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崇祯辽东攻略 / 第十章 钱谦益很卖力

第十章 钱谦益很卖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唉?这不是温大人吗?”张鹤鸣说着心里不由一动,这温体仁怎么和钱谦益碰头了,有好戏看了。
  钱谦益本来挺好心情,一见温体仁也来拜会张鹤鸣,顿时脸就不好看起来,不过作为下属,还是硬着头皮作揖道;“见过温大人。”
  “咦!受之也来了,也好,咱们一起进去。”温体仁其实心里也不舒服,不过也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邀请一起进门。
  “等等!学生也要进去!”这刚迎来温体仁,没想又有人赶到,一个官员穿着一身常服,火急火燎的朝着张鹤鸣跑了过来。
  张鹤鸣一看,不由的一脸苦笑,这刚与陛下共进晚膳,这些朝臣就猫儿闻到鱼腥一般,都来拜会了,怎么前几天看不见你们?张鹤鸣算是体会到人间人情冷暖了。
  “那都一起进去吧!”张鹤鸣无奈的招呼刚来的官员,让他们一起进去,谁想,他带着钱谦益他们刚落座,一个个拜帖紧跟着就来了,没一会,张鹤鸣府上的客厅里,满满的坐了一群官员。
  钱谦益本来私下拜会张鹤鸣道歉,没想会碰到这么多官员,想道歉也没机会了,也只好与大家笑脸相对,一边说这些没有营养的客套话。
  不过,钱谦益很快就发现不对,这些拜会张鹤鸣的官员,竟然没有一个是东林人,这就显得有点奇怪了。
  钱谦益能做到礼部侍郎,哪能看不出这其中的微妙之处,这些官员显然知道张鹤鸣已经被皇帝聘为顾问,虽然不在官僚体制之中,可与皇帝有建议之权,如此让人眼热的地位,哪能不来巴结。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朝中升迁权利大都掌握在东林手中,一有空缺,自然是先关照东林人,而这些非东林人升迁无望,那他们就要寻找出路,而此时恰恰出现了张鹤鸣,他们不来找他找谁?
  钱谦益一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坐不住,自己身为东林人与这些非东林的人坐在一起,显得有点多余,所以他决定离开,至于道歉的事情,以后再来。
  不过专门前来拜访张鹤鸣,来了就走显然不合适,钱谦益与旁边的官员东拉西扯半个多时辰,这才起身向张鹤鸣告辞“阁老,本来学生想多向阁老请教学问,只是礼部还有事情没有做完,所以学生……”
  张鹤鸣今天来的客人太多,自然无法招呼到每个人,见钱谦益要走,他连忙止住他的话;“受之今日能来,就已经表明你的立场,老夫心领了。”
  “学生惭愧了。”钱谦益显然听明白张鹤鸣的意思,连忙暗暗的表明自己很后悔。
  “哈哈哈,孺子可教,去吧,朝廷政务是大事,老夫就不留你了。”张鹤鸣心情大好送钱谦益出门。
  钱谦益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一路贴心的要张鹤鸣注意脚下,别不小心摔着了。张鹤鸣也是倚老卖老的摆出老人姿态,算是把送走了。
  等张鹤鸣回到客厅之后,刚才喜笑颜开的气氛突然转变,那些官员个个变得气愤填膺,有官员脸红脖子粗的大声骂道;“如此猪狗不如的东西,还有脸来阁老这里露脸,这脸皮犹如城墙。”
  “也是阁老宰相肚里能撑船,搁我早把他撵出去了,昨日朝堂我还看见他申斥辱骂阁老,唉……阁老好人啊!”
  “谁说不是呢?阁老高义啊!”
  张鹤鸣听了一耳朵的奉承话,那里不明白这些官员的意思,不就是替自己打抱不平吗,张鹤鸣自认自己是心宽之人,所以他坦然的说道;“我算是安然离职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东林书院的那些人心高气傲,受之能来,已属不易,来大家饮茶,不提那些。”
  张鹤鸣说完端起茶碗,提示大家喝茶,意思止住这个话题。
  那些官员听了自然不再纠结,一个个端起茶碗,饮茶起来,这时有官员端着茶碗没饮,装模作样的奉承到;“看看!我早就说阁老人心宽体胖,一些人还不信,现在应验了吧!”
  “哈哈哈……”那位官员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还有几日就是正月初一,可皇极殿里依然一片吵闹声,关于开源节流的廷议,持续的争吵了三四天,到现在还没结果。
  不过朱由检从今日的早朝,发现了一丝苗头,前几天还兴风作浪的言官,今日竟然不在反对这个廷议,显然东林人私下已经形成共识,准备通过廷议。
  其中钱谦益最为卖力,他历数财政赤字的弊端,并提出解决赤字的一些办法,当然都是增加农民税负的老套路,并且隐隐赞同毕自严的十二项措施,最后他很坚决的说道;“陛下!如若再不解决当前国库空虚的问题,明年辽东的军饷将会大大缩水,辽东防线会危在旦夕,所以,微臣以为,不管十二项措施是否妥当,朝廷都应该挑选一些可行的措施实施,而不是在朝堂日复一日的争论。”
  朱由检一脸微笑的坐在御座上,一边翻看手中的《明史》,一边说道;“钱爱卿言之有理。”
  钱谦益见皇帝认同自己的奏本,一时喜笑颜开,认为皇帝已经默认自己将会成为入阁人选,看来这交易划算。
  朱由检抬眼看着钱谦益,像似仔细观察,隐隐露出一丝欣赏的意思,随后又把目光投向兵部尚书孙承宗,问道;“孙爱卿对此可有建议。”
  孙承宗没想到皇帝会点名问自己,当时就楞了一下,然后他出班奏道;“臣认为毕大人的十二项措施可行。”
  孙承宗的态度很明确,赞同毕自严的奏折,毕竟他正在主持辽东,修建锦宁防线,将士军饷,没有银子一切都无从谈起,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能想办法弄来银子,还有什么可反对的。
  孙承宗作为东林人的核心,又是阁臣,能说出这话,自然引起一片朝臣的窃窃私语,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首辅韩爌。
  韩爌作为东林人领军人物,自然不能冒然表态,他需要更多的朝臣支持,然后再一锤定音,那样才能显出他的位高权重,所以他老神在在的闭目沉思,仿佛身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