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这个小偷不太冷 / 第六章 美食让人平等

第六章 美食让人平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汤神父继续讲:“我对上帝的存在是那样的着迷,所以我在教堂生活了几十年,也研究了几十年,虽然有许多的发现,但是我的发现还不足以证明上帝真正的存在,所以我就换了一种思路,我想去其他国家看看。我走遍了几乎西方的所有国家,甚至还到了美国,不过没有什么大的发现。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想法让我茅塞顿开,我问我自己为什么不去东方的国家走一走呢,那些还没有被工业文明侵蚀的国家,在那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所以我就向教会申请来大清国传教游学。”
  听完汤神父的叙述之后,杨三有些沮丧的摇着头说:“我说汤神父啊,你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啊,你怎么能挑这个时候来呢?满清人被洋人给闹的眼看着就要垮台啦,现在的大清国可是一片混乱土匪横行,你哪里还敢去游学啊,我看你还是在这教堂里面呆着比较稳妥些,可不要认为那些土匪会怕你们洋人。”
  汤神父也是一脸的沮丧,过了十几秒钟之后他才缓缓地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当然都知道,我去过北京城也去过圆明园,那是在犯罪,那是不可饶恕的犯罪,上帝一定会惩罚他们的,他们应该下地狱,去接受最最严厉的惩罚。”
  自打离开悟空寺之后,杨三没少在街上混,所以对于发生在国内的一些大事件他也有所了解,即使他并不怎么关心。只见杨三苦笑一声说:“你们的上帝有没有那么好我不清楚,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就足够了,如果不是有你在,像这样的天气,那些乞丐还不全得饿死冻死。说到饿我还真的饿了,我看我还是去厨房做饭实在些,这一回可真是到了饭点儿喽。”
  汤神父不仅善良,而且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当他想起北京城和圆明园之后,这泪水就在他的眼里打转儿。杨三见不得这个,所以他机智的用吃饭化解了尴尬。当杨三提到肚子饿之后,汤神父才缓过神儿来,扭头看看墙上的挂钟说道:“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这个时刻了,我看杨小弟你是不会让自己饿着的,也难怪仙儿会喜欢跟着你。那么我们暂时就先讲到这里,我也该去给那些苦难的人讲圣经故事去了,他们可是非常地虔诚,不过今天晚上你可逃不脱,今晚仙儿不在,你可要陪我聊一个通宵。”
  在一阵愉悦地笑声中杨三和汤神父一起走出了房门。汤神父去给那些留宿在教堂里面的乞丐讲述天主教义和圣经故事,这也算是开饭前,一点精神上的馈赠。而杨三则去了厨房一展身手,要知道目前对于才华横溢的杨三来说,他的厨艺可算是最为突出的,所以在他来了教堂之后不久便成了厨房的‘主厨’,负责整个教堂的晚饭。
  除了晚饭,早饭杨三虽然也会去做,但是量会很少,仅仅只有两人份。饭菜的味道绝对是一流中的一流,即使是一碗鸡蛋汤也绝对是色香味俱全,人间的极品美味。甚至有些人在睡梦中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儿,这你可别不信,不然教堂里的人也不会醒的那么早了。
  一到了傍晚,教堂里的那些三流洋厨师可是不敢再胡乱的鼓弄厨房里的那些白菜、萝卜和土豆了。这也不全是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而是他们自己都不喜欢吃自己做的菜,完全被杨三的厨艺给迷住了,甘愿给杨三打打下手,洗洗萝卜削削土豆儿什么的,趁机也学两手儿厨艺。杨三当然不会吝啬,他很乐意教那些洋厨师厨艺,尽管他们学起来很吃力,但是有心学就值得教,并且那些洋厨师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现在的午饭与之前的相比岂止是有差距。
  厨房里面分工明确忙的如火如荼,毕竟是要做一百多人的饭,并且还要保证饭菜的质量,所以厨房里面刀光火影没什么好说的,说出来也只会让人流口水而已。不过教堂里面可有趣多了,仅仅只看那幅混杂的画面就怪搞笑的,既符合时代的背景,却又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就好像有谁故意安排的一样。
  你看教堂里面可谓是泾渭分明,一边坐着衣衫褴褛的乞丐,一边坐着道貌岸然的洋人和买办,洋人和买办大多数在面容严肃的闭目养神,只有少数的几人有些愤世嫉俗的瞪大着双眼,眼神中有种按捺不住的杀气,似乎是想要威胁上帝。反而是那些乞丐绕有精神的在听着汤神父讲经,虽然听的一知半解,不过总比稀里糊涂的睡觉要好的多,毕竟已经睡了那么长时间了,早就睡累了。再看汤神父的表现也是很奇怪,似乎是有意的偏袒这些乞丐似的,因为他几乎全都是在用汉语讲经,唯有讲到情深处,才会偶尔说几句英语,不过马上便会改正,就好像一个不是墨守成规的人在墨守成规一样。
  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会有一个解释,不过这个解释还是要回到三年前,教堂刚重建完成对外开放的时候,在那时候这西城可比现在热闹多了,尤其是在重开大教堂的第一天,那绝对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几乎全城的人都汇集到了西城来看热闹。除了喜欢凑热闹的平民百姓之外,当然还少不了整天无所事事的达官贵人,要知道撑场面还真离不开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他很早就结识了城中的许多权贵,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天主教,很多时候多花些时间去说服一个当权者相信上帝,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汤神父游历四方经验丰富当然深喑此道。
