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方人传:江湖路 / 第十二章 朝廷与江湖

第十二章 朝廷与江湖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永乐元年十月十五,天晴。
  明亮的阳光将整个皇宫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好像半月前的肃杀与血腥之气,早已被来去之风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庄严肃穆的皇宫之中,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内,皇帝正威严的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上奏的群臣。
  “皇上,太祖皇帝于洪武二十一年曾欲命朝中学士编写修撰一部集百家所言之书。可其后不知为何原因未能将书修成。如今,陛下刚登基不久,臣认为陛下应当完成先帝的生前所愿,集百家所言,让后世之人得以从阅”。一位身穿黑色锦绣朝服的长须官员,出声道。
  此言一出,皇帝也是眉头微皱,心中略有所思。
  太祖皇帝的确曾经想要编撰一部传世大典。
  但是由于二十年前的那个人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最终导致了大典的不了了之,也导致了当年的那场腥风血雨。
  而如今,前尘往事已然落幕,那剩下的,便是盛世修书一事了。
  于是,就见龙椅上的男子,沉声道。
  “准,父皇生前本想为后世之人留下一本传世之书,无奈其一身忙碌,未能将修书之事提上日程。传命下去,朕今日命解缙主持编撰大典。此典需将天下所有典籍尽数囊括其中。乃至,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朕再命秦指挥使辅佐于首辅”。
  此时此刻,皇帝的那双金光肆意的眼眸,正穿过了殿下的群臣,穿过了大殿的木门,来到了极远处的天空。
  仿佛他正在与他早逝的父皇对话一般。
  “这天下你若不给朕,朕便自取之。这天下之事,你若不济,朕便代为之”。
  .....................
  ........
  午后,皇宫内院书房内。
  一名年事已高的光头和尚正与皇上对坐下棋。
  和尚手持一枚黑棋,迟迟未能落下,只因他的心思始终不在棋盘上。
  “陛下,现今天下大局看似已定,可一日未寻得建文帝,天下便一日不可言之为太平。而朝廷一日未寻得建文帝,那有异心之人便一日不会安心辅佐于陛下”。和尚平静道。
  他说的没错。
  虽然,这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以为建文帝已经自焚身亡。
  但他却很清楚,当日皇城里的那具尸体,根本就是假象。
  加之眼下,朝廷里的绝大部分臣子,都还是前朝之人。
  所以,谁都不敢保证,要是建文帝再次返回,这些人是否会像墙头草一般,倒向对方。
  ………
  对于老和尚的顾虑,皇帝却是面无表情地道了一声“无妨”。
  之后,他先将白子落入棋盘之中,才平静地说道“天下之大,若是连此等异心之人都容不下,才会令朕所疑虑”。
  和尚见皇帝似乎并不在意此事,心想道“陛下深谋远虑,怕是早就有了打算”。
  想罢,他便不再提及此事,而是开口道
  “臣还有一虑”。
  “讲”。
  老和尚想了一想后,便道。
  “千年来,江湖中人不受朝廷管制。尤其是以佛道二宗为首的大宗们,各自占山而居,自命修道,实则却是有违朝纲。而先帝当年便是想借修书之名,削弱各大宗门的实力,可无奈,最终却是不了了之。所以,臣认为,修书一事,不可操之过急”。
  他所言之事,的确属实。
  江湖与朝廷,好比两方世界,互不干涉。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朝廷有朝廷的法律。
  但往往有些时候,江湖上的规矩,会与朝廷律法相违背。
  就好比江湖上素有决斗的规矩。
  但这决斗一事,是会死人的。
  可按江湖规矩来办的话,决斗的胜利者,不得受到报复,也无需受任何刑法。
  而这,便是江湖与朝廷的冲突之一。
  毕竟,按照大明律令,这杀人者,必须受到严惩。
  只不过,这天下间,门派实在太多,势力也颇为强大。
  所以,就算是作为开国之君的太祖皇帝,也无法撼动这些门派的利益。
  ……
  皇帝的那双锐利的眼眸,正略有所思地看向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
  虽然二十年前的他并未参与当年的那件事,但对于江湖中人所做之事,他却很清楚。
  他知道父皇为何会失败,也知道江湖门派的弱点。
  于是乎,就见他寒声说道。
  “朕自有安排”。
  ……
  事实上,如今的江湖门派之中,是以儒,佛,道,三宗最为强大。
  佛宗修佛,都是出家人,门下弟子过千,而近些年来,在当年的那些大人物相继离世之后,佛宗已是隐隐的有了天下第一宗的趋势。
  道宗同上,宗内皆是修道之人,宗内弟子同样过千,且各个修为高深,不是凡夫俗子。
  而儒宗,因为宗门内部的分歧,导致宗门一分为二,正武门只修武,朝天门只修文。
  所以,若论门中弟子的实力,儒宗则是要次于佛道二宗。
  但是,近百年来,儒宗之人已经接受了朝廷的管束,从世俗的江湖门派,变成了手朝廷庇护的宗门。
  因此,究竟孰强孰弱,还犹未可知。
  ……
  ……
  午后的太子府府内。
  一位身材肥胖,和蔼可亲的弱冠男子,正在花园之中喝着茶水。
  而与之对坐的则是今日于朝中向皇帝进谏修书的那位官员。
  此人名为解缙,官拜内阁首府,在方孝孺一家被诛杀之后,他便成了文官之首。
  但是,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他还是儒宗朝天门的门主。
  “殿下,圣上今日早朝之时命臣主持编撰大典,集天下所言,以正视听。而秦卫明,则将助臣收集典籍”。解缙,恭敬道。
  此言一出,这位肥胖的男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慢悠悠地饮了一口茶,食过一些瓜子点心后。才道“父皇心思缜密,常人不可及。父皇命你编撰大典,想必是近来佛道两宗日益壮大,可谓是朝廷一大隐患。而这修书一事,想来定是要削去二宗实力”
  说完,他又饮了一口茶,继续道“秦卫明乃是当今正武门主,若你与他合力。日后儒宗必定会是天下第一宗。”
  此言一出,解缙当下便是于心中暗道“佛道二宗近年来扩其封地,广招门人,此事对于儒宗而言,并非好事。而今日圣上命我修撰编书,此事于我儒宗乃是一场大机缘”。
  近几十年来,儒宗虽然还是于佛道二宗齐名,但是只有宗门内的弟子知道。
  其实儒宗与佛道二宗的实力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
  既然得到了太子首肯,那解缙自然是恭敬地跪拜道“臣谢太子殿下美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