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醉枕大明 / 第十六章 刊印出书

第十六章 刊印出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纪浩的西游话本,被登州城内有名的说书先生张铁嘴独家买断,价格商定为二两银子一回。
  西游原著有一百回,纪浩打算把一回原著拆成两回话本,那便是二百回了,一共买四百两银子的话,也算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
  纪浩感觉这个价格虽然不怎么高,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反正自己也就是费费嘴皮子讲故事,具体执笔誊写由陆峰负责。
  陆峰虽然整日喜欢去秦楼楚馆厮混,但是好歹也是秀才出身,而且也时常去瓦舍听书,在誊写过程中,他也会把纪浩的故事稍微润色一下,以适合做话本的形式写出了。
  纪浩觉得两个人的创作组合还是非常默契的,为了表达自己对小弟的照顾,他从每回二两银子的润笔费中,拿出五钱奖励给陆峰。
  有了奖励,陆峰的积极性倒是颇高,每日早早就来等着纪浩讲故事。
  关于这西游记的署名,纪浩想了想,最后署了一个“射阳子”的名字。
  赚钱可以,出名的事情还是留给别人吧。
  纪浩记得吴承恩好像号“射阳山人”,几百年之后,那些考据学者说不定就会这笔名联系到吴承恩身上,也算帮他扬名了。
  …………
  天蓝,云淡,风清。
  纪浩手摇折扇,悠然自得走在府学街上。
  纪浩最近又想到一个赚钱的门路,他打算印本书赚钱。
  昨天他问过陆峰,登州城内最大的书坊都集中在府学街,是以今天来府学街转转。
  府学街,顾名思义,就是府学宫前面的街道。
  府学街靠着府学宫,自然街上的商铺大都以经营文房用品的生意为主,很有文化气息的一条街。
  纪浩一边漫步走在街上,感受着书香墨韵的气息,一边四处寻找合适的书坊。
  很快,纪浩发现一家叫翰墨书坊的就挺合适。
  之所以觉得合适,主要是因为纪浩觉得这家书坊门脸够大,肯定有实力。更有实力的书坊合作,才能更容易赚钱嘛!
  翰墨书坊的位置很好,位于府学宫的斜对面,而且店面很敞亮,独自占了好几间门脸。
  于是纪浩决定:就这家了!
  当下,纪浩迈步走进翰墨书坊。
  翰墨书坊的店内很宽敞,是五开间的宽敞厅堂。
  进门左手边摆放着各种文房用品,笔墨纸砚以及裁刀、镇纸、笔洗、笔架、笔格等等,一应俱全。
  右手边主要摆放着各类印刷精美的书籍,四书五经、话本传奇、诗词集选、时文集子等等,琳琅满目。
  店内一个穿着儒衫,看着很是精干利落的小伙计,见纪浩迈步进来,忙上前招呼道:“公子您来了!今日光临蔽号,是想挑一些文房用品,还是买几本时文集子看看?”
  纪浩微微一笑,说道:“在下不买东西,今日来贵店是有事儿找你家掌柜,能否劳烦小哥儿去通报一声?”
  那小伙计本来见纪浩衣饰华贵,本以为来了大生意呢,没想到只是找自家掌柜来,不禁微微有些失望。
  不过小伙计见纪浩气度不凡,倒是不敢怠慢。当下说道:“掌柜的正在后院刊印作坊忙着呢,不知贵客找掌柜的有何事?小人好去通报!”
  “在下正是想要刊印出书!”
  小伙计一听纪浩说要出书,不禁眼睛一亮,这是来送大把银子的生意啊,这年代刊印出书可是很费钱的。
  当下小伙计立即跑去后院请自家掌柜,这可是大客户啊,怠慢不得!
  很快小伙计便回来请纪浩去后院的花厅待茶。
  这翰墨书坊是前铺后院的格局,前面是做生意的铺面,后面院子里建有刊印的作坊。
  翰墨书坊的掌柜周桂刚才已经听了小伙计的禀报,见到纪浩进来,不由的满面春风的道:“公子快请坐。”随后又转过头吩咐小伙计上茶。
  “刚才听伙计说公子想要刊印出书?”
  “正是。”
  “公子想要刊印本什么书呢?”
  纪浩将昨天让陆峰誊写出来的《笠翁对韵》拿出来。
  周掌柜拿过纪浩的文稿,刚看了几眼,便眼前一亮。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周掌柜默默读着。
  纪浩在一旁端着茶盏品茗,默默等着。他相信只要这周掌柜的有些文化修养,不难发现这书的价值。
  小伙计端上来的茶不错,是雨前龙井,茶汤清亮,盏中茶叶一叶一芽,整齐漂亮,香气淡而清雅。
  周掌柜的见这纪浩这文稿都是系统归纳总结用韵和格律的,书中按韵部编写,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种种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若是蒙童拿来训练应对,对其掌握声韵格律非常的有用。
  周掌柜的越看,眼睛越亮。
  大明如今还没有出现过这种系统归纳各种用韵和格律的书籍,这两本书对于学习诗词歌赋非常得有帮助。
  虽然此时的士子以写好制艺文章为目标,但是诗词歌赋却也是文人墨客交际雅聚之时,必不可少的门面装点。
  况且就算这制艺文章写起来,也都是要求平仄对仗的,离不了对这韵律掌握运用。
  周掌柜看完后,眼睛亮晶晶的。他觉得此书一经刊印,必定有极大市场的,特别是用来给蒙童作韵律启蒙。
  “公子这书着实不错,我们书坊印了。”
  “周掌柜果然是识货之人。那就先把这本《笠翁对韵》印上三千本试试,我们四六分账,你四我六怎么样?”
  “好,没问题!”
  周掌柜拿起算盘,劈哩啪啦打了起来,不一会算出数来,抬头对纪浩说道:“刊印三千本,大约要二百两六十两银子的本钱。这样吧,零头就算了,纪公子你就出一百五十两银子就行!”
  “什么?!你竟然要我出一百五十两银子……拜托,我是在卖我的版权好不,有没有搞错?这本书一经付梓,必定要大卖的,那银子赚的肯是哗哗的啊!”
  开什么玩笑,我跟说的四六分账,是指得赚了钱四六分账,好不?你跟我分刊印成本……纪浩很是无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