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初唐咸鱼 / 第十七章兵书蒙尘

第十七章兵书蒙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转眼已是中秋。
  正午时分,李云沐浴更衣后,来到书房中,李月娘正跪坐在桌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只见竹简用隶书写着诗经二字。
  隶书是汉代文字,这卷诗经自李云祖上传至今时,已有数百年,保存还算不错,还能再传上几代人。
  李家虽是寒门,家中藏书却比县中士族还要多些,家中更是藏有数本兵书。
  家中有兵书一事,暂时只有李云与他叔父二人知晓,长兄、三郎、月娘尚不知晓此事,他也不准备告知于三郎月娘。
  三郎习文,月娘一女儿家,兵书二人习得也无用,兵书价值几何不必多说,有兵书者皆不传于外人。
  李云来到房中一处昏暗之地,轻轻取出木盒,兵书早已蒙尘,轻轻拍去灰尘,只见书上用隶书苍劲有力写着六韬。
  六韬只是其中一本,共有三本,其中还有一本孙武兵法残本。听叔父说道,皆是他祖上亲自抄下。
  “而今后人无能,兵书早已蒙尘,诸位先祖莫要怪罪……”
  李云自语,良久后,他将木盒小心翼翼放回原处。
  …………
  “月娘,你去沐浴更衣,今日是中秋,兄长带你去赏花灯。”李云说道,平日月娘极少出门,趁着中秋热闹,正好带她出去走走,赏月看花灯。
  “若非兄长方才提起,我都快忘了今日是中秋。”
  李月娘说道,如她所言,若非李云提起,她都快忘了今日是中秋了。
  中秋节,始于唐,兴于宋,这时的中秋多半是赏月吟诗,或是赏花灯,尚未成婚的小郎君,小娘子一同互相结识。
  “可惜三郎不在,若是三郎在,今夜榜首只怕又是他。”
  李云自语,每逢中秋,县中文人都会齐聚一堂,赏月饮酒,吟诗作对,互相吹嘘。
  他仍记得去岁中秋,素来谦逊有礼,小有名头的三郎力压一众文人,一举成名,才子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李云素来淡泊名利,也无太多志向,每逢中秋或是上元,唤上几位老友在花柳之地饮酒。
  他估摸着,再等上一个时辰,那位未来的大舅哥郑昭,定会来家中寻他,唤他一同去饮酒。
  不日便要上任少府的郑昭,此时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他正于家中更衣,准备来寻李云与王虔。
  少府既县尉,正八品官员,与县丞同为明府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
  “二郎。”
  郑昭喊道,或许是将要上任县尉,他刻意换了一身文人装扮,身着青衫,头戴纶巾,一副人模狗样的装扮。
  李云不禁笑了笑,这身文人装扮还真不适合郑昭,他曾见叔父穿过这身打扮,那才叫文人墨客。
  还是锦衣更适合郑昭一些,至少看起来没有这番不伦不类。
  “昭兄此来所为何事?弟今日要陪月娘尚花灯,恕今日不能奉陪。”
  李云说道,月娘有些时日未曾出门了,他想带月娘去赏花灯。
  “嗯……也罢,我去寻王虔兄,他日我再寻你喝酒。”
  郑昭辞去,往另一位好友家中而去。
  “”
  夜幕时分,华灯初上,城中灯火通明,远处有几位略施粉黛,悉心打扮过的小娘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