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是大奸秦某人 / 第三章 临危受命 又知天命

第三章 临危受命 又知天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简书催我就征途,对坐西山暂索居。
  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
  ...
  ...
  退朝后,秦桧出了皇宫,六神无主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自从做了官之后,就和丫鬟张卟婷从客栈搬了出来,在东京一偏角地段,租用了一个的小小院落。
  就连那府门上的门匾,都是自己找了个残木充当,雕刻上秦府俩字,再由小婷刷上红色染料。
  站在自家门口,秦桧感叹自己真的是太穷了。
  虽说已入朝为官半年有余,可一个不得事的七品官员俸禄,除去和小婷两人吃喝日用,在给各位大人送礼的人情往来,基本所剩无几。
  送出的礼品也多是华而不实,不值什么银两,这也是秦桧一直没升官的原因之一。
  秦桧走进府门,看着院内忙碌家务的丫鬟小婷。
  感叹真是造化弄人,自己无论前世后世都只是个穷人,真是缘分。
  “小婷你过来……少爷我有话跟你说,”秦桧坐在院落唯一的摆设,中央的石椅之上。
  “少爷,您回来啦!等小婷去跟您端茶。”
  小婷进屋忙弄着,片刻端出一壶...就叫茶吧!
  其实壶里没几片茶叶,生活拮据,只能省吃简用,秦桧也是无奈。
  “小婷你坐下。”
  叹了口气,秦桧说道:
  “明天我将随大军赶往太原,这一去不知是福是祸,军中生活疾苦,又是去打仗,你就把这个院落退了,回玉山县吧!
  就不要在跟着我这个穷鬼吃苦了,回去好好照顾家父。
  告诉他,他的儿子秦桧升官了,做了十三万人的监军,时下以国事为重,不能回去孝敬他老人家,定让家父保重身体,等儿归来。”
  小婷的脑袋似乎又在短路当中。
  “少爷。”
  “你这是去送死么?”
  “臭丫头,说什么呢!你家少爷是升官,送什么死。
  呸呸呸……
  说话这么不吉利呢!我说你这丫头什么时候能把这碎嘴的毛病改改,白瞎这相貌了。”
  秦桧大声训斥着丫鬟,从而掩盖内心的恐惧。
  “那少爷,整这般景,说这些话,跟要交代后事似的。
  你这刚升官,眼看着就要发大财了,立马就想把我这丫鬟退回老家,少爷你这不地道,做人有毛病啊!”
  秦桧听此甚是头大。
  “得…得…得,少爷我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
  这次是去打仗,军中生活都是男兵,你一介女眷跟着也不方便啊!
  再说了,此去凶多吉少。
  金军三十万大军,我守军加一起才十三万,相当于一打三,你要不怕送命,你就跟着,小爷懒得理你。”
  这小婷就像没听懂秦桧的话一样。
  “少爷。”
  “我相信你,咱们大宋一定会赢的。”
  说完,小婷用坚信不疑的眼目注视着秦桧。
  “哎,赢什么啊!”
  言尽于此的秦桧,心有所想:
  “今年国历是靖康元年,历史上“靖康之耻”怕就是今年了。
  北宋必灭啊!此战不可能赢。
  除非历史可以改变,但是我能么?
  我一不懂军事,二不会治民,虽然来自后世,但我对这段历史过往也不甚了解。
  也许,可能,如若朕像小婷说的,大宋真的能赢。老天让我来这里,总该不是让我来混吃等死吧!
  就算兵败,北宋灭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小婷在哪都是一样,国都没了,哪还有家啊!”
  想到此处,秦桧便同意了带上这个小丫鬟。
  …
  一夜无话……
  靖康元年1126年5月。
  宋钦宗钦点王禀为护国元帅,秦桧为监军和说客,十万大军出发太原,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拔。
  临出城门,秦桧驻马回首,自言道:
  “也许再回来的时候,这里就要改名汴京了。(金国攻下东京汴梁后更名汴京)
  呵呵,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来。”
  “驾。”
  骑马扬鞭而去......
  …
  …
  宋朝太原城下
  巍峨耸立的城墙下,站满了太原各地大小官员。
  秦桧和王禀驻于城门前,声乐响起。
  这待遇不错啊!还有乐队呢!不知道晚上有木有美女佳肴啊!
  秦桧听着自己也叫不上名字乐器发生的乐响,发出三声惊叹.......
  “太原太守张孝纯,叩见王将军,秦大人....”
