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雒阳花 / 第三章 白衣少年

第三章 白衣少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色凄迷,无边的黑暗笼罩着大地,世界仿佛静止。细雨如丝,迷迷蒙蒙,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散漫的编织着离人的愁绪,世间众生挣扎于其中,逍遥于其中,好不快活,好不热闹。就在这点点丝雨中,一个瘦削的少年迤逦在寂寥的街道上,两旁房舍中透出来的灯光把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一直消失在无尽的雨幕中。
  少年十指灵动,正专注的吹奏着一支碧血色的笛箫,箫声清雅,娓娓动听,和着无边的丝雨,已经无法辨别出哪里是雨声,哪里是箫声了。他脸色白皙,微闭的眼睛中透着几分忧思与温情,身披一领白色的披风,披风上绘着的一只白虎的图案,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摆动着矫健的身姿。
  那箫声时而高亢,如秋日引吭的雁阵,旷达而清响;时而婉转,如春日里潺湲的流水,细腻而温婉。时而飘渺悠远,使你不禁想起祖母的呢喃,爱人的温存,想起午后惬意的阳光,萍踪不定的日子。时而铿锵激越,使你不禁想起电闪雷鸣的夜晚,飙风涤荡的黄昏,想起犯错之后父亲的苛责,再也回不到的昨天。此刻,灯光迷离,万物混沌,大千世界复归鸿蒙。
  白衣少年姓啖名申,来自汉中,因在家中排行第九,又填得一手好词,仕林人称“啖八叉”。啖家为汉中旧族,先祖为羌人的一支,是大巴山中牡丹的守护者,因武曌斥牡丹于洛阳,自惭不能保牡丹安恙,遂改姓啖,取啖淡想通之意,移居汉中,自那以后,啖家世代耕读,与世无争,以致隐没于江湖。
  啖申有兄妹十二人,他们的名字以地支之序命名,老大名叫啖子,精通棋艺;老二名叫啖丑,名如其人,因机警过人,文章好为怪谲,人称“啖鬼头”;老三啖寅画得一手好画;老四啖卯,为女儿身,颇好武艺,大有巾帼之风;老五啖辰,为女儿身,深居闺阁,好为女红;老六啖巳,精通医药;老七啖午、老八啖未是孪生姐妹;老九便是啖申;老十啖酉年方冲灵;老十一啖戌、十二啖亥尚在襁褓。因第十、十一、十二三个孩子年龄尚小,其他兄妹九人虽各有所长,但迫于家教,很少在外人面前显露技艺,故不为外人所知。。
  啖申这次到洛阳来,是因为前几日在家中与众兄妹翻阅古书时,看到牡丹被贬洛阳的故事,联想起族中老人叙述祖先来由的往事,不由得心潮澎湃,情不自已,而且现在正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心中暗暗打定去洛阳走一遭的主意,当天晚上便背着家人独自前往洛阳。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家人不见了啖申,大哥啖子遂到他房中唤他吃饭,却不见人影,只在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莫问前路,前路是归期。
  由于没有出远门的经验,加之年少贪玩,啖申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很多时候便错过了宿头。这一天,啖申正在华山游玩时,突然黑云压顶,暮色四合,眼见骤雨将至,耳中隐约听得远方有阵阵惊雷滚过。之后,云开雨霁,彩彻区明,啖申恍如置身仙境,只见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向他款款走来,妇人言道:“汝本凡夫,奈何至此,只因汝先祖为吾家臣,故至此一见,话毕,一位少女托着一杯清茶来到啖申面前,皓齿轻启,柔柔地说道:”啖公子,请用茶。“啖申慌忙站起身来,痴痴地看着这女子,竟忘了接茶,把女子看的脸都红了,贵夫人道:请用茶,啖申才接过茶,不觉脸也红了。只见那茶杯是用牡丹花的花瓣拼合而成,托在手中轻若无物,再看那茶汤青如碧玉,闻之沁人心脾,新饮一口只觉满口生香,润滑无比。啖申顿时觉得身轻体健,飘飘欲仙。那妇人道:玉儿,你暂且退下,玉儿答道:是。妇人接着说道:今番唤你前来还有一事相托,还望公子念在故旧君臣的情份上施以援手……忽觉一阵清风吹来,啖申不禁打了个冷战,这才睁眼往周遭看了一下,只见月挂中天,暮色沉沉,原来是南柯一梦。啖申看着四周婆娑的树影,和远处朦胧的山峦,想着刚才梦中的情景,不觉又沉沉的睡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