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西汉那些人 / 轮台罪己 汉世宗武帝刘彻

轮台罪己 汉世宗武帝刘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即汉景帝元年,四岁时封为胶东王,七岁时立为皇太子,母亲是景帝宠妾王夫人。公元前141年,孝景皇帝刘启驾崩,皇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母亲王氏为皇太后。
  当时,武帝刘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源于一场宫廷的政治阴谋。四岁时仅被册立为胶东王,而皇帝亲封的太子是皇长子刘荣,武帝刘彻的母亲,和孝景皇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背后谋划,结成儿女亲家,最终把刘彻扶上了太子之位,而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也如愿以上的,在刘彻即位以后,坐上了大汉帝国的皇后。然而,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武帝刘彻并不喜欢这个皇后,而随着卫子夫的进宫服侍,以及诞下龙种,导致帝后关系日渐疏远,最终陈皇后被废,卫子夫被册立为新的皇后。卫子夫为汉武帝刘彻,生下来他的第一个儿子刘据,正是嫡长子的缘故,被册立为大汉的皇太子,可不想武帝晚年,宠幸小人,太子被害,而皇后卫子夫也自尽而死,此事,想必是给了晚年的汉武帝非常大的打击,以至于回想起此事的汉武帝,也多有悔悟,也算是汉武帝人生的一个污点。
  汉武帝刚即位时,面临的情况是,一个富庶且庞大的帝国,经过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无为而治,百姓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然而国家整体上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思想统治。刚即位的汉武帝还很稚嫩,有意采用儒家的学说,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以及忠孝,正是这个帝国所缺乏的。然而,武帝没有考虑到他的皇祖母,太皇太后窦氏的影响力。他的政策还没有实行,被武帝提拔的儒生御史大夫赵绾,及郎中令王臧皆受牵连,下狱自杀。直到太皇太后窦氏驾崩之后,孝武皇帝刘彻才重新下诏,根据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废黜了百家学说,在整个帝国内推行儒家思想。
  而诸侯王问题,一直困扰着王朝的几代帝王,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经过了七国之乱,各地诸侯王势力大不如前,行为也有所收敛。但裂土封王的政策,从根本上还是影响了帝国的统治稳定。前朝有第一个叛乱,后朝就不排除会有人效仿。武帝时期,就有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被诛。为了长治久安,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政策,即诸侯王死后,不但嫡长子有继承权,次子也能分土成为列侯,这样强大的各诸侯国,越封越小,以至于,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这个政策早在文帝时期,贾谊就提出过众建诸侯少其力,与之异曲同工。然而孝文皇帝刘恒鉴于当时的情况,并未完全采纳,而到了武帝朝,已经具备了削弱诸侯王的能力时,而被采用。武帝也在一次,列侯给国家宗庙祭祀进献酎金,即为国家祭祀的花销进献黄金时,以黄金成色不纯,分量不足的理由,一次削掉了106个人的候位。武帝一朝,整体上断绝了,诸侯王异心谋反,而颠覆政权的可能。
  同样困扰汉武帝的,依然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问题。经过汉匈七十年的和亲政策,边境无事,匈奴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而游牧民族的通病是,一但到了灾荒之年,或是寒冬草木凋零之际,人们的生计就会成问题,于是匈奴人便不断地袭扰汉地边境,抢夺资源,规模有大有小,大到一次杀戮可以屠戮过千人。武帝刘彻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便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命众将率军30万,埋伏于边境的马邑,想打匈奴单于一个伏击战,不想消息走漏,无功而返。此事也导致了大汉与匈奴彻底撕破脸,拉开了汉匈之站的序幕。
  此后,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进击匈奴腹地。其他三路,要么一无所获,要么损失严重,只有卫青这一路,直捣匈奴祭天的所在地龙城,杀虏七百余人。而从此脱颖而出的大将军卫青,成为汉武帝攻打匈奴,倚重的长城。多次出击,皆没有令武帝失望,斩获甚多。而在一次,出击匈奴的战事中,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崭露头角。就这样,孝武皇帝有了可以倚重的人,终于可以放开手,解决长久困扰汉帝国的匈奴问题。而这两位武帝所倚重的将领,也没有令他失望。帝国多次出击匈奴,少则杀敌数千人,多则杀敌数万。造成了匈奴单于的远逃漠北,漠南无王庭的局面。收复了至秦末战乱,就被匈奴控制的河套地区,在此地修筑了朔方城。而天才少年将领霍去病,凭借自己在军事上的天才指挥,本人及将士的果敢,打通了西域走廊,封狼居胥山,收纳了今天的整个甘肃地区,使得西域成为了汉帝国的控制范围。
