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第六章 天子卫戍

第六章 天子卫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允炆的锦衣卫计划,尚未推行就遇到了阻力。阻力并不来自远在天边的藩王,而是自己的近臣。
  朱允炆授予石永年在各军中抽调人手,组建锦衣卫的权力。随着石永年的动作,很快新皇要重启锦衣卫的事情就在京中传开了。黄子澄、齐泰联名上奏反对。奏折中提及先皇圣断,深知锦衣卫专权之害,果断裁撤,万望圣上继承先皇法度,不可重开锦衣卫。
  对黄子澄、齐泰这样的近臣。朱允炆并不打算隐瞒自己的意图,在他看来,二人只是并不了解自己建立锦衣卫的真实目的。有必要跟他们说明。
  “黄先生可知,当初先皇为什么设立锦衣卫?”
  “微臣愚见,先皇以锦衣卫戍拱卫皇城,夙夜值守,是以防宵小混入,行不法之事。然则如今胡逆、蓝逆俱已伏法,京中承平,又有五军守卫,圣上不必过虑。”
  “那么爱卿可知,胡逆、蓝逆势大,如何伏法?”
  “先皇天威,刑部、都查院、大理寺官员用命,胡逆倒行逆施,终于难逃一死。”
  “看来爱卿不知,若非当初锦衣卫厘清案件,单凭三法司又如何能撼动胡逆。”
  “然而锦衣卫之祸,实不下于胡逆之祸。”黄子澄续道:“锦衣卫在时,京中生杀予夺,尽出锦衣卫只手。朝臣人人自危,只怕一个不小心,就引火烧身,至于政事公务,毫无进取之心,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黄子澄的话,不能不引起朱允炆的思考。如果有这样一支以侦查暗访而著名的特权部队,带来的危害确实也不可忽略。
  见皇帝陷入思考,似乎听进去了自己的意见,黄子澄又补充道:“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洪武初年,天下甫定,人心不安。先皇以重典治世,理所应当。如今天下承平已三十载,再行严苛监察之政,实无必要。”
  “黄先生误会了。朕此番重建锦衣卫队,不是为了监视京中,而是监视藩王们。”朱允炆摊牌了。
  不过黄子澄的话,对朱允炆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想要对全国实施长期有效的控制,只靠形同虚设的朝会和奏章是不现实的。其实,实现对国家的掌控,无非就是依靠对所任用大臣的绝对控制。而在诸多控制的手段中,监察大臣可以说是最有效,也最实用的。
  黄子澄也陷入了思考。对于藩王之患,他也有着深刻的担忧。沉吟许久,才道:“若是如此,臣斗胆建议,陛下不要用锦衣卫这个名字。”
  黄子澄道:“锦衣卫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诸大臣,特别是旧朝元老们谈虎色变的存在。”
  “而且,藩王在京耳目众多,这只部队,恐怕不宜大张旗鼓,更不宜动用国库。臣斗胆建议圣上,以内帑养此军。
  用内帑养军,避免动用国库,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过藩王们的耳目。只是这样一来,能够支持的锦衣卫数量就不会很多。朱允炆唤来大太监董平安“咱们内帑有多少银两?”
  “老奴……老奴不知。陛下可召弘义阁管事问话。”这一问题对董平安来说,也有些陌生。所谓皇帝内帑,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钱库。但明初皇帝和后宫的吃穿用度,实际并不来自内帑,而是由管事太监向国库申领。因此终洪武一朝,几乎没有用到内帑的机会。
  “回禀圣上,内帑计有白银一万两千两。”弘义阁就在皇宫内,管事太监很快就到了。
  “一万两千两?”一万两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个较大的数字。但对于供养一整个锦衣卫队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要保证一个锦衣卫能有吃有穿、还要有经费开展工作,一年下来怎么着也得五十两,如果锦衣卫人数维持在两千人,那一个月内就会把内帑花光。
  “怎么会这样少?”
  “属实是只有一万两千两了。”面对朱允炆的询问,管事太监也显得很无奈。
  历朝内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皇家自己的产业。但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并没有建立私产的意识。以朱元璋的绝对权力,需要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从国库调拨银两,因此大明虽然建立三十余年,大明的皇帝却可以说是天下最穷的人。至于内帑中目前这一万两千两白银,主要来自于之前的几桩案犯的罚没。此外,藩属国的进贡也是入内帑的。不过明初藩属国也十分有限,所贡的也大都是一些当地土产,极少有拿白银入贡的。
  “……”
  三日后,京郊。
  “臣石永年叩见万岁。”
  “爱卿免礼。这几日你征调士卒,所得如何了?”朱允炆询问道。
  “回陛下,锦衣卫原本的兵士,有许多在洪武年间被下狱。这部分兵士,微臣无权征调,也不敢启用。另有部分编入京畿各军中,微臣记得有几个能吏,这几日奉诏征调,所得不过将领百人而已。”
  “够了,够了,再多我也养不起了。”朱允炆松了一口气。
  “陛下说什么?”石永年有些错愕。
  “眼下国库空虚,锦衣卫的队伍不宜再扩大了。”
  “那么锦衣卫兵,陛下打算从何处调集?”
  “卫……卫兵……”狠了狠心,朱允炆决定跟石永年交底:“这次组建,是朕的私卫,不宜动用国库。内帑中并没有太多银两。恐怕只能养起百人的队伍了。”
  “还有,这支部队不能再叫锦衣卫。朕给你们另起了个名字,叫保安队好了”
  “保……保安队么……”石永年当然只有接受的份,没有反驳的能力。
  “你在京郊找个不惹眼的地方,代朕买下,训练保安队。先把以前的手段恢复恢复。过几个月朕再委你们以重任。”
  “谨遵圣喻”
  “千万记得,你等是朕私卫,属于机密部队。一切情事直接向朕汇报,不必经通政司。
  朱允炆说着,又递给石永年一块牙牌。这是出入皇宫的凭证,有了这块牌子,石永年可以随时出入皇宫:“入宫时小心,莫要被人盯上了。”
  这一百人的保安团,很快就在京郊物色出一块久无人居的荒地。保安团中都是锦衣卫的老兵,近几年又在军中担任职务。此刻能成为天家的私人卫队,个个都卖出了十二分的力气,训练开展的有声有色。只是置地建营、采购被服战刀,事事都要银子。内帑中的白银消耗很快。
  即使是保安团长石永年也不知道,这支保安团日后会成长成为一个怎样可怕的怪物,建立怎样庞大的功业。不过这些当然都是后话,此刻摆在朱允炆面前的,最紧要还是银子的问题。
  最让人着急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明明有大把的钱放在国库,朱允炆却不能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