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初唐咸鱼 / 第十七章郑昭

第十七章郑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转眼已是中秋。
  正午时分,李云沐浴更衣后,来到书房中,李月娘正跪坐在桌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只见竹简用隶书写着诗经二字。
  隶书是汉代文字,这卷诗经自李云祖上传至今时,已有数百年,保存还算不错,还能再传上几代人。
  李家虽是寒门,家中藏书甚广,比之县中士族还要多些,家中更是有数本兵书。
  兵书一事,暂时只有李云与他叔父二人知晓,长兄、三郎、月娘尚不知晓此事,他也不准备告知三郎月娘。
  三郎习文,月娘一女儿家,兵书二人习得也无用,兵书价值几何不必多说,有兵书者皆不传于外人。
  李云来到房中一处昏暗之地,取出木盒,兵书早已蒙尘,轻轻拍去灰尘,只见书上用隶书苍劲有力写着六韬。
  六韬只是其中一本,共有三本,其中有一本孙武兵法残本。听叔父说道,皆是他祖上亲自抄下。
  《六韬》一书又名《太公兵法》,为姜尚所著。先秦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而今后人无能,兵书早已蒙尘,诸位先祖莫要怪罪……”
  李云自语,兵书蒙尘,的确有些可惜。
  兄长未曾读过几年诗书,给他兵书也是无用,他才学浅薄,三郎擅文不擅武,月娘只是一女儿身。
  “也罢,不想太多。”李云抛开脑中所想,他准备将兵书交于叔父掌管,他要这兵书也无用,只会令此物蒙尘。
  叔父是先生,将这书交于他保管最为妥当。
  …………
  “月娘,你去沐浴更衣,今日是中秋,兄长带你去赏花灯。”李云说道,平日月娘极少出门,趁着中秋热闹,正好带她出去走走,赏月看花灯。
  “若非兄长方才提起,我都快忘了今日是中秋。”
  李月娘说道,如她所言,若非李云提起,她都快忘了今日是中秋了。
  兄长不让她抛头露面,平日在她家中不是是做女红便是读书,她也有些时日未曾出过家门了。
  对于兄长不让她抛头露面,她还颇有怨言,奈何李云是兄长,她必须遵循李云之言。
  中秋节,始于唐,兴于宋,这时的中秋多半是赏月吟诗,或是赏花灯。尚未成婚的小郎君,小娘子会在这一天互相结识。
  “可惜三郎不在,若是三郎在,今夜榜首只怕又是他。”
  李云自语,每逢中秋,县中文人都会齐聚一堂,赏月饮酒,吟诗作对,互相吹嘘。
  他仍记得去岁中秋,素来谦逊有礼,小有名头的三郎力压一众文人,一举成名,才子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李云素来淡泊名利,也无太多志向,每逢中秋或是上元,唤上几位老友在花柳之地饮酒。
  兄弟二人性子截然不同,二人各有志向,李云自由聪慧,却又不求上进,城府颇深,常人难以捉摸。
  三郎志在仕途,却是位诗书气浓重的儒生,谁人都已看出,他并不适合仕途。
  “嗯……郑昭此时应该来寻我了才对,为何今日迟迟未来?”
  李云有些诧异,那位未来的大舅哥郑昭,此时应该来家中寻他,唤他一同去饮酒了才对,今日为何迟迟不曾前来。
  不日便要上任少府的郑昭,春风得意,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他正于家中更衣,准备去寻李云与王虔饮酒。
  少府既县尉,正八品官员,与县丞同为明府佐官。年方二十有五的他,如何能不得意?
  “二郎。”
  郑昭喊道,或许是将要上任县尉,他刻意换了一身文人装扮,身着青衫,头戴纶巾,一副人模狗样的装扮。
  李云笑了笑,这身文人装扮还真不适合郑昭,他曾见叔父穿过这身打扮,那才叫文人墨客。
  还是锦衣更适合郑昭一些,至少看起来没有这番不伦不类,在他印象中,这位大舅哥一直是富家子弟打扮,如今突然转变,他一时间有些不适合。
  “昭兄此来所为何事?弟今日要陪月娘尚花灯,恕今日不能奉陪,他日宴请昭兄,弟必与你痛饮三百杯!”
  李云说道,月娘已有些时日未曾出门,他想带月娘去赏花灯。
  “二郎莫要说笑,莫说三百杯,三十杯便能醉我!若论酒量,恐只有王虔兄能与你一较高低……”郑昭说道,这位未来的妹夫,他还是了解的,酒量惊人,每次将他灌醉,都要取笑他一番。
  其妹芸娘与李云之事,如今他已知晓,将小妹托付给这位儿时一同与他长大之人,郑昭还算放心。
  二人之间私交甚好,若不然也不会已兄弟相称,他也没有看不起李家之意,只是有些舍不得自家小妹……
  “酒逢千杯知己少,昭兄,常人三杯我都不愿与他喝,在这蓝田,我只愿与昭兄虔兄一同痛饮。”
  李云厚着说道,其实他只喝的过王虔与郑昭二人,故而他只想与郑昭王虔一同饮酒。
  “二郎,三郎今日为何不在家中?莫非是又去了长安?”
  郑昭问道,他虽喝不过李云,灌醉李寒还是不成问题,也只有在李寒面前,他才能重拾男儿本色。
  “三郎不在家中,前日清晨去了长安,他日若是三郎回来,我再告知昭兄。”
  李云自然知晓郑昭小心思,喝不过他与王虔,也只能欺负一下酒量不好的三郎。
  不过李云岂能让他如愿,作为兄长,自然会替三郎挡酒,他仍记得去岁,一人将舅父与郑世叔灌醉,还能安然自若吃菜。
  自此,舅父与郑世叔再也不来寻他饮酒,家中子弟也只有王虔与郑昭二人时常唤李云一同饮酒。
  这时的兄可不能随意称呼,能以兄弟相称,关系怎么差的了。
  “嗯……也罢,我去寻王虔兄,他日我再寻你饮酒。”
  郑昭辞去,他准备去寻王虔。
  “昭兄慢着走。”
  郑昭离去后,李云来到房中,取出两贯钱,带月娘出去赏花灯,钱自然是必不可少之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