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这个小偷不太冷 / 第九十六章 启蒙

第九十六章 启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起当偷儿,杨恪是从杨家堡开始的,准确的说是从杨恪送给仙儿的那半块古玉开始的,那块古玉可是不简单。
  
      前面已经简单的介绍过古玉的过去前身,现在再详细地解说一下,且不说古玉的文化价值,对古玉本身而言就价值连城,那是一块稀世的古玉,世间只此一块(现在被杨恪分成两块)。
  
      古玉被放在杨家祠堂上供奉了不知几世几代,它在那里接受无数杨氏子孙的跪拜,每逢有盛大节日的时候,杨家堡的男子都要去祠堂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仪式非常地盛大和严肃,让身在其中的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这样盛大的仪式杨三也曾参加过几次,但是发生了杀狗事件以后,杨恪就不允许再进入祠堂了,因为列祖列宗不喜欢见到坏了规矩的后世子孙,所以杨恪也就没机会去跪拜古玉了。不去跪拜就不去跪拜,杨恪到不是很在乎,但是每到了这样祭祀的日子祖母就会到祖父的坟上去大哭一次,把心中的苦水全都骂出来。
  
      杨恪从就没有见过祖父,也不知道祖父长什么样子,因为在他没出世之前他的祖父就离开了人世了,到底是怎样死的呢,也没人给他说起过,他甚至都不知道祖父的名字,在以前他每次进祠堂的时候都会很认真的看那些祖宗牌位,希望看到一个亲切一些的名字,并且就认那个亲切的名字为祖父的牌位,这样进来祠堂磕头也就有些意思了。
  
      杨恪曾向父亲问起过祖父的名字,父亲不仅没有告诉他,而且还语气生硬的警告了他,以后不许提及祖父的事情,不然就揍他,父亲提及祖父的时候,那眼神有些可怖,杨恪从没有见父亲这样生气过,所以在那之后杨恪也没再家中提起过祖父的事情,杨恪胆儿的毛病也就是这样被父亲给吓出来的。
  
      古玉不仅仅是地位的一种象征,还是杨家将精神的寄托之物,可杨家将的精神是什么,杨恪一直没有弄明白,他想决不单单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这样简单。
  
      杨家将的事迹在杨恪很的时候,就听父亲讲述过了,杨恪把那些人视为自己的榜样,在的年纪里,也曾幻想成为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
  
      在以后的几年中,杨恪也听堡子里的那些没地位的老人儿,讲杨家将的故事,每次讲的内容都大同异只褒不贬,杨恪每次听完以后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他的这些想法大都是在违逆当时的主流思想,不仅仅是杨恪,大多数的穷苦老百姓都萌生出了这些想法。
  
      杨恪开始想为什么要忠君报国呢?我生活在痛苦当中,不是因为皇帝的原因吗?他害我吃不饱,他害我父母离散,而我却要向他效忠,杨恪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为什么生活水平这么大呢?有些人什么都不用干却享受富贵,而有些人整天劳作却不能养活自己,为什么有些人生来是人,而我生下来却要像狗一样活着呢?
  
      就在杨恪迷茫的时候,一个人回到了杨家堡,那便是从新式学堂毕业回家的孙少爷杨雨亭。虽说都是本家,但是杨恪与杨雨亭毕竟是主仆关系,所以两人根本不可能成为朋友,事情也凑巧,杨恪在祠堂被打以后,因祸得福和杨雨亭交了朋友。
  
      其实杨雨亭刚开始是不愿和杨恪交朋友的,因为杨恪在受罚时表现的太懦弱了,没有一点儿气概,所以一开始杨雨亭并没有站出来救杨恪。其实你一听就知道这只是杨雨亭用来安慰自己的借口,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雨亭不敢公然反对族里的那些老人儿,他在家还敢和他爷爷顶上几句嘴,说一说平等自由的事情,但是他还不敢在众人面前,尤其还是在庄严可怖的祠堂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是他看到那牛皮的鞭子,一鞭子一鞭子的打到杨恪身上,他心里也不好受,他怎么会不明白杨恪是在替他受过,所以当杨恪的祖母带人冲进祠堂以后,杨雨亭的胆气也壮了,这才有了前面他救杨恪的场面,但是这也不足以让两人成为朋友。
  
      杨恪是一个很聪明且悟性很高的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杨雨亭才逐渐接受了杨恪这个放牛娃,并且他还跟杨恪讲述了他在外面经历的一些事情,和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他讲了大清国的无能,讲了洋人的强大和野蛮,并且他还讲到了他的启蒙恩师蔡元培,若不是他现在被爷爷困在了杨家堡,他早就东渡日本留洋去了。
  
      杨恪也是在这个时候跟杨雨亭学的英语,并且通过杨雨亭他还了解到了外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大事件。自那时起杨恪就下定决心要走出杨家堡,不为建功立业坐上什么杨大将军,只为出门去解决心中的疑惑,人为什么有穷富贵贱之分,自自在在的生活不是很好么。杨恪出门去最想见到的就是杨雨亭口中所说的他的启蒙恩师蔡元培,向他请教一些新思想。
  
      杨恪离开的日子随着祖母的死也日益临近了,你若认为杨恪是一个软弱的人那就错了,你若认为杨恪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那也错了。在杨恪稚嫩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炽热的心,他不满这个不平等的世界,不满族长和那些老人儿的专横跋扈,甚至他还不满杨家将的忠君思想,所以杨恪在临走前准备偷走祠堂的那块玉,用来警示杨家堡这些几近吃人的老头儿。
  
      杨恪是天生的偷材料,如果他将来不干这一行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杨恪他身材矮身体轻便非常适合飞檐走壁,并且杨恪这些年从没有放弃练武强身,所以腿上和手臂上都很有力气,翻墙入院儿肯定是没有问题,而且开锁寻宝杨恪更是无师自通,他只需要用一根铁丝就能轻而易举的开锁,这也是他无聊时自己悟出来的,拿自家的锁做实验时是屡试不爽,所以说杨恪是一个天生的飞贼。
  
      杨恪决定在中秋节祭祖的前一天晚上把玉给偷走,因为只有在这样盛大的日子里古玉才会被请进祠堂,并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吓到那些个草菅人命的老人儿和族长,杨恪甚至都能想象的出族长和那些老人儿大惊失色的样子。
  
      按照往年的习惯,在中秋节前三天祠堂就开始布置了,并且这几天晚上祠堂不仅灯火通明还有十几个人看着,杨恪想要下手还真有点儿困难,不过他自有打算。
  手机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