  汤神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虽然从外表看来他只是一个和善的胖老头儿,并且还是一个爱蓄胡子的胖老头儿。当然汤神父可不是什么表里不一的人,他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经历的多了,心眼儿自然而然的也就多了,这样可不算是偷奸耍滑。再者说汤神父的身份绝对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不然这座大教堂也不可能有重生的这一天,这可全是汤神父一个人的功劳。
  不过在这一天,前来参加聚会的洋人到成了配角儿,老百姓隔三岔五的瞧上两眼,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了,反而是那些前来贺喜的达官贵人成了主角儿,尤其是那些衙门里的权贵,这些人在平时可不是说见就能见着的,有些人甚至活了大半辈子都不知道知府大人是谁,所以今天是一个大开眼界的日子。知府大人不但牵头来教堂祝贺,而且还当众念了一段长长的贺词。贺词的内容早就随着青烟飘到了九霄云外,人们唯一记得的是这位知府大人是一个相貌太正经的人,从面相上来说,这种人很适合做大官,因为看上去有官威和城府,一点儿都不像平头老百姓,所以说人就得认命,因为人的面相就是命中注定的,这虽然没什么科学道理,但是自我安慰倒是很有效。
  大教堂重新挂了匾额开张,轰动了全城,吸引了不少小商小贩儿的关注,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个赚钱的绝好机会。距离大教堂不远处的那个庙会,就是借着这股子西风才兴办起来的,并且三年后的今天,大庙会依然热闹非凡,就前些日子,杨三还带着仙儿去庙会上大玩儿特玩儿了三天,即便是这样还是有许多的好玩儿、好吃的东西是他们未曾得见的,所以他们还期待着来年的大庙会赶快到来呢。
  在第一天便有这样大的一个阵容,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关注大教堂的人越多,汤神父当然越是高兴,毕竟关注的人越多,相信上帝的人也就会越多,有利于天主信仰的传播,所以在那时汤神父便立下规矩允许任何人进入教堂,无论是信奉还是旁听,就算只是累了进去歇一歇喝杯咖啡(之后入乡随俗,把咖啡换成了茶水)也是完全允许的行为,丝毫没有贫富贵贱、三六九等之分,因为在上帝的面前,所有人都是赤裸裸的存在。汤神父心地善良,甚至还有些天真烂漫,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那样的胸襟。
  ——平等,向来都是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平等,久经世俗的汤神父竟然会相信这个,所以说汤神父的性格当中多少都有些天真。事情的发展果真就如预想的那样,那些进惯了教堂的洋人刚开始并没有把汤神父的话当做一回事儿,认为汤神父指的任何人就是指的他们洋人和穿着洋装的买办,怎么也不会想到还包含那些低贱的黄种穷人和乞丐。所以当汤神父第一次施舍米粥和面包给乞丐和穷人的时候,那些洋人没有出手阻拦,甚至都会捐出自己家隔夜的面包和发酸的牛奶,权当是讨好和附和汤神父的善举。然而当汤神父第一次把乞丐迎进教堂的时候,在场的那些洋人全都看傻眼了,那些全身上下散发着古怪酸臭气味儿的下等人,怎么会让他们进入这温暖整洁的教堂,那简直是一种侮辱,对上帝的侮辱,对他们的尊贵的侮辱,这是绝不被允许的。
  在此时的大清国很少有像样的洋教堂,毕竟那些洋人大都是为了来东方发财,并不是来寻找上帝的存在,所以这座大教堂在这异国他乡就显得格外的亲切,所以每天来这里祷告听经的洋人很多,不管他们在外面如何不择手段,但是进到教堂总是能够带给他们安静,哪怕只是一时的安静。那些洋人对汤神父这位贵族出身的神父也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和信任,并且重建大教堂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他们这些人捐助的金银,所以他们更有理由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来祷告一次。给了上帝钱,上帝就应该是他们专属的上帝,就应该原谅他们原本肮脏的心灵。即使生前做了强盗,死后依然能够像绅士一般的进入天堂,去参加天使的舞会,去品尝伊甸园里的咖啡。
  然而汤神父的做法让他们感到了失望,怎么能让那些衣衫褴褛、可怜兮兮的臭乞丐进入他们的教堂呢,那些臭乞丐只会弄脏了地板和长凳,打破那份奢侈的安静,即便是上帝看到了也会不高兴的吧,所以他们要做些什么,不能够放任,不能够容忍,即便是有汤神父出面求情那也是不可以的。这是在遥远的东方,这是在病怏怏的大清国,这里没有女王、没有公爵伯爵、更没有大主教、所以汤神父在英国的身份地位和家族影响力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对于他们来说在这里是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地方,只有手中的枪能够带给他们“公平”和目空一切的存在感,所以他们无所顾虑的开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