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地主和海王 / 第22章:佃户

第22章:佃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双马篷车,有二十余家丁扈从,李长乐带着机弩出城,往栗山以北而去。家丁手里都提着方锏铁棍,小跑着跟在马车后面,无意间听管家讲,这一趟少爷要带他们上山打虎,众人心中忐忑而又兴奋。
  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让这帮家丁滋生出不少信心,就像初生的牛犊终于长出了犄角,从此有了硬角铁头,还怕什么大猫大虫。
  李长乐之所以带上这帮家丁,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能举几十次石锁,跑几里路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要学的本事还多着呢。现在这种程度,连入门都算不上,往后的路还很长,莫要有点长进就飘上天去。
  “少爷!”管家泰安骑马随行在马车旁隔着布幔喊了声。
  “到地方了吗?”李长乐在马车里懒洋洋回应。
  “就快到了。”泰安回应:“只是越往前走我这心里越慌,二十几个人的队伍倒是有些声势,可要对付的终究是带着野性的畜牲。狗急跳墙,猪急了也得搏命,待会你还是别下车,就远远看着家丁们杀猪如何?”
  “行!”李长乐答应得干脆,先让他们尝点苦头也好,关键时候少爷我跳出来甩手就是一箭射出...
  李长乐幻想着在家丁面前出尽风头的样子,露出个低调的憨笑。
  有老妪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就在前面不远处。
  “这天杀的畜牲哟,我这一地的油菜籽哟,都让糟蹋个干净,可让我咋个活呀。”
  “过去问问,是不是让猪儿糟蹋了庄稼。”李长乐撩开布幔吩咐赶车的赵孟。
  马车停在老妪面前,原本坐在地上哭诉的老妪赶忙起身,只是瞟过一眼车马队伍,就不敢再正眼去看,然后慌不择路就要开溜。
  “老人家,请留步。”李长乐跳下马车,用温和的口吻喊道。
  老妪听到李长乐的喊声,反倒是加快了脚步。
  “老姐姐,你是牛家村人吧,我是城内李府的管家泰安,往前我来牛家村收地租,总该是见过我的,这位是我们李家的长乐少爷。”
  泰安出言果然喊住了老妪,老妪下意识抬头看向泰安,然后又看向李长乐,末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不是还没到收租的时候吗,如今地里的油菜籽都让猪拱了,别说地租,就是活命的余粮都没得剩。大老爷们行行好,别把地收回去,让我们再种上些冬麦白菜,往城里坊市卖来铜钱,总能赶在约定的日子交齐地租,也给我们留条活路。”
  老妪越哭越凶,泰安脸色阴沉,本就怕少爷进山涉险会出意外,如今还没碰上野猪大虫,就有老妇人哭哭啼啼,兆头不好,真是晦气。
  “可是地里的庄稼都让野猪拱了?”李长乐慢步走向老妪。
  “就是那天杀的畜牲,成群的下山,赶也赶不走,逼急了还敢往你身上冲撞。”老妪看李长乐言语和善,终于止住了哭腔。
  “本少爷这次进山,就是帮你们铲除祸害来了。”李长乐意气风发:“你看我身后这帮伙计,都是练过武艺的好手,他们手里的棒槌可不是吃素的。”
  李长乐对家丁们一顿吹捧,顿时让众人的胸膛又高挺了几分,一个个斗志昂扬。
  何曾想过他们这样的府役下人,也能做些为民除害的大好事,即便不要几倍月钱,也值当。
  “咱村也组织过青壮上山猎猪,最后反倒还让这些畜牲伤过一条性命,你可不能小瞧了它们。”老妪觉得李长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个好人,况且还是李家的少爷,所以她向众家丁投去怀疑的目光,劝说道。
  “大娘!”赵孟第一个忍不住:“你也别小瞧我们,只要我家少爷一声吩咐,咱们立即就上山逮几头猪下来与你瞧瞧。”
  “我不是小瞧你们,我是怕再有人丢命,咱们种地的乡下人倒也罢了,李家少爷这般金贵公子,往后咱们还指望着大老爷的土地过活,要是真出了意外,就怕受到迁怒,让咱们牛家村连地都没得种。”
  牛家村本就不是当地土著村子,全都是前些年从西北逃难过来的灾民,李向儒心善,分出土地让他们耕种,让他们安置于此有个容身之处。
  “牛家村今年的地租就全免了吧,明年我会拿来些另外的作物,到时候有了收成,我李家分走一半,你回去告诉村民,让大家合计一下。现在您先告诉我,这些天杀的野猪牲口往哪儿跑了。等我上山猎了野猪回来,再回我个话。”李长乐看着被野猪拱得凹凸不平的油菜地说。
  “同意,当然同意!”老妪心中狂喜,今年免租,明年只分去收成的一半,这不是天降的好事吗,就算是丰收年,除去地租也剩不下一半的收成啊。只是她转念一想,总觉得难以置信,地主老爷怎么会平白无故给他们恩惠,当初收留他们来做佃户已经是发了善心。
  “分去一半收成,可还要另外算地租?”
  “不算,只要一半的收成。今年只管把地都养肥了,我保证明天你们的收成就算拿出一半,也比今年的总收成还多。”李长乐蹲在地上观察着野猪脚印回答,心想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果然还是心里只想着收成,问她野猪她却满心都是天地。
  民以食为天,吃饱不挨饿,能活下来才是天大的事。徐妍儿如此,老渔头如此,牛家村的佃农亦是如此。他们之间的差别,无非徐妍儿只消养活自己,而其余人却还有家小。
  李长乐跟他们比,又是天壤之别,靠着祖上的福荫,生来就衣食无忧,站在多数人毕生追求的终点。然而,这样的终点,跟某些人比起来,又只是最底层的起点而已。
  “多谢小老爷,老婆子给您磕头。”老妪匍匐下跪,声泪俱下。
  李长乐慌忙闪身,躲开老妪叩拜,然后蹲身扶住老妪。不知为何,自从醒来后李长乐就很反感这套礼制。一言不合就是俯首跪拜,不然就是习以为常的极致卑微。
  “老人家跪我拜我,会折了我的寿,不全是给你们恩惠,若是你们没有盼头,哪儿有干劲去耕种,没干劲儿又如何能高产。高低都是分一半,产量高我也自然收得多,只要你们肯卖力,到头来该说是你们给了我李家恩惠才对。”李长乐扶起老妪说。
  “可不敢这样讲,我们原本就只是西北逃荒过来的难民,都是一无所有的破落户。”老妪作势又要跪谢。。
  李长乐故作厉色道:“老人家再这样,我可要反悔了,照我的吩咐去做,现在就回村子里去告知其余佃户。”
  老妪见李长乐语气变得严厉,反倒坦然:“好,我这就回去,都不消讲,他们肯定乐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