  一干人等,跟随张太守全部叩拜......
  那秦太守再次言道:
  “俩位大人和众将士舟车劳顿,下官在城中已备好佳肴美酒。”
  听此,秦桧深感升官的好处,倍感有面,这张太守也是会做人,如若再美酒佳肴再陪美女,那真是天衣无缝了。
  王禀可不像秦桧那么无道。
  “太守的美意,本将心领了。”
  “大敌当前,不是吃酒作乐的时候,待击退金兵,本将再与太守和诸位大人一醉方休。”
  话语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就是不买你的帐,该干嘛干嘛去。
  王禀骑马挥军进了太原城。
  秦桧见王禀如此之态,甚是觉得王禀这个老朽不通情理,人家一番美意,何必如此装情高。
  “我擦嘞,你这犊子装的,清高的不得了啊!
  你不饿,本少还饿着呢!不管你了,打仗也得吃饭啊。”
  秦桧舟车劳顿,一肚子酸水,便向张太守略一拜首,面善微笑道:
  “张太守是吧!这个真是盛情难却啊!王将军军务缠身......要不,本大人就随你前...”
  一厢情愿的秦桧,听其话语,再次受挫。
  “秦大人,下官知错了。这就回去撤了酒宴,战事吃紧,应以国事为重。”
  这张太守说完,又命令身后一众官员。
  “你们还站在这里干嘛!还不快去各司己职,特殊时期,谁若出了差错,本太守拿谁试问。”
  秦桧这一听,心脏险些骤停。这太守被王禀训斥,竟拿下位官员出气。
  “真是的,你们这些一个个的,还真拿我秦桧好欺负啊!我现在可是监军,十三万人的监军。”
  见太原众位官员并未理会秦桧,竟真转身进城而去,秦桧一阵头大。
  “小婷,快去给少爷煮面,本监军饿了。”
  “好勒,少爷。”
  “我煮的面最好吃了。”
  小婷答道,抢先秦桧一步进了太原城。
  走在太原城的街道秦桧,犹如出到某地游玩的宾客,四下张望。
  太原虽然没东京京都那般宽裕阔气,但见行人穿着各异,地方言语浓郁,街边商贩特有,也不失一方风土人情。
  “喂喂喂,张卟婷,你走那么快做什么。”
  秦桧对着远去的小婷喊道。
  “少爷你不是饿了么,我需找到入住的府衙,好给少爷煮面啊!”
  小婷跟秦桧街边两头对喊传话。
  这丫头,还真实在,秦桧第一次出差,当然要尝尝当地的美食特色,不然岂不是白来一回。
  “古代不能开发票吧!不知道回去,皇上能不能给报销。”
  堂堂大监军边走边琢磨着,银两从何处来,真是穷怕了。
  “呀,飘香楼,大饭店啊,三层楼,不会和东京的飘香居是连锁店吧!不知有木有飘香居的饭菜可口。”
  “小婷,喂,小婷……”秦桧呼喊着。
  小丫头跑得太过远些,在嘈杂的闹市,竟没听见。
  秦桧大声喊:
  “你可别跑啦,这有家饭馆,我们就在这吃吧!”
  不管小婷有木有听到,秦桧不在理会。
  “饿死了……”
  进了飘香楼,宾客满座,秦桧顺着楼梯上了二楼,找一个空桌,落座。
  秦桧拍桌,大喊:
  “小二点菜...”
  秦桧在小二的菜单上,指指点点。
  “上,上菜,快点,军爷我军务缠身,别耽误了军爷的大事,快点上。”
  “好嘞,爷,马上就来.....”
  小二利索的去了厨房。
  稍作休息的秦桧,忽听有人搭话:
  “这位大人,想来不是本地人吧!”
  邻桌一位手拿佛珠的白眉老和尚,注释着秦桧。桌前还放有一金色的大钵,一碗尚未吃完的稀粥。
  “啊!法海大师......秦桧脱口而出。”
  老和尚的打扮和长相,与那后世《白蛇传》里的法海大师太过相像,秦桧费解,难道法海也是这个时下的人物。
  秦桧思绪乱飞,但老和尚听其称呼自己为法海大师,一声大笑:
  “哈哈,贫僧法号‘又一个’,并不是什么法海大师。施主,叫我又一个和尚就好。”
  “又一个,这是什么法号,你师父太应付了事了吧!”嘴上未曾言语,但秦桧心中这般想道。
  “哈哈,施主一定是在猜想贫僧的师傅为我取名过于随意吧!”
