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寻味直播间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拔丝地瓜

第一百二十二章 拔丝地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挂掉电话之后,徐畅就陷入了沉思。
  虽然还不了解那个雷明主播的情况,随便猜一猜也能知道对方必然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来的。毕竟都是成熟的成年人了,哪有那种热血上头为了争个高低脑子一热就来下挑战书的小说桥段?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为重。
  那么,是什么给了他信心来挑战徐畅?
  很显然,应该有两个原因。首先,雷明觉得自己最近的直播效果很好,并且处在一个速度还不错的上升期。其次,徐畅最近的直播效果不好,是以他觉得自己的成长空间超过了徐畅。
  拼一拼,说不定就单车变摩托了呢。
  不过的确,徐畅觉得自己这两次的直播情况有些下降了。继之前在微博上莫名其妙被翻牌之后,剩下的几次直播都呈现了水涨船高的态势,这粉丝数和关注量是蹭蹭蹭地往上涨。不过似乎最近有些后继无力了,增长速度有些放慢了。
  大概,是因为这两天直播不太走心的原因?
  这几天想着反正要和自己室友出去玩,从超市采购食材到直播烧烤,再到攀登古北口长城,都是抱着自己和室友出去玩顺带直播一下的态度。仔细想想,这样的直播似乎忽略了和粉丝的互动,而且并没有把大多数的注意力放在美食上头,倒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看来最近是有些飘了,下次直播得拉回正规才行。
  至于这个雷明的话,今天回去以后先看看他的直播情况好了。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起码得了解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对手。作为成功路上的第一个垫脚石,徐畅觉得自己这一次可必须得站稳了。
  若不然被石头绊了脚真是惹人笑话。
  至于直播内容的话,得再好好想想。
  “阿畅儿,去吃饭了。”
  “马上就来!”
  大家原本的打算就是睡到自然醒以后去小镇上头溜达溜达,顺便看看有没有人家可以烧几个当地小菜吃吃。等到徐畅从露台回到房间里头时,发现其他人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咱们走吧,肚子都饿了。”
  不得不说猴子这家伙在某些时候真是个社交鬼才,光是一个早上四处溜达的工夫,竟然和小镇上的大多数人都混了个脸熟。光是这么一路上走过来,徐畅就看到好几波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的。
  只不过都被猴子乐呵呵地拒绝了。
  这一路走来,从人烟稀少之处到了小镇的中心,而后又在猴子的带领下东拐西拐。明明只是一个小镇,偏生绕得让人有些头晕。小镇上颇有些小桥流水的味道,是以这弯弯绕绕的路不在少数。
  走过一座桥。
  再穿过一条青石板路。
  “咱们到底去哪家吃饭啊?”
  饥饿就像潮水一样一波波来袭,徐畅觉得自己的胃都饿得有些痛了。各家各户的人们逐渐都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小窝,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饭菜的香气从窗户缝儿里头悄悄钻了出来,在小镇的空中交织在一起。
  就连先前还在大街上捏泥巴拍皮球的小孩们都提着裤子跑进了各自的家门。
  “我之前在有一家吃到了很好吃的拔丝地瓜,真的是惊为天人得好吃。不过那个老奶奶说这是给她孙子吃的,让我们迟点过来再做给我们吃。”
  拔丝地瓜徐畅在小时候是有吃过的,在温城一家号称是北平菜的昂贵餐馆里头。一口下去,丝丝缕缕的甜意在舌尖上迅速化开,当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抱着蜜罐不肯撒手的小熊一样,恨不得醉倒在这种甜蜜里头。
  当时的他第一次吃拔丝地瓜,哪知道什么正不正宗,满脑子只有好吃两个字。可是那家店价格实在昂贵,也就只吃过这么一次解馋。
  光是这样想一想,舌尖上就不自觉地分泌出了些许口水。
  “到啦到啦。”
  推开有些吱哑吱哑响的大门,入目就是一张四四方方的木桌。一个约六七岁的小男孩抱着瓷碗坐在桌前,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两只短短的小腿在椅子上晃来晃去。
  时不时用手抓起一个裹着糖色的菱形地瓜,张大嘴巴往里头一丢,而后开心地眯起了眼睛。
  徐畅突然体会到了屏幕前观众朋友们被他馋哭的心塞。
  “小伙子来了啊,坐坐坐,菜马上就好。小虎,来,说哥哥好!”
