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唐小少爷 / 第二百零八章:突厥来使

第二百零八章:突厥来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夏日炎炎的烈阳下,长安城外徐徐行来一队人马。
  
  队伍的穿着怪异,皆着式样古怪奇特的皮袄,颜色花花绿绿,腰无束带,头戴翘角皮帽,就连他们骑的马,骨骼也非常精奇,竟比中原的马儿高大得多,一匹匹皆是健硕有力,魁梧的大汉骑着它,马蹄都依然轻飘仿若无物。
  
  队伍很浩荡,大约千余人左右,有男有女,队伍里除了人和马,还有数十辆大车,车上满满载着东西,队伍的末端,数十名大汉挥舞着鞭子,驱赶着近千头羊,一时间马叫羊嘶,好不热闹。
  
  这样一支怪异的队伍,缓缓行到了长安城外。
  
  队伍正中,为首的一人大约三十多岁,穿着很华丽的长袍,帽子上镶嵌着一串串珠玉,身上的佩饰多如繁星,从古玉到金器银饰,可谓琳琅满目,随着马背的上下颠簸,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一个移动的五金杂货铺。
  
  穿得虽然怪异,但其人却相貌不凡。
  
  说是不凡,实在是因为此人长得偏瘦弱,肤色黝黑,两颊颧骨高高隆起,还带着两团高原红,看似亲切和善,然而却不时闪过精光,与身旁那些高大健硕的同伴一点也不一样。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突厥国师,耶鲁律。
  
  耶鲁律在大唐的名气不算大,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也没有太多,但此人在东突厥可谓权利之盛,仅次于可汗颉利。
  
  如今看来,东突厥能发展的如此迅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颉利在慧眼识人这一点上还是值得表扬的。
  
  有英主,有贤臣,二人相辅相成,在位治国,扶助畜牧,练兵布阵,东突厥这几年无论国力还是军力皆蒸蒸日上,甚至隐隐有些超越大唐这个中原大国的势头。
  
  不论后来如何,总的来说,颉利与耶鲁律这两人还是不好惹的,哪怕睥睨所向无敌的唐军也必须忌惮三分,若非对方欺人太甚,屡屡进我上国犯疆土,大唐也不愿意两国交战。
  
  今日,大唐都城外,东突厥最不好惹的人之一,大国师耶鲁律来了。
  
  ……
  
  颠簸的马背上,耶鲁律眯着眼,迎着烈阳,一眨不眨地盯着远处雄伟巍峨的长安城楼,眼中闪过一抹莫测的目光,嘴角的微笑却显得那么的亲切自然。
  
  耶鲁律身旁,与他并骑而行的是一位俊朗少年,身穿大唐绯袍,面容俊郎、笑容和曦,此人正是奉旨至陵水迎东突厥一行的,大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号称仗义诚实小郎君的东宫骁骑尉李叶。
  
  此刻见耶鲁律微笑看着长安城墙,一旁的李叶微微一笑,笑容和曦道“我大唐国都长安,占地关中,居者百万,依八水之滨,据秦岭之险,国师看着可还壮观?”
  
  耶鲁律笑了笑,一张嘴便是一口流利的汉话。
  
  “小将军所言甚是,本相深以为然,只不过……上天赐予贵国甚厚,难免引万国觊觎,世间万物皆有盛极而衰之虞,未可知是否有群狼噬虎之忧?”
  
  话说得温和客气,可语锋却非常尖锐。
  
  几个月前的那场大战如今犹在眼前,作为见证者之意,李叶岂能不知其中的凶险。
  
  毕竟是外宾,再说了自己也不过是来应付一下差事而已,至于这些没营养的口角之争李叶也不愿多生。
  
  说到底,大唐和东突厥之间还是有仇怨的,一场战役各有胜负,可谓相爱相杀,对话时有些火药味也在所难免。
  
  ………
  
  ………
  
  队伍离长安城金光门越来越近,禄东赞眯眼眺望,发现远处城门口有一群穿着官服的人静立,不由笑道“贵国皇帝陛下实在太客气了,竟劳动朝中大臣相迎,本相深感不安呐。”
  
  “大唐乃礼仪之邦,对友邦自然不会失礼,大相应得此礼待。”张亮淡淡地道。
  
  禄东赞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