚文诏一眼。
  唐铮退走后,晋王命近卫取来几封书信文牍,尚文诏抬眼一看,便都是他曾经往芦草坊砖墙里掩藏,以及夹在木牌内由徐善生送来的一些密信。
  晋王将这些书信丢入脚边炭盆,付之一炬,随后道:“子谕做得不错,只是子谕太过偏心了,揪住唐玉锵不放,却放过了唐指挥。”
  晋王当初给尚文诏送来密信,叫他彻查唐氏谋逆诸事,尚文诏便暗中派遣师叔李谦与双喜等追查记录唐铮属下行踪,又通过尚文卿这小娃娃交通员内外联络,掌握了不少唐铮爪牙的情况。
  晋王当着尚文诏的面将信焚烧,意思自然不言自明,说他尚文诏偏心,尚文诏听来却更像是晋王在问责一般。
  尚文诏叩首道:“殿下,唐公身居指挥多年,羽林卫内千总以上更是水泼不进,如铁桶一般,且那卫内规矩繁多,卑职实在不敢妄动!”
  尚文诏强忍着戒惧,心下一横,也不在乎晋王是不是在试探他了。
  “哈哈,子谕莫要紧张!”晋王缓缓道:“孤绝不追究这些,唐指挥的能耐自不必说,许多事既然玉锵都无法做妥,也只是徒劳为难子谕罢了,孤如何不晓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