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只身盛世 / 第一章

第一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1988年晚秋,马富春在村外小河口捡到那个男婴后,直到2003年撒手人寰,才听到少年第一次的哭声。
  世上没有铁石心肠的人,如果有,他一定是在为了温饱而忙碌着,来不及感伤生活的滋味。
  那年小河决堤,洪水漫过麦田,颗粒无收的村民,只能把陈粮交公。
  那是一段借无可借的日子,家家没有余粮。
  那一年他十岁。
  广播里,菜篮子工程和抗洪救灾的新闻不间断的播放着。
  在山坡丘陵上,白菜、青菜、野芹菜……一捆捆的装上车,运到大城小镇中。
  在沿海的大城小市内,衣服、文具、副食品……一车车的捐赠物,拉到了各个村庄里。
  伟大的人民,创造伟大的制度,伟大的制度,呵护着安宁,从峥嵘走向昌盛。
  当马小河拿着父亲从村部领回家的救灾物资时,他在一件半旧的中山装内,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
  笔记本首页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夹层里,有一页泛黄的简报,一面写着: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告诫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面写着:团结起来,向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大步前行。
  读到这两行字时,马小河鬼使神差的脱口而出:“贫瘠不是关人的牢房,懒惰才是苦寒的枷锁。”
  自此之后的五年中,他每每在沉默中自问:种田,娶妻,养娃,复而循环。
  这是我要的人生吗?
  或许他自己都不知,自打那日说出贫瘠和枷锁后,一颗种子便落在了心间。
  只是这桀骜的种子,从发芽到开花,难免要经历一段荆棘而又奇异的旅程。
  两千零二年的淮海乡村,马家庄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马小河发现,一夜间,乡亲们的嘴角,好像忽然多出了两道弯勾。
  急忙忙,一双双眼神里,充满了光亮。
  那是渴望财富的希望之光。
  与天斗其乐无穷――自打九八年洪水决堤后,拜国家恩赐!整整四年里,挖掘机日夜不停的劳作,废黄河被拓宽了三倍有余。
  改革春风吹进村――也是在这四年中,拜国家恩赐!村里的青年男女们,传帮带着亲朋好友,皆是出门打工。自此,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进程中,我可爱的农民叔伯们,农工两肩挑。
  万岁!在拜我伟大的国家!那千年以来,压在农民爹妈头上的赋税:取消了!
  从长工农奴两千年,到翻身做主五十三载,至此,她们有了一个新名字,三主之人。
  国主,家主,粮主。
  马小河清楚的记得,那日他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伤心的站在石院中。
  当听到广播中粮食直补的新闻时,悲伤划过笑脸,眼泪止不住的夺眶而出。
  跪在堂屋门口,怀抱着骨灰盒,马小河不禁哀道:“若能在早一年该多好啊,我苦命的父亲,您也不会在交公粮的路上落入河中了……”
  安葬完父亲,马小河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辍学打工。
  不是不爱学习,只是讨厌学校的教学风气。
  农民的孩子不怕体罚,老师的巴掌,在重也不及父母的鞋底来的暴力。
  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老师们那粗鄙辱人的言语。
  十四岁的卑微少年,叛逆、要强、且鲁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