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第一章 皇爷驾崩

第一章 皇爷驾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1398年,也就是大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夜,应天皇宫内院。
  宫女太监跪了一屋子,大臣侍卫跪了满院子。
  屋内的乌木高床围着明黄的缎子。床上躺着的正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三十一年来被百官万民山呼万岁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七十一年的人生,今日走到了尽头。
  “叫允炆进来”朱元璋强打起精神,在太监的搀扶下,勉强坐了起来。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亡,朱允炆便是朱标留下的嫡亲血脉,也就是大明国的长孙殿下。
  朱允炆已在门外跪了良久,皇爷爷病重,自己的心情本就有些忧虑。听到太监宣召,想要起身,竟然一时晕厥。
  朱允炆这一晕,立刻就有太监上前搀扶,因此并没有跌倒,虽然短暂失去了意识,但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只是醒来后的朱允炆,却融合了另一个奇怪的意识。
  这个意识来自六百年后,一个现代青年朱云。
  两个意识在朱允炆的脑中打架,显然是朱云的意识占了上风。完全控制了这个身体,并将朱允炆的记忆融合了。
  “这……皇长孙!”朱云读过一些穿越小说,也曾幻想过自己能穿越回古代,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穿越,起点来得这么高,竟然直接就是皇太孙,是大明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从大学刚毕业的朱云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前一刻还在现代出租屋内的小床睡觉,后一刻便成了马上要登基为帝的皇太孙。不能不让朱云感到一阵恍惚。
  “长孙殿下,圣上召你进去。”见朱允炆缓缓睁开了眼,宣召的太监片刻不敢耽误,毕竟龙榻上的皇帝,随时都有可能龙驭宾天。
  定了定神,朱允炆,或者说,朱云,赶紧走入殿去,跪在龙榻之前。
  朱元璋此刻讲话已经很吃力了,见到自己的嫡孙,眼中泛起一阵慈爱,随即又抬眼望向侍立在旁的太监。
  大太监董平安侍候老皇爷多年了,深知皇上的脾气秉性,皇爷临终,有话要对皇太孙讲,此刻眼睛望向自己,是什么意思,岂能不知。赶忙招呼屋内的太监宫女统统退出,还把内堂的门关紧。
  朱元璋闭目良久,又重新睁开眼审视这位年轻的皇太孙。缓缓吐字:“近几年,你帮爷爷治管天下,批阅奏折,做得都很好,爷爷很满意。今后你自己做了皇帝,皇爷爷也能放心了。”
  朱允炆本该说些皇爷爷洪福齐天,千秋万岁之类的吉祥话。但一则此时的朱允炆已经是另一个意识,对于融合朱允炆得来的记忆和情感,朱云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二则老皇帝眼见随时可能寿终,这个睿智的老皇帝的每一句临终遗言,对于未来的朱允炆都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允炆也不敢打断皇爷爷的思绪。
  朱元璋顿了一顿,见允炆没有回话,就自己接下去道:“如今咱们家的江山稳当得很,你自己也能料理得。”
  “鞑子教爷爷赶到漠北去了,有你叔叔们在北方,鞑子也不会再来了。”
  “若是遇上饥馑年头,流民又做起乱来,你手下军户不够时候,也可以教族叔叔们来帮你。”
  “黄子澄、齐泰一班大臣,爷爷知道你跟他们走得近。可他们虽然忠心,但读书读的狠了,有些呆傻气,若真遇着大事时,不可尽信他们,还需要你自己拿主意。”
  朱元璋每说一句话,都要思索很久。这几句看似没什么联系,甚至思维散乱,实则对于朱允炆来说,可谓是字字珠玑。因为这恰恰是年少的朱允炆当时面临的三个大问题:内忧、外患、用人。
  但来自后世的朱允炆明确知道,自己的天下,最终并没有亡在蒙古人的卷土重来,也不是流民叛乱,恰恰是亡在自己的族叔手中。
  “流民作乱,叔叔们来帮孙儿,倘……倘若叔叔作乱,孙儿怎生是好?”朱允炆最终壮起胆子,问出了这个难题。
  “……”沉默,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沉默了很久。随后又说道:
  “你叔叔们若闹起来,第一启用方孝孺,这人不会叛你,可以信赖。”
  朱云当然听过方孝孺这个名字。历史上燕王攻下应天府,要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方孝孺不肯,燕王一怒之下诛了方孝孺十族,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但是朱元璋似乎对这个人期望太高了,从历史上看,方孝孺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不过听老皇爷的话,似乎还有后招。
  “第二,启用满瑞达,这个人也不会叛逆,而且启用得越早越好。”
  满瑞达这个名字,对于前世的朱允炆,和后世的朱云来说,都十分陌生。从后世的记载来看,朱允炆似乎并没有听从老皇爷的话,启用这个人物。
  “第三,文华殿右偏殿暖阁榻下,有密道直通城外,你……”
  历史上,应天城破,故宫大火,从此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了千古谜团。看来,前世的朱允炆的确是逃走了。至于逃往城外后,是否有人接应,过什么样的日子,最终又寿数几何,此刻的朱云仍然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已经不再重要。既然朱允炆已经是一个穿越者,必然要改写这一穷途末路的历史。
  讲完这些,一代开国帝王朱元璋终于永久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朱允炆等了很久,见皇爷爷再没有说话,好像睡着了一般,颤抖地伸出手,去搭皇爷爷的脉搏。只觉触手冰凉,早已没了脉搏,不禁大喊道“皇爷爷!皇爷爷!”
  朱云融合了允炆的记忆,自然也有了允炆对皇爷爷的情感,加上老皇爷临终的遗言,字字句句是对朱允炆的关爱和提点,一片爱惜嫡孙之心显露无疑。这两句皇爷爷喊得发自真心,又撕心裂肺。
  屋外的大太监董平安听到这一声喊,急急忙忙招呼太医进来。
  执事太医跪步挪上前,从允炆手中接过老皇爷的胳膊,沉吟了许久。才低声道“皇爷宾天了!”倒头拜下。
  董平安闻言也上前,颤抖着和几个太监一起把老皇爷的遗体扶着躺下。又恭恭敬敬地行满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脸上已是涕泗交流。勉强镇定了心绪,又掏出手帕拭了脸上涕泪,这才扶着皇长孙起立更衣。
  老皇帝病势沉疴,时日非短,这几日眼见不行,白衣麻布宫中早已预备妥当。太医刚刚宣布,就有小太监去取来,此时给皇长孙换上。
  朱允炆身着孝衣走出殿外,大太监董平安紧随其后,大喊“洪武皇帝龙驭宾天了!”殿外的文臣武将、侍卫太监一时间哭成一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