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魏文宗 / 第十五章 杨昭来信

第十五章 杨昭来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昭儿来信了。”二婶喜气洋洋,在屋子里无不得意的念道,“昭儿已经去了道台府,正式登记造册,和一帮读书人一起拜见了道台大人,刘道台,昭儿说,他远远的能看到刘道台一眼呢,说刘道台不过年逾四十,官气十足,不怒而威,隔着很远也能感觉到心惊胆颤。”
  其实那应该是读书人养的气,和官气。
  杨奉先心头有数,对这大魏的情况,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读书人养气,念头浩大,便能百邪不侵,虽然没有一些翻山倒海的神通,但也大大迥然异于常人。
  尤其是这刘道台,乃是真正读书读到心里去的读书人,翰林出生,仅次于大儒,所养的读书之气,浩然正气,那自然不是一般人能仰望的。
  这杨昭说自己看的心惊胆颤,估计实际情况是跟在人群下边,却膝盖都软了。
  这也恰恰是因为他文气不够,读书养气不够,定力就不足,就扛不住别人的“官威”,反之,一些古之大臣,古之名儒,敢于诤言犯上,直冒天威。
  即便面对皇室之威,也怡然不惧。
  这些人就是读书读到了骨子里,读到了本心里,真正做到了内圣而外王,继往圣之绝学,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了。
  “过两天,当朝大儒刘赐,会到省城书院讲经,全省的名流和读书人都会去,昭儿也会去,届时,说是大儒刘赐会向这次全体的新科学子训话。”
  说这个话的时候,二婶的脸上浮满了红晕之色,作为杨昭母亲,她与有荣焉,感觉祖辈上烧了高香,才换来有这么一天!
  扬眉吐气,光宗耀祖!
  读书人,就是好!
  杨家三叔他们羡慕到了极点,女眷们也一个个眸子里流露出了羡慕之色,杨老太爷更是唏嘘的语无伦次,最后一连道了几个“好”字,才算是抚平了他的内心。
  对杨唯一家,他已经是不关注了,杨昭大大满足了他这么多年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的全部心愿。
  “大儒刘赐讲课,必定是舌灿莲花,可惜了,我不能一听垂训。”
  杨奉先惋惜。
  读书名义,但并非说功名就完全不重要,功名也代表一个人的阶层,一个人的档次,接触的人和事务不同,就比如这潭乡的读书人,这些人奚落自己,就没一个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的,还汲汲于名利,争风吃醋,互相攀比这种低级境界。
  换一个层次的人,就截然不一样。
  这恰恰就是因为潭乡的人眼界不开化,小地方,才会导致这么个情况,读书读出这潭乡,才能见到像是刘赐这样的大学问家。
  当然,仅仅只是一个秀才,这么远远的在省府书院听大儒讲一次课,可能就是平生唯一一次机遇了。
  想要能经常对话大儒,这最次也要考入翰林!
  那全天下读书人,顶尖文气的天才汇聚的地方!去见一见那里的风土人情,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
  听到杨昭的信,第一时间杨奉先心头如此想道。
  一天杨家上下都是小周氏那兴高采烈的声音,二叔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终于出人头地,杨昭才考上一个秀才,就这么给他挣面子,这要是考上了举人,进士,大步能入金銮殿,这还得了?二叔飘飘然,感觉自己都快想不下去了。
  举人的地位十倍于秀才之上,举人免税,见官不拜,并且,已经是官员候补,有一定几率能外放当差,很多农户佃户家,都会主动送上门来,依附在举人名下避税。
  可以说,秀才只是读书人,而举人却是半个官吏了,差别就在这。
  一步一登天,大魏的读书人也是一个泾渭分明,阶层明朗的地方。
  杨奉先不羡慕,不嫉妒,读书人明其义,有羡慕和嫉妒之心,才是大大的可耻,今日作文一篇,让杨奉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勤加弥补,一就是这个字,二就是一些功底还不够深。“童先生家有很多历代秀才科考的题目和范文,我可以一一拿来读读,上一世这些东西我很少能接触到,既然要在大魏科考,这些东西也必看不少。”
  “于我而言,没什么可沮丧的,只需要认认真真,准备来年的科考即可。”
  东厢房里,点燃油灯,杨奉先神情肃穆,默诵《宋元学案》
  杨唯的方法虽然笨,但也行之有效,杨奉先决定效仿这杨唯之前所教学的方法,日背十段,不背诵出不摔跤,那么,十日就是一百段,一百日就是一千段。
  积少成多多,数年下来,就可脱胎换骨,洗涤去自己旧日的一身“恶臭味”
  “大儒有句名言说的好,人读书,如养畜树,久而不觉其大,旁人观之,方可知之。”说的是读书人读书,就像是种一棵树,或者养一只狗,自己一天天不觉得它有进步,但旁人几个月不见,就能清晰的看见它的变化之大。
  焚香祷告,磨砚静心,在宣纸上一连写了几个静字,真正感觉自己内心平静下来,一尘不染,杨奉先才开始夜读,背诵,且练习作文一篇。
  到背完,去杨唯面前去背诵,错一字,杨奉先就再诵读两遍,一直到一字不差,杨奉先才听着深深的疲倦,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早,杨奉先还是这样,大声诵读,面不改色,这让杨家大院很多人侧目而看,啧啧称奇,都觉得现在的杨奉先气质和气度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婶小周氏看的颇为酸味,她说不上来杨奉先这个变幻在哪,但这个气质总叫她觉得,这杨奉先才是那个高中秀才,鲤鱼跃龙门的人,而她儿子才是那个又一次落地的笨童生。
  于是小周氏背地里酸溜溜的对别人说天天这样诵读有什么用,该考不上不还是考不上?
  我们昭儿也很用心,秀才这不手到擒来了?
  想通了这个关节,小周氏又心里大大平衡了,每日低哼着小曲,去河边洗刷衣服,看杨奉先的眼神也是笑眯眯的,作为秀才的娘,她要有气度,不能和杨奉先这种落第童生计较才是。
  以后昭儿可还是要做官老爷的呢,不能传出去没有孝悌之意的恶名来。
  再怎么说,杨奉先也是他的便宜哥哥,不是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