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六十七 投降免死

六十七 投降免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阮军中的号角一变,五千大军从四面便纷纷冲杀过来。
  这严重出乎朱允炆的意料。
  朱允炆本来预料,两军交战,应该像后世影视作品中那样,有明确的前方和后方,明确的战线。
  自己这一千余人,一律面向南方,抵御南方冲来的敌军,当然不成问题。
  但其它三个方向,又该怎么应对。
  如果自己也兵分四路,每一路就只剩三百人,三百人的部队分为三队,轮番射击,每次齐射只能有一百发弹丸射出。
  这就要求十几轮齐射,还必须全部命中,才能全歼敌军。
  这种无膛线的火绳枪,在这种距离上,命中率基本是个笑话。
  反正眼下也没有更佳的手段,只能拼一下了。
  朱允炆对齐泰吩咐了几句,齐泰便领着士兵开始变阵。
  对于这种攻击,应对当然只能是铁桶阵。
  在这一点上,不论你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朱允炆这样从未上过战场的青年,都是一样的。
  敌人在哪个方向有部队冲来,自己的军队在那个方向,当然要有应敌的部队。
  这样一来,整个部队就围成了一个圈。
  如果说明军还有后方的话,那就是圈的中心。
  除此之外,四周皆是前线。
  南越军队渐渐靠近,就快要达到鸟铳的射程的时候,却听到一声号角,阮家军一齐驻足。
  接着,便是四面而起的高叫:
  “投降免死,投降免死。”
  这种场面,朱允炆日前在海上倒也遇到过。
  只不过那时,朱允炆是劝降的那一方,如今却到了被劝降的那一方。
  明军士兵也有些胆寒。
  毕竟,从纸面上推算自己有以一敌五的实力,当然不难。
  但是见到四面都有敌兵,听到这种山呼海啸的劝降声,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部队都是京军中较为年轻和出色的,但从小生长在太平应天的这些小伙子,骤然要面对想要取自己性命的战争,没有不害怕的道理。
  一直到来南越的路上,这些士兵还都有说有笑。
  毕竟,自己一出生就是洪武年间,应天府内外别说战争,就是流贼也不敢作乱。
  身边有一千多战友,个个都拿着一枪就可以取人性命的利器,这场出征对士兵来说,更像是一场势在必得的郊游。
  直到此刻,敌军这种不标准的汉语终于把这些士兵从美梦中唤醒。
  终于,有一个支持不住的士兵,引燃了自己的鸟铳。
  砰!
  鸟铳射击的爆鸣声,短暂地让士兵们心安。它提醒士兵们,毕竟我们手中的武器,比对手的长矛厉害太多了。
  但这声响,也触动了对面的阮家军。
  在阮子仁看来,这当然是明军对自己的挑衅。
  看来,不给点厉害的,明军不会这么容易投降。
  阮军中的号角声再起,五千南越军停止喊叫,而是呼喝着冲了过来。
  “放铳!”齐泰见敌军已经进入射程,放声高叫。
  明军中一排四百支鸟铳齐放,像点燃了过年的爆竹。
  然而,在这个距离上,鸟铳的命中率着实可怜。
  阮家军见明军使出鸟铳,不但没有停止冲锋,反而似乎冲得更加快了。
  四百支鸟铳放出,击倒的敌人屈指可数。最多不超过五十名。
  “再放!”齐泰的声音也开始颤抖起来。
  按照齐泰与朱允炆原本的预计,首先,敌人见到这种武器,应当感到害怕,起码要延缓冲锋的速度才对。
  其次,倒下的士兵也应当对敌人的冲锋起到阻滞作用。
  照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两条预测都落了空。
  敌人从四面冲锋,冲锋面远比想象的要大,那些被射倒的士兵数量显得太少,对这样大范围的冲锋,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而且,从敌兵的反应来看,敌人似乎很快就明白了这种武器的弱点。
  鸟铳当然是只有在远处才能发挥威力,因此必须加快冲锋速度,尽快进入白刃战。
  但是不管是谁,第一次见到鸟铳齐射的景象,都起码要被吓到才对。
  除非,这些阮家军,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
  朱允炆感到有些不妙。
  明军的齐射持续了六七轮,随着两军距离的拉近,命中率当然也有所提高。
  不过充其量,也只是击倒了不到一千敌军。
  “还好,还在控制当中。”朱允炆小声道。
  依照目前敌我距离和敌军冲锋的速度,明军还来得及进行十几轮的齐射。
  现在两军距离越来越近,接下来的齐射,起码还能干掉一千多人。
  大明京军中最精壮的一千人,依托营寨以一敌三,未必就输给南越的这支部队。
  但紧接着,朱允炆就发现自己的预感还真准。
  阮家军从腰间掏出了一种酷似火枪的武器,在冲锋中点燃了火绳。
  “还能这么玩?”朱允炆有些意想不到。
  铜制、铁制的鸟铳极为笨重,因此鸟铳兵根本无法背负着鸟铳完成长时间的奔跑。自然也就更不必提移动中射击了。
  敌人所持的,显然并不是金属铳,而是原始的竹鸟铳,因此即便在冲锋中也可以射击。
  金属铳相比于竹鸟铳,优势主要就在射程。
  敌人依靠五分之一的牺牲,就把这个优势抹平了。
  眼下,一千明军要面对持有同样热武器的四千阮家军。
  双方都在彼此的射程之内。
  情况还能更糟糕一点吗?
  能。
  朱允炆很快就发现,敌人的命中率远高于自己,真正做到了一枪一个。
  照理说,没有膛线的时代,弹丸飞出去是不受控的,很容易走偏,不可能做到这么稳定。
  但遗憾的是,阮家军射出的根本就不是弹丸,而是短箭。
  朱允炆一直认为,要提高鸟铳的稳定性,只能从枪膛着手。压根就没考虑过可以从子弹着手。
  但要在枪膛内部刻出螺旋线的技术,当然不是这个时代所能具备的。
  以短箭代替弹丸,箭尾的羽毛对稳定性的增加是决定性的。
  等到阮家军再冲锋一段,两军的距离已经近到让朱允炆都能明显看出敌人武器的模样了。
  果然是竹制的鸟铳。
  阮家军似乎也意识到,在现在这个距离上,自己是占尽优势的。
  双方都是火绳铳,射速差不多,但明军的弹丸命中率仍然只有六七成,自己却可以达到九成。
  更何况,此时的兵力对比还是四比一。
  朱允炆叹了口气。
  “投降吧,大意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