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重生之浩荡年代 / 第九章 微澜乍起

第九章 微澜乍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晚,陈建新穿着一身脏衣服敲开了一家人的门。
  “建新,怎么这副鬼样子?”
  “老台长,我给您看点东西。”
  十分钟后。
  “啪”
  一声茶杯坠地摔碎的响动后,紧接一个满含怒气的声音“直贼娘,这帮腌臜玩意该崩了......”
  ......
  周一,江东电视台例行晨会刚结束。台里的领导层便又匆匆走向台长的办公室,有一个临时的小型会议。
  电视台的台长姓郑,军人出身,转业安置就是在江东电视台,已经在这里干了半辈子了。
  郑台长年轻时还有些许军伍作风,脾气火爆,刚进电视台那会就敢当面顶撞领导。
  此时已经接近了退休的年龄,修身养性后的郑台长早已没了年轻时的热辣习气,平日里对下属也都是笑眯眯的。
  不过此时办公室内的郑台长,脸色却有些阴沉。
  不一会,平日里管理电视台运作的主要领导都到了,算上陈建新和郑台长一共是6人。
  而提前知道这次开会目的却有三人,郑台长、陈建新还有一位路仁贾。
  看到人都到齐了,郑台长轻咳一下开了口“现在上面有传闻国家要批准咱们余州高新技术高发区的设立了,这是好事。”
  旁边马上有人接话道“那感情好,又能给咱们余州市乃至整个江东省的发展带来一大助力。”
  余下众人皆称善。
  唯有路仁贾不动声色地确认了自己的猜想。
  郑台长挥了挥手,打断了底下的议论。
  “我们作为媒体,应在经济建设的社会活动中帮咱们的政府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行使好第四权。”
  “历史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像我们华夏这样,以这样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
  “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出现一部分人铤而走险去做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
  底下的几人好像隐隐感到,老台长今天的临时会议不只是说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事那么简单。
  “昨天晚上,建新给我看了一个带子。”郑台长继续道。
  “哦,对了。他跟我讲了,这是他一个同学的妻子遇到的事。”
  “你们也来看看。”
  郑台长对坐在一旁一个做会议记录的年轻人招了招手,年轻人忙起身,打开录像机和电视机,塞进去一盘录像带。
  录像带甫一播放,就是泥泞的院子,一个男孩坐在门前看着雨幕怔怔发呆.......
  这是一盘还未剪辑的带子。用的是躲在车内的摄像师的视角。
  开头,像一部电影,秋雨、泥泞。好像有着心事的男孩,一群来者不善的成年人......
  平稳的镜头,真切地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切。
  录像带里所展示的内容让这群老媒体人也略感不适。
  屋内的气氛变的沉闷,有人盯着电视,用手拽了拽领带,好像电视内播放的镜头让房间内的空气都变稀薄了。
  而坐在一旁的年轻秘书看到赵家宁扑到沈君诺身上,帮儿子抵挡殴打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眼睛瞬间涩了。
  就是昨天在现场的陈建新,看到中途也把脸扭到了一旁,盯着窗外,似是不忍再看。
  已经第二遍观看的郑台长脸上无甚表情,但是急速起伏的胸口才能表达他此刻的真实情绪。
  录像带并不长,当时沈家一家被碾落进泥泞的过程其实也只有几分钟。但是这一幕却让这群跑了半辈子新闻,自诩见多识广的媒体人心中像塞了团棉花。
  压抑、沉重。
  录像带在沈君诺最后吃蛋糕的时候定格,定格在了那张已经肿胀的没了模样的年轻脸庞上。
  还带着笑的嘴角糊满鲜血、泥土和奶油。眼睛也眯着,不是笑眯的,是殴打充血所致。
  沈君诺脸上这种巨大的反差仿佛是在质问着屋内众人,你该如何抉择?
  录像带播完了,房间内一时沉寂。
  郑台长扫视一圈,然后对着正在偷偷擦眼泪的年轻秘书道“小钟,有什么想法。”
  小钟只是作为书记员的身份列席旁听记录的,但却像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没有资格发言的会议中发言什么任何不妥,恨声道“该杀!”
