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参横 / 第三章 送药

第三章 送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日。
  鸡鸣三声,清晨已至。
  王乐之一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被窝里的余温让他流连忘返,但不敢贪恋,他还有正事要去做。
  老爹依旧赖床不起,在对门屋子里酣睡,呼噜声时高时低,就算距离三四十步,间隔一堵石墙,王乐之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不过他也习以为常了。
  洗漱完毕,王乐之打开屋门,来到后院。
  经历一场大雨冲刷,老柳树的枝柳越发青翠欲滴,他深吸一口气,却连着咳嗽好几声,心里一“咯噔”,该来的温病还是来了。昨日撑伞走了后半程,却也淋了前半段,雨又那么急,所以发热并不奇怪。
  只是有件事很怪异,就是及时制止老爹与老朱争吵的那个女人。
  她也是老爹的病人,住在东边屋子,姓名不清楚,只知道后院里的众人都叫她“仙子”,若是真长得好看,王乐之倒不会疑惑,只不过……一个年逾七旬的老妪,居然会有人奉为仙子?
  实在费解。
  栽种老柳树的空地很宽阔,放置一口古井,两片药田,三只木桶。
  王乐之要忙的活计,便是打理柳树与田亩。
  两片药田中间夹着老柳树,留有两道坎沟,三者互不干扰,各自生长。
  药田里的药植是老爹亲自从西城门外的独山上采摘来的,全是些王乐之叫不出名字的药材,老爹把它们当作宝贝,时常命令王乐之小心呵护。
  三只木桶一高两矮,高木桶很普通,寻常人家都有,是用来浇灌老柳树的;矮木桶有些特别,一黑一黄,黑色的那只像是乌木所制,黄色的则像梨木,是用来灌溉两片药田的。
  王介说过,黄木桶浇右边药田,黑木桶浇左边药田,顺序是不可以打乱的,王乐之也一直照着他的吩咐办事。
  来到井边,王乐之最先拎起的却是高木桶。
  相比药植,老柳树才真的是老爹的心肝儿,疼爱程度甚至远远超过自己的儿子。
  记得当初,他年幼贪玩,不小心折断一条柳枝,王介当即大怒,为此发了好大的火气,禁闭他整整一个月,关在黑屋子里,吃喝拉撒一律只能在里头进行。
  现在回忆起来这种非人的折磨,王乐之尚且心有余悸,自然不敢怠慢老柳树。
  古井里的水十分清澈甘甜,比雨水好得多,适合浇灌老柳树,也适合用来淘米煮饭,众人吃的饭食也都是用此井水做的。
  浇田,灌树,煮饭,洗衣,托扫……一番昏天黑地,又常年如此地忙活完后,王乐之伸了伸僵直的腰,打了个哈欠,身体热乎不少,淋雨而生的温病也好得差不多了,看来干活才是治愈发烧的良计。
  老爹他两颊凹陷,肤色暗淡,都快瘦成了鬼,就是长期惫懒,不干活所导致。
  病人们起得晚理所应当。
  将每一份饭菜用饭盒装好,然后端到各间屋子门前的凳子上,是王乐之从四岁记事起,每天坚持不懈要做的事情。
  今天只需要做七份饭,东屋两份,北屋三份,西屋一份,还有一份留给他自己。
  老朱的邻居叫朗普,也是个秃子,已经闭眼了,前天刚横着出药铺,所以除了昨天敬他一碗死人饭,今天就不用再去做他的饭了。
  有时候想想,王乐之还是会忍不住犯恶心,药铺隔上一段时间进来一人,死了出去的比活着出去的多了多,老爹的医术水平有目共睹,可偏偏治不好后院的这些病人。
  神医之名有污,难怪老朱对他冷嘲热讽。
  风云难测,生死无常,王乐之时时刻刻都在经历,他也无能为力。一口“饭含”化作蝉,祈求来世羽化仙,这是王乐之给死去病人最后的“恩惠”。
  吃完早饭后,王乐之来到王介屋门前。
  呼噜声已经停了,他顿了顿,轻轻地敲了敲门。
  “柜台底下,第二个抽屉里头有名单,自己去看,药也在里头,赶紧去送,别扰我睡觉!”
  屋内传来王介不耐烦的回应,像是知道来者是谁,被人搅了清梦,满满一肚子的起床气。
  王乐之轻咳一声,小心道:“昨天说好的,寒食不扫墓,清明再去扫,老爹你快些起床,不然就赶不上好时辰了。”
  房间里的没了动静,王介似乎睡了过去。
  王乐之皱了皱眉,敲下门,重新说了一遍,又敲了敲门。
  王介的声音突然变得恼怒起来,“不去了!不去了!年年伺候死人,厌不厌?今年就让他们去吃残羹剩饭!”
  听老爹的语气,似乎还对老朱的辱骂耿耿于怀。
  王乐之不敢夹话,只能灰溜溜地去了正堂。
  从柜子下的抽屉里取出一张纸,纸张有些泛青,右下边角还占了污渍,像是不小心沾染了草药汁,柜子里还有十几包药材。
  王乐之手中捏着名单,名单上记着一行字: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这句话是他前些时候写下的药歌,歌名叫作《十九畏》,也是老爹教他的基础药理知识。
  把名单翻了个身,背面写有密密麻麻一串小字,王乐之凑近看了看,大致是病人的名字、病情、用药、时日以及住址。
  这些人并非后院的病人,而是城内其他来天地药铺看病的人家,王介对他们倒不像对老朱那般随意,看诊得十分仔细,嘘寒问暖,对那些染了慢病需要调理的人,甚至亲自把药材打包妥帖,送药上门。
  当然,这些苦累活都是由王乐之去干的。
  名单上的小字有一部分被圈圈点点盖住了,意味着这位病人已经收到药材,或者……
  王乐之需要派送的,是没有划去名字的病人。
  六天前,他一共送了八户人家,今天比较少,只需送四户,任务很轻松,得了空闲还可以去干点别的事儿。
  第一户要送的人家王乐之认得,城内有名的富商,从西北老鸦城举家搬迁到淮水城,曾经号称富甲半个老鸦的沈家。
  沈府的家主名叫沈吝三,沈家取名有个特点,这也是淮水城人人知晓的秘密,他的父亲叫沈衣三,祖父叫沈尔三……都带了一个“三”字,颇为奇怪。
  据说他家祖上是兴州南浔郡人士,族谱因变故毁去半面,失了前几位老祖的名字,只留下老祖的一句话:名末三字重如姓,万万动不得!
  祖训难违,沈家历代家主也不好逾越规矩。
  而今天,需要王乐之送药的人,便是沈吝三的小儿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