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敬畏之心 / 少年英雄 4

少年英雄 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些被绑的“百姓”早就经过专门的训练,早早就自己或互相帮助把绳子都偷偷解开,只等思达大军攻来时再动手,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是在虎贲关,当初不告诉他们也是怕有人走漏风声,造成前功尽弃。
  这样走了两天,突厥大军来到虎贲关了,来利可汗还在犹豫要不要打一下时,因为前锋探马告诉过他,这是一座没有多么守卫的城池……
  突然城头一声炮响,思达大军涌出,挡住前路……
  一时喊杀声震天,思达大军边杀边喊“杀来利可汗,保元帅平安……”
  突厥人慌了手脚,正想往后退,俘获的奴隶和妇女仿佛施了咒语,一齐跳将起来,杀了身边的突厥士兵,跨上突厥人的战马,手握突厥人的长枪和大刀,与城里的士兵一起对突厥大军大开杀戒……
  来利可汗吓得抱头鼠窜,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抢的人其实都是赵帝国的士兵,以为是中了邪,只能杀开一条血路,往回跑……
  刚才沿途闭门不出的各个城池,仿佛也得到号令似的,从里面杀出一队队的士兵,大家都红了眼,都喊着:“杀来利可汗,保元帅平安……”
  来利可汗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想不到我30万大军前来送死,我死不瞑目啊……”
  如此同时,太尉江旦亲率三万人马前去接应元帅思达。
  再来说思达敢死小分队,他们日夜兼程,每人三匹马轮流换着骑,除了吃饭和给马喂吃的,每天只睡一至两个时辰。在向导的带领下,穿过茫茫戈壁、沙漠和草原、森林,非常辛苦的跑了10多天,终于来到了突厥人的定居地阿城。
  所谓阿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村落,没有城池,更没有壕沟,只有一个个巨大无比的大帐篷,最大的一个帐篷叫牙账,就是可汗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思达率领2000名精兵如天神般降临到阿城,根本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很多突厥的妇女都是第一次见到赵帝国的士兵,但见铠甲闪亮发光,兵士个个英明神武,以为是天神下凡,都跪倒在思达等人面前,有些突厥的老兵是见过世面的,但是不知道思达有多少人马,也都放下武器,跪倒在地。
  向导是突厥通,懂突厥语,思达要向导转告突厥老臣,称来利可汗违背天命,不但不向赵帝国称臣,还举全国之力攻打赵帝国,现已伏诛,皇帝好生之德,封来利可汗的弟弟光明为可汗,担任突厥首领,并随帝国使者回京都朝拜。
  光明可汗早就对哥哥来利可汗的鲁莽蛮干和一意孤行感到不满,如今看到思达英气逼人,气质不凡,并不像传说中赵帝国其他将领一样滥杀无辜,就答应了思达的要求。
  思达于是扶持光明可汗建立自己的政权,并肃清了反对者和来利可汗的支持者。
  一切安排妥当,休整几天后,光明可汗带着少量的随从,跟随思达小分队返回京都。
  因为思达当初与太尉江旦商议过,不管与来利可汗的战斗结果如何,思达来到阿城最大的计划就是扶持亲赵帝国的势力,并带到京都,一来可让他们见识赵帝国的繁荣昌盛,不敢造次,并培养感情,二来也是为了万一来利可汗没有被消灭,可以在京都得到保护。
  但回京都途中也一路艰险,岂是想回就回,只能祈祷不要再碰到来利可汗的任何军队。
  思达率领小分队往回走了不到三天,突然前边烟尘滚滚,思达心想,看来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了,因为在这里是不可能碰到赵帝国的军队的。
  因为有光明可汗跟随,思达于是对将士们说:“前边尘土飞扬,显然有数倍于我们的敌人,为了保护光明可汗,也为了保存我们的力量,等待最后的援军,我们必须保持一个铁桶的阵形,不管敌人如何攻击我们,外边的倒下了,里面的要补上,时刻保持成一个铁桶形状,这样才可能获得一线生机……”