  郑台长没有对小钟的发言表达意见,直接道“这是发生在咱们余州的事,我知道你们都在外边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但是这个新闻......”郑台长再次扫视众人。
  “要播!”郑台长斩钉截铁的道。
  虽然这件事就是昨天下午发生的,但电视台人多口杂,不可能有真正的秘密。
  昨天晚上陈建新拿着带子去找郑台长的时候,已经被有心人知道了。
  于是今天凌晨两点钟的时候,路仁贾接到了钱老板的电话。
  想到昨晚钱老板的托付及许诺,路仁贾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台长,这个事我们只是单方面了解了,还不知道事情全貌。并且为什么陈副台长刚好在现场?”
  陈建新听了,正想说话,却被郑台长摆摆手制止。
  郑台长看了路仁贾一眼道“建新的事,我刚才说了,刚才哪一家三口是他同学的家人......”
  “他同学是谁?”路仁贾打断了郑台长的话。
  不过说完后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郑台长对于电视台的掌控力度,他这样挑战权威不太明智。
  郑台长却没有生气,看着路仁贾道“建新的同学跟咱们一样,是媒体人,做战地记者失踪了。这样的人,堪称烈士!”
  说到最后一句,郑台长忽然提高了调门。
  “建新的同学家人的确是想求助于他,但谁也没料到,对方竟如此嚣张!建新也被打了。”郑台长指着陈建新的侧脸继续道。
  “至于你说的我们不了解全貌。小路,我们只报道我们看到的,至于是非交给观众评判,是否犯罪就要让执法部门说了。”以前要么称仁贾,要么称路副台长,今日郑台长对他的称呼忽然变成了‘小路’。
  这番话说完后,房间内再无声音。
  郑台长也坐在椅子上发了一会呆后,忽然‘啪’的一声用力的拍了桌子一下“直贼娘!编辑部,今天一天剪出来,晚上就播!散会。”
  多年不骂人了的郑台长又爆粗了。
  主管编辑的忙应道:好。
  路仁贾还想做最后一次努力,看着已经起身的郑台长忙道“台长.......”
  话刚出口,郑台长就一挥手打断道“小路,社会新闻这一块你先交给建新吧。”
  路仁贾呆立当场。
  陈建新却站了起来,跟着郑台长走出办公室,临出门时转头用肿着的侧脸对路仁贾笑了一笑......
  众人都出去后,剩下小钟在办公室内收拾东西。
  想着刚才看到录像带,小钟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像是在心头上压了一块石头般难受。
  ......
  是的,周先生确实说过,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但是这一幕酷烈于斯的场景还是能让大多数人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种特质,叫做——人性!
  青萍起于微末,巨浪始于微澜。
  风暴已现端倪。
  沈家一家在事发当晚就回到了两百里以外的家乡,有点落荒而逃的感觉。
  现在赵家宁已经不再考虑林地的事了,甚至已做了放弃的打算,但仍怕对方穷追不舍。
  看着一身伤痕的儿子,赵家宁有些后悔当时听从了儿子的建议。
  而沈君诺又是另一番心思。
  现在能做的也全做了,甚至下午被拽起的某一个瞬间,沈君诺想到了生死......他不怕死,因为已经死过一次了,好像也没什么。
  但他怕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怕妹妹和母亲依然躲不过那些不幸,重踏旧日的窠臼。
  这种无法掌握命运的滋味,委实不好受。
  从周五下午重生回来,至周日晚上又回到县城。其实才短短50多个小时,但沈君诺却感觉经历了比上一世小半辈子都要复杂的情形。
  此时除了等待,别无他法。
  第二天早上,沈君诺睡了一晚起床后,脸已经肿的不像样子了,两只眼睛只剩一条缝,脸蛋上也尽是皮下毛细血管断掉后的充血。
  赵家宁额头上则鼓着一个大包,就连沈伊诺的两瓣屁股上,也是一团淤青。
  赵家宁看了一家人的惨状,便给两个孩子各自请了假,带上一双儿女去了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赵家宁和沈伊诺都是皮外伤,没什么大碍。
  但沈君诺右侧第6、第7根肋骨都出现了骨裂的影像。
  不过好在没有出现凹陷性骨折,且沈君诺年纪小,骨骼愈合的也快,省了做手术。在医院贴了几条起固定作用的医用胶带后,就回家静养了。
  于是,处于风暴中心的一家人,反倒是暂时平静了下来。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