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三国之巅峰召唤猛将系统 / 第十七章 王者级兵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十七章 王者级兵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仁义!”
  大儒们给杨毅点了个赞,纷纷将眼神转到卫仲道身上,目光凌厉如利剑。
  卫仲道慌忙开口辩解:“这不能怪我……是那个小女孩自己不长眼睛,哪能怪的了我?”
  话一说出口,卫仲道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急忙住嘴。
  王允却皱眉横了他一眼,冷笑道:“洛阳乃是天下皇城,居然有人这样草菅人命,要不是贤侄见义勇为,岂不是要出人命了?”
  儒家精髓,讲的便是一个仁义道德。
  草菅人命这个指控,已经足以将卫仲道拉入士林的对立面。
  脾气暴躁的中郎将卢植首先爆发:“不错,不义之徒,有何面目坐在堂内?”
  “儒家的精髓,你懂?”
  “我等羞于你为伍也!”
  群儒冰冷愤怒的眼神,叫卫仲道如坠冰窖,心里满是绝望!
  蔡邕也是目光不善的盯着卫仲道,开口道:“你带来的礼物,马上拿回去,小女姿容浅陋,高攀不起你们河东卫氏。”
  蔡琰姿容浅陋?
  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美女一说了,杨毅心里只有吐槽。
  但是蔡邕这句话的拒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卫氏想提亲?
  没门!
  “我……”
  卫仲道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连送了大礼的太傅袁隗都不为他说话,这下子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提亲之事,彻底告吹。
  这一切,都是因为杨毅!
  “可恨啊,你给我等着!”
  卫仲道狠狠的盯了杨毅一眼,灰溜溜的被赶了出去!
  看着卫仲道狼狈背影,杨毅心里却是一松:师姐,你的命运,终于被我改变了!
  杨毅一方面心狠手黑,对站他对立面的人绝不容情。
  但是对于千古才女蔡文姬,心里却只有怜爱之意。
  如此绝色佳丽,怎可叫她颠沛流离?
  当然应该给予她安稳幸福的生活。
  “杨毅,你坐下。”
  蔡邕既然发话,杨毅顺势与诸位大儒并列而坐。
  王允笑道:“蔡老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他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可从未对哪一个后辈下过这样的评语,这小子心怀仁义,又精通君子六艺,果然有其过人之处。”
  众位大儒们纷纷点头称善,看向杨毅的眼神和缓许多,这是将他当做了自己人看待。
  又是一通经义论谈,杨毅一点兴趣也没有,等说到了朝局之事,他才打起精神。
  中郎大人王允道:“黄巾之乱虽然被子干平定,扶大厦于将倾,但是天下一十三州之间,仍然还有黄巾余孽残留。”
  “便连洛阳百姓,也是风声鹤唳,多亏了贤侄啊,扑灭弘农贼众,总算保得洛阳太平。”
  杨毅点头淡笑,古人都有字,王允口中的子干便是中郎将的卢植的字。
  天公将军张角揭竿造反,黄巾贼席卷天下,不知道多少百姓卷入其中,汉末人才凋零,但还是有几个名将的。
  皇甫嵩,朱儁,卢植,被称为三大名将。
  卢植一生南征北讨纵横沙场,剿灭黄巾贼无数,战功显赫,还是刘备跟公孙瓒的老师。
  杨毅默默地观察了一下他的属性,嘶地吸了口气。
  叮!
  “慧眼识英才发动失败!”
  ……
  慧眼识英才一连失败了不知道多少次。
  “叮,慧眼识英发动成功!”
  杨毅终于看清楚了卢植的属性:
  大汉中郎将卢植,武力88,智力86,政治82,统率94。
  特技1,儒将:卢植身为大汉最后的名将,当他担任一军主将之时,统率+4。
  特技2,儒帅:卢植所著孤本《玄武兵章》,记载他一生所学,阅读者有几率有所顿悟,统率上升0-5点,视个人悟性而定。
  嘶!
  杨毅倒吸一口凉气!
  卢植不但是统率破九十大牛,原来还自带了两个技能!
  难怪能把黄巾军打的抱头乱窜。
  “系统,这个《玄武兵章》的评级是什么等级的?”
  杨毅装作倾听大儒们讨论,意识跟系统交流着。
  “《玄武兵章》为王者级的兵书秘典,请宿主知悉!”系统清冷的声音在杨毅脑海里响起。
  “王者级兵书秘策,看来公孙瓒跟刘备两个未来的诸侯,都看过《玄武兵章》,并从中得了不少好处啊!”
  杨毅心思一动。
  卢植就是智计与政治的嗅觉方面稍微低了点,所以混的不咋地,日后还有牢狱之灾。
  但是他这个《玄武兵章》也太牛逼了,必须要想办法搞到手!
  杨毅心里风云变幻,自然无人知晓。
  此时蔡邕脸上却隐隐可见忧色,叹息一声,道:“全靠皇甫嵩、朱儁,卢子干三位名将,黄巾贼才被扫平,虽然还有余孽,却不是眼下大患!”
  “少帝登基没多久,宫里却又有乱象,十常侍与大将军之间便形同水火不容,如果火并一场,还不知要死伤多少无辜百姓啊。”
  杨毅听到了感兴趣的话题,回过神来。
  这时,司徒杨彪摇头道:“宦党把持朝政多年,党羽繁茂,听说最近大将军还修书一封,召集了西凉董卓入京勤王,若能趁势将这十个阉宦剪除,也是一件大好事。”
  “是啊,宦党实在可恶!”
  “若不是宦党把我们朝廷搅的乌烟瘴气,何至于此?”
  “该把宦党杀绝了才好!”
  儒家出身的大臣跟宦党,自然也是互相看不对眼,巴不得何进将宦官全部肃清。
  就在众人纷纷附和的时候,厅内却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诸位大人,却不知大难即将临头了。”
  众人纷纷侧目,发现说话的正是坐在蔡邕身侧的杨毅,不由得摇头失笑。
  嗯?
  我们都是当世大儒,见识卓著,读过的书比你认识的字还多。
  你一个这十几岁的年青人,却说我们大难临头?
  可笑至极!
  太傅袁隗呵斥道:“家国大事,岂是你一个少年可以随意妄言?”
  “太傅所言极是!”
  “年轻人还是要跟着前辈多学习学习!”
  虽然杨毅以仁义之名融入了这个圈子,但也不代表众人就对他言听计从了。
  蔡邕皱眉抬手,缓缓道:“你对天下大势,有什么见解?”
  看着蔡邕鼓励的眼神,杨毅不慌不忙,起身行礼。
  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各种繁琐礼节。
  等到行礼之后,杨毅才淡淡说道:“各位师长,有没有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在座大儒不由皱眉。
  这小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考验我等才学?
  这则故事出自战国策,我等饱读诗书,又岂会不知?
  不过他们也没有说出来、
  杨毅却长身而立,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曾在河边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俩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谁也不肯放开谁。”
  “结果……反而被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起先,还有大儒心存不悦,这么简单故事,谁不知道?又有什么可说的?
  有人想要等杨毅说到一半,组织言语反击杨毅。
  但是等杨毅说完这则故事,却心里感觉不对,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静寂。
  死一样的静寂!
  厅里的气氛,好像凝滞了一般,简直针落可闻!
  大多数大儒,已然陷入了沉思当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