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九转逆天劫 / 第二章 李半城回想六年约

第二章 李半城回想六年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半个月前,李家小少爷不知道着了什么魔,每日天刚亮,就坐在自家台阶上卖呆,任谁说也劝不动,那是风雨无阻。
  而这老叫花也是从那天起,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成天拿着本破书口如悬河,一心就想着收这小胖子为徒,说是要教这小胖子修什么长生观的无上仙法。
  刘把头起初也没当回事而,一个老花子能会个什么狗屁仙法。
  往日里,寻常乞丐也常打着类似的幌子招摇撞骗,无非就是糊弄些个银两吃食,也好打发的很。
  可这老叫花却别具一格,给吃的不推,给喝的也照接,什么残羹剩饭,散碎银两是来之不拒,照单全收,但有一点,小胖子每日是雷打不动的出门卖呆,而是老叫花则是夜以继日的推销那劳什子仙法,相当的执著。
  小胖子回府,他就晃悠着那竹竿一样的身体消失在人群当中,第二天小胖子一出门,准又能看见他在门口候着,比那门房的伙计都准时。
  这一老一小成天在门外唱大戏也不是事儿啊,实在拗不过,刘把头就给了这老家伙两下子,心道是吃了痛,也就不赖着了,可没想到这老家伙看着瘦弱,倒挺抗揍,自己这一膀子力气打在那竹竿一样的身体上愣是咋地没咋地。
  一来二去的,刘把头烦了,这回不光自己打,最后更是动用了十几个家丁,给这老叫花好一顿暴揍,结果可想而知,老家伙挨完揍咧嘴一笑,接着该干嘛干嘛。
  到如今,半月有余,小胖子出门,被老叫花拍呼,然后家丁出去暴打,这一套流程竟成了李府门前这大戏台上日日上演的堂会大戏。
  “我说您老到底是哪路神仙啊?成天拿我们爷几个逗闷子是不,您倒是图什么啊,还是就为了挨打没够啊?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不过分的小的尽量满足,您高抬贵手,挪个地方行吗?”
  刘把头哭丧着个脸,语气卑微的哀求这老乞丐,谁家宅子门口也不能见天蹲个老叫花不是。
  老叫花眉头一挑,咧嘴笑道:“好说好说,你且前去通禀你家家主,道是长生观灵台上人受袁老所托,来付那当年之约,若还记得,速来迎接。”
  李府内院,紫玉阁,一身穿员外氅,腰系宝玉带,脚踩金丝缕,头戴紫金冠的儒雅男人,正端坐在阁楼之中,那张饱经沧桑却充满睿智的脸上,此时是愁眉不展。
  儒雅男人正是这阳安李家的家主,名叫李富贵,没错,就叫富贵,任谁也想不到,富可敌国的阳安李家,家主却有着这么个俗到极致的名字。
  说起这李富贵,也算是个奇人,早年间,家住阳安城外西南五十里,一个名为古井村的小村子,乃是不知道在那黑土地里抛了多少代吃食的贫苦人家。
  本就是不配拥有姓名,为了好生养,一落生爹妈通常都会给个泥蛋,二狗之类的贱名,李家主还算好运气,他爹为了能够家道兴旺,将一家子的期盼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所以给他起了个富贵的名字。
  不过李富贵这个名字可能连他自己都快忘却了,李家家主现在名叫李半城,这是刚发迹时,同行之间称呼他的诨号,至于这李半城是如何发迹的,说来则是另一段故事,咱们日后再提。
  且说这李半城,愁眉不展所谓何事呢?
  一切的缘由都来自于几年前的一场约定。
  李半城发迹之时不过二十出头,当时正值阳安城新任太守大人的胞妹出阁之时,李半城久负盛名,年少有为,自然而然的便从一众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成了太守的妹夫。
  家财万贯,后又得娶娇妻,可说是人生赢家吧,其实不然,家财万贯,死后带不走一分一厘,得娶娇妻,百年之后也不过是红粉骷髅,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传宗接代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夫妇二人成亲二十余载,也没得个一儿半女,纵是良田千顷,也只是一日三餐,广厦万千,也不过三尺而眠,他李半城再有钱,没儿子给他花,又有什么用呢?
  这事儿,一直是夫妻之间的一根刺儿,不生养,让李夫人心有愧疚,整日里郁郁寡欢,看得别人家儿孙满堂,共享天伦,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不过夫妻之间也还算是恩爱,每每李夫人提起纳妾之事,总被李半城严词拒绝,最后没辙,只得将希望都寄托在求神烧香,拜佛求缘之上。
  两夫妻从善如流,广结善缘,二十几年访遍了名山大川,求遍了各路神仙,李半城又有了个李善人的名号,可这传宗接代之事,却丝毫无果。
  眼看着年过半百,夫妻二人甚至有些事情强求不得,也逐渐放平了心态,顺其自然了,不过俗话说的好,命里有时终须有,直到九年前,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在李半城还是李富贵时,离他们所在的古井村不远的一座名叫翠竹山的小山包上,住着两个吃人的妖怪。
  九年前的某一天,翠竹山上又来了个降妖除魔的老神仙,这老神仙本与李半城还是旧识,妖也降罢,魔也除完,就将这李半城夫妇请到了翠竹山上叙旧。
  据传说,这老神仙乃是得道高人,最擅长以那道家仙法,替人消灾解难,求子这种小事儿,自然不在话下。
  可说这老神仙当真有本事,这不,李半城夫妇从那翠竹山上下来没过多久,李夫人就有了身孕。
  本就是仙缘,李夫人肚子里自然怀的也是仙胎。足足两年十一个月,李夫人才顺利临盆,李府添丁,是个小少爷。
  小少爷降生当天,天现异象,六月飞雪,东边穹壁之上紫光萦绕,这一日,老神仙又来了。
  据李府家丁所言,那老神仙名为袁三河,是什么长生观的长老供奉,那日登门造访,一来是庆贺李半城喜得麟儿,再来则是专门为了李府这新降生的小公子。
  老神仙所言,李府这小公子,并非凡人,与他道门长生观本就有着不解之缘,娘胎里就带着仙气,日后定是那人中龙凤。
  李半城闻言,自然大喜,忙请老神仙赐名,老神仙也不含糊,当即便手掐法诀,在虚空中一指,长生二字应诀而出,如此,小公子便有了名字,李长生。
  老神仙与李半城相约,六年之后,长生观主持会登门造访,来收小长生为徒,并将随身携带玉佩一分为二,留下,作为信物。
  看着手中半块玉佩,李半城的心中是五味杂陈,眼看着六年之约将至,心里这不舍之情是越发的浓厚。
  自己与夫人本就是老来得子,这还没在自己身前新鲜够,就要送上山去学什么劳什子仙法,当什么牛鼻子老道,这不相当于把儿子拱手让人吗??
  可话又说回来,当初自己听得自己儿子又仙缘,不也是美的找不着北了吗?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儿子要真能当了仙人,也是祖上积德了。
  更何况自己能有今天,也是多亏了当日那老神仙,若非老神仙相助,自己哪能坐拥着偌大家业?说不定还在古井村那三间茅草房中饥一顿饱一顿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