  面对强悍的匈奴都至于此,更不用说,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东南方向的越人割据政权了。武帝即位初年,盘踞在现今福建地区的闽越政权,攻击东瓯政权。东瓯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小国家,统治范围大概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武帝刘彻,由于刚即位时,受到太皇太后窦氏的掣肘,不敢发动中央的军队,而是调派会稽军进兵,帮助东瓯,围剿闽越的侵略。从而导致,闽越退兵,东瓯自此归附了汉帝国,东瓯人逐渐内迁,浙南地区纳入汉帝国的版图。后期,闽越、南越发生叛乱,孝武皇帝刘彻,顺势派军平定了叛乱,并且灭亡了这两个盘踞在东南方向的政权,在此设立郡县,将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版图之内。西南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夜郎国,滇国见汉朝势大,也纷纷归附,于是现在的云南、贵州地区也纳入了汉帝国的版图内。而盘踞在现今青海东部地区的西羌部族,也发动了对汉的战争,武帝派军打败了西羌,切断了西羌与匈奴的联系,将这一地区纳入到了汉朝的势力范围。武帝刘彻在位时期,还平定了朝鲜王的叛乱,在朝鲜的北部,设立了四个郡,将今天的朝鲜大部分地区纳入到了汉帝国的版图。
  就在孝武皇帝刘彻,开疆拓土,四处征战时期,匈奴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迫于生存的天性,匈奴同样对大汉也多有袭扰抢掠。而天妒英才,骠骑将军霍去病,年仅二十四岁就因病去世,而大将军卫青不久后也离世,这给汉武帝的灭匈奴大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后期武帝起用了贰师将军李广利,赋予其攻击消灭匈奴的重任。而此时的对匈战争,却各有胜负,乃至于败多胜少。哪怕是前期对匈奴取得的局部胜利,汉帝国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大将军卫青一次出征所带出的十多万匹战马,在战事结束后,归来的却不到三万匹,更不用说,常年战争对帝国经济的损耗了。不到二十年,汉武帝刘彻就花光前代七十多年的积蓄,导致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各地盗贼四起,灾民不断涌现,常常发生易子而食,人吃人的现象。而武帝本人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收敛,同样的异常奢侈,营建了比未央宫还大的建章宫,不停的四处巡游,大肆地奖赏出征的将士,以及所过之地的百姓,从而导致武帝晚年巡游郡国时。到了河东地区,河东太守自杀,走到陇西地区,陇西太守自杀。都是因为地方上,无法负担汉武帝一行人的开支所致。
  帝国财政出现问题,皇帝刘彻自然会去想解决的办法。他的办法是任用了,如桑弘羊等商人出生的人,担任帝国的财政长官:大司农。采取了譬如以下的财政措施:1.盐铁官营,早期的制盐、制铁业,多是民间商营,官府只是收税。而汉武帝将其收归国有,私人不得煮盐、冶铁,民间所需的食盐、农具、铁器,多要向官府购买,从而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算缗告缗,所谓的算缗,就是官府计算帝国内,各户人家所拥有的财产数额,根据这个数额,国家收取相应的税收,就是向老百姓的财产收税。这种方式,是光天化日的抢夺老百姓的财产,很多人于是便隐藏自己的财富,防止自己的辛苦积累,被朝廷所征收。于是就有了告缗,意思就是朝廷规定,凡是有人举报这些隐匿财产,不如实申报的人家,一经查处,财产没收,举报的人,可以获得该财产的一半数额。于是各地告缗之风盛行,大部分的中产之家,因此而破产。3.卖官鬻爵,为了应付朝廷日益亏空的财政负担,汉武帝允许个人,不论出生与品行,购买官职,以及爵位,这直接导致了吏治的混乱和腐败。4.均输平准,所谓均输指的是,原郡县诸侯国,需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贡品。而均输原则,是把这些贡品折算成对值的货币,由均输官购买当地的特产,去到有需求的外地区高价出售。而平准是在均输的基础上,由特设的平准机构,贱买贵卖帝国所拥有的物资,抛去吏治的腐败不说,这直接造成了政府的与民争利,乃至于商人出生做官的卜式都说道,要想国家稳定,活煮了桑弘羊就行。5.币制改革。币值改革,是由于汉武帝时期,财政崩溃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各诸侯乃至于个体商户,都有货币铸造权,币制混乱造成的。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国有,流通发行五铢钱,指定为国家的唯一货币。这一政策,稳定了混乱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酒类专营。如同盐铁官营,酒类专营就是将酿酒、卖酒收归国有,再次的与民争利行为。。
  以上的这些政策,虽然解决了汉武帝时期的财政问题,但是进一步加剧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帝国内因长期的战争造成的流民、饥民问题,百姓的生活困苦,并没有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政府为了钱,还不断的与民争利。更不用说,吏治的腐败,盘剥百姓,强行摊派,恶意压低货物价格,贱买贵卖,剥夺民间仅剩的一点财富了。汉武帝到了晚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拒绝了桑弘羊提出的在西域地区轮台,迁徙百姓屯垦戍边的政策的基础上,发布了历史上有名的,轮台罪己诏,及时地给这辆驶入深渊之中的列车,掉转了方向,避免了重蹈亡秦的覆辙。
  应该说中华民族统治范围的基础是汉武帝时期奠定的,中华民族的强盛也是始于汉武帝,他的国号被一个民族所铭记。但是,就是由于汉武帝本人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造成了在他统治时期,帝国所经历的危机,险些重蹈秦末二世而亡的覆辙。然而,一个国家的强大,如果是建立在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卖儿弃女,日不保夕,穷困潦倒的基础上的话,这样的强大又有什么必要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