  士兵们千里跋涉,还没有真正进行战斗,如今看到主帅冲锋在前,临阵不乱,终于可以打个痛快,个个热血沸腾,齐声喊道:“元帅放心,我等誓死破敌,力保元帅和可汗平安……”
  于是兵士们将思达和光明可汗及其随从团团围在中央,慢慢的向前推进。
  终于前边黑压压的都是突厥的骑兵,尘土散尽,看清前边的正是来利可汗派出的两万大军,为首的将领叫阿史都。
  思达经过慎重考虑,对可汗说:“可汗,为了保证您的安全,你可以到突厥大军中受到他们的保护……”
  可汗还在犹豫,思达坐在马上转身对阿史都大军说:“将军,我是赵帝国元帅赵思达,来利可汗不顺天意,攻打我国,已经被我们打败,新的光明可汗就在我们军中,光明可汗已经答应与赵帝国永葆和平,将军可与我一起保驾可汗去京都议和。”
  向导翻译以后,两军阵前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突厥军士早就听说过思达的大名,却不料是如此年轻英俊的美少年,个个称奇,再听说来利可汗已经打败,谁都不敢相信……
  半晌阿史都吼道:“要光明……可汗,给我们说话……”
  光明可汗于是站起来喊道:“都将军,我在这里,大哥兵败被杀,现在我是可汗,你同我一起去京都……”
  话音未落,突厥军中飞来一箭,正中光明可汗头顶的翎羽,吓的可汗跌坐在地。
  射箭的正是阿史都,阿史都一挥手,箭如飞蝗一般射了过来,思达的军士倒下一大片。
  思达一声令下:“旋转向前……”,外围的士兵一人骑马,一人站在马下,都以盾牌护体,严严实实地拼成一个铁桶一般,保护着里面的思达和可汗,慢慢的旋转向前移动。
  突厥人的箭射的外围的盾牌变成了刺猬,也有从空中射进来的箭杀伤了一些士兵,但好在伤势都不重……
  “铁桶”慢慢的靠近突厥大军,突厥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阵形,一时乱了阵脚,而且四周都是突厥人,不能再放箭……
  思达小分队瞧准时机,里面的兵士从空隙中向外射箭,一时箭如雨下,射向外面,而且刚才盾牌上有的是箭,四面都是敌人,一时突厥人也倒下一大片……
  待突厥人稳住阵形,阿史都命令重装甲的骑兵冲击“铁桶”……
  一时间,只见突厥装甲骑兵嘶叫着冲了过来,无奈“铁桶”在旋转,而且密不透风,里面箭还“嗖嗖嗖……”的飞出,所以硬是没有冲开“铁桶”,只倒下一批批的战马和士兵……
  阿史都觉得,这到口的鸭子还让你飞了不成,自己也不能再硬冲,以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就这样围围打打,如此反复,突厥大军只能“护送”着“铁桶”慢慢的旋转向前……
  光明可汗从未见过如此残酷的战斗,开始吓的都尿了裤子,但是看到思达如此年轻,应该比自己小10多岁,却丝毫也不惊慌,慢慢的也镇定下来。
  思达开始还在指挥作战,后来干脆站在可汗的旁边,一边跟着“铁桶”移动,一边在向导的帮助下,与可汗聊了起来……
  不时有士兵受伤倒在身边,思达和可汗也和其他士兵一起扶起受伤的士兵,帮助做好包扎伤口等等……
  不时有箭从上边射下来,有时是射在帽子上,有时是衣服上,或者衣袖上,只要不是要害处,两人从容的拔出箭交给旁边的士兵,摸摸自己的脑袋连连说:“没事没事……”
  如果有出血的箭伤,都已经习惯了,也能互相包扎一下……
  最后来,思达胳膊和可汗的头上分别都裹上了纱布……
  但两人仍然没事一般,聊的非常投机,这可苦了翻译的向导,说到最后向导嗓子都哑了,没法给他们翻译了。
  两个人就比划着,好像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又硬拉着向导过来翻译……
  思达对可汗说,中原王朝素来与突厥友好相处,即使是偶尔发生战争,最后都能以和亲等方式取得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促进双方的发展,来利可汗虽然侵略赵帝国,但是突厥人与赵帝国并无怨仇,光明可汗此去京都,定能化解两国的仇恨,永葆两国和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