  秦桧一声惊叹:“我擦,读心术,得道高僧啊!”
  此时桌上的菜已经上了个七七八八,秦桧饿的肚肠翻滚,也懒得再够多理会,便礼貌礼貌性的问了句。
  “那个‘说不得’大师啊!你看?点了这些个菜,军爷我一个人也享用不完,来来来,你我一同享用可好,看这鸡鸭鱼的,多丰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
  “施主的美意,贫僧心领了,老僧劝说施主,初到新地应少食,特别是肉制食物,以免肠胃不适。”
  秦桧听此,这是在告诫自己水土不服啊!不吃便不吃,何苦出言于此.......
  便反击道:
  “那个,‘又一个’大师啊!您呢!也少喝点粥,年迈已高,别也落个肠胃不服。”
  说完心有所想:“大家都不是本地人,扯这个没用的干啥!”
  “偶?”老和尚一声疑问。
  “施主怎知贫僧也非本地人。”
  秦桧手撕一块鸡腿,嘴上说道:
  “这不简单么,太原此时正直初夏,炎热异常,大师穿着衣物过于厚了一些。
  而且方才听大师口音跟这本地人相差甚远,再者若是这附近寺庙的和尚,大师也不会在此用餐吧!”
  当然这些只是秦桧表面说辞,其实他是看到了老和尚腿下,脚边放有个大的包裹,种种迹象表明,这老和尚肯定远道而来。
  “哈哈哈,施主果然聪慧,不愧是天命之人,贫僧佩服,佩服.....”
  秦桧一听这天命二字,可断不敢受,急忙言道:
  “就我...还天命之人,可别闹了,难道大师会看相啊,来,吃完给我算一卦啊!”
  老和尚微笑:
  “看相卜卦乃道门技艺,贫僧不会,但贫僧对因果缘份,万物演变略懂一些。”
  这老和尚越说越离谱,竟也扯上因果这么玄乎的事上,明显有江湖术士行骗的影子。
  秦桧心中鄙夷:
  “哎呀我的妈呀!这是个老骗子么!还因果...万物演变....这能再邪乎点么!咋不说懂六道轮回呢!”
  当然这些只是心中想着,秦桧没好意思说出口,伤了和气总归是不好的。
  恰好小婷爬上楼梯,走近前来,落座于秦桧身旁。
  “哎呀,少爷,找的我好苦啊!呀!这么多菜.....”
  “行了,谁叫你跑得那么快,快坐下吃吧!你从包里拿些碎银,给旁边那位‘又一个’大师,就当结个佛缘。”
  秦桧这般吩咐着。
  “哈哈。”老和尚双手合十。
  “施主,老僧并非为化缘而来,也非骗财的江湖术士,相遇便是缘分,老僧有一句话送与施主,结个善缘。
  春去秋来又一季…
  草青草黃又一生…
  这春不会变…
  这秋不会变…
  这草依然青…
  这草依然黃……”
  “哈哈哈。”
  “贫僧告辞,俩位施主,慢用。”
  也不知道这是诗词当中那一范畴的,秦桧见着老和尚走下了楼梯。
  小婷搬下另一个鸡腿,放于嘴中,支支吾吾,含糊不清的说道:
  “少爷,这老和尚墨迹啥呢?什么秋啊!草啊!绿的,黃的,写词呢?”
  秦桧白了丫鬟一眼,回道:
  “别理他,吃你的饭,一个故弄玄虚的老和尚而已,后世本少见得多了。”
  秦桧抓起整只鸡,却迟迟下不去口,总感觉哪里似乎不对,老和尚应该是在暗示着他什么。
  但是具体暗示哪方面,自己也不尽得知,被老和尚这一番话语弄的心烦意乱。
  这老和尚看着挺像得道高僧,要不初一打眼,秦桧也不能将此人认成法海。
  心中还是略感不安,秦桧立身站起,推开身侧餐馆二楼的木窗,看着尚未行远的老和尚,喊道:
  “喂!‘又一个’大师,您这次来太原是游历吗?”
  老和尚转身,抬头微笑:
  “阿弥陀佛,贫僧这次来此,是要为半年后做一场大法式,超度亡灵,为这太原浩劫而来。”
  老和尚身影日渐行远...
  秦桧坐回桌前,看着满桌佳肴,可再无吃意。
  心中不安....
  这个老和尚……
  不…
  这位“又一个”大师……
  绝不简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