  “哥哥好——”
  “哎真乖,一会儿马上就吃饭了。”
  这种有些年代感的小房子并没有把厨房同其他地方完全分隔开来,是以一转头就能看见这个穿着花围裙在厨房里头忙碌的身影。几盘小菜放在桌上,上头用干净的瓷盘倒扣着,以便在这种寒冷的天气保留些许余温。
  此刻,老奶奶正要开始准备制作拔丝地瓜。
  拔丝地瓜实际上是属于鲁菜中的甜菜系,因其香甜的口感而颇受人们的追捧。或许是由于古时候进京赶考的书生太多,天子脚下也是最繁华的地段,拔丝地瓜也借此逐渐进入了京城。慢慢地,随着时光的流逝,拔丝地瓜也逐渐在北平的饭桌上占据了一块不大不小的位置。
  徐畅一直觉得,帝都人嗜甜且好酱,拔丝地瓜至少符合了其中的一条。
  和抓炒鱼片这种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的宫廷菜不同,拔丝地瓜显得要更加接地气一些。地瓜,也称番薯,应当是古时候人们饭桌上常常能够见到的一种作物。种植方便,量产丰富,口感绵软且饱腹,对于那些穷苦人家来说,优质的大米和精细的小麦是昂贵的,用番薯来作为主食倒是一种更为持家的选择。
  但若是天天吃蒸地瓜烤地瓜,难免总是会有一些厌倦,所以,聪明的人们就想到了用白糖来调制味道。在五味之中,甜最能赋予人们打心底里头溢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驱走萦绕在心头的阴霾,恰到好处的甜总是让人们爱不释手。
  至于小孩子,那是最喜欢不过的了。热气腾腾的拔丝地瓜刚端上桌,顾不上滚烫就要用手去抓。高温让包裹在地瓜外头的糖浆还没有完全凝固,是以轻轻一拉就能拉出晶莹剔透的长长的金色糖丝。拔好的丝在凉水里头一过,糖丝就立马凝固起来,这时候咬上一口硬硬的糖丝,脆脆甜甜的口感实在是让人心满意足。
  这样想想,拔丝类产物还真是和冰糖葫芦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处。
  制作拔丝地瓜的第一步是炸制。锅里头的油温已经够了,奶奶把切成滚刀状的去皮地瓜丢入油锅之中,滋啦滋啦的声响伴随着蒸腾而上的热气喷薄而出,一种淡淡的炸物香气随之扑面而来。
  地瓜需要小火炸制,不仅仅是为了镀上一层金黄酥脆的外衣,更是要让地瓜先变熟一些,好在后续的裹糖过程中能成功完成由生到熟的蜕变。等到地瓜变成好看诱人的颜色之时,才把它放到一旁沥油。
  拔丝其实是一种很讲究的事情,干熬、水熬、油熬、油水熬,是甜菜系厨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其中,油底沉浆作为观赏性极强的一种拔丝手艺,则更为考验厨师的手上功夫。
  若采用油底沉浆的做法,炸好的地瓜并不会捞出油锅,而是直接把适量的白糖倒入其中。等到白糖熬出略偏焦黄色的糖浆以后,再慢慢沥出锅中的热油,直到最后将糖浆和食材一同翻炒,达到挂浆的效果。
  不过这都是那些大师的手艺,家里头制作自然不会这么讲究。
  老奶奶把洗净的铁锅放回灶台上,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制作。往刷净的锅里头加入些许清水,而后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这就是最普通也最为家常的水熬拔丝。小火让方块状的冰块慢慢融化成糖水,咕噜咕噜地冒着小泡泡。糖水最后在温度和时间的催化作用下愈发粘稠,变成了微黄的糖浆。
  此时,空气里头满是甜甜的味道。
  小孩子碗中仅有的几块拔丝地瓜早就依依不舍地进了肚子,把空碗往桌上一搁,舔着手指上残留的甜味就跑到了厨房里头,踮起脚尖试图看清楚油锅里头的情况。比起早早落座的猴子等人,站在厨房边的徐畅有些迈不动脚。
  奶奶顾不上在一旁有些着急的孙子,毕竟此时的制作也到了十分关键的一步。奶奶干脆利落地把炸好的地瓜下锅,用力翻炒使糖浆尽可能地裹在每一块地瓜外头。透明的糖浆在锅中缓缓流动,阳光的照射让地瓜的颜色变得更加梦幻起来。
  空气里头甜甜的香气愈发浓了。
  奶奶显然不是什么隐藏在民间的大厨,不过这一番制作拔丝地瓜的动作很是流畅,大抵是因为贪吃的小孙子总是吵着闹着要吃甜甜的拔丝地瓜,所以奶奶才练就了这样一番好手艺。就和这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在厨房里头的身影一样,若不是因为热爱,那一定是因为某个人。
  好了,出锅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