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如此而已 / 第六章 再别大学

第六章 再别大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生怎能如计划般一帆风顺,奋斗了,努力了,坚持了,至少这几年没有蹉跎,不敢颓废,也未曾后悔,为的就是前程似锦。
  就业协议的签订,如释重负,这学期剩下的便是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与期末的考核。快半年没接过家教,也没有勤工俭学,回忆起来,充实而生动,将作为青春的印记永久典藏。
  难得的无忧无虑,趁着这短暂悠闲的时间,频繁的奔波在科大—文化广场—师院的路上,乐此不疲。很享受与小君抱着热气腾腾的醉八仙,吃着土豆泥,蛋烘糕,在侧门口瞎逛,很喜欢陪小君自习到深夜,再顶着寒风往回赶。
  那时的大学生大多清苦,也很知事。切身经历,才知大家的不易,很多家长们全力以赴,或许才能换来勉强的温饱而已。自从没有做家教以来,父亲每月会定期的给我500元的生活费,其实这已经是很高标准了,这么两年的放纵,之前那么点积蓄很快就没了,近来,感觉无比拮据。尽管有时青黄不接,从来不敢,也不情愿提前问父亲要,偶尔参加临时短工用以补贴。
  虽说,有时捉襟见肘,也未让小君察觉,之前立下的规矩,但凡与女生吃饭,必须我买单,对于小君,我将这个规矩覆盖的范围全面扩大,我觉得这本就是男人之举。小君懂我,知我,爱我,惜我,予以我默默支持,涓涓温润,细致入微。
  期末考试之后,没几天就是小君的生RB来计划陪她一起过,我得参加学校安排的参观实习,小君的父亲专程来接她回家,便错过了与小君共同庆生的机会。我还记得我生日那天,小君送了我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我感动了很久。
  2006年1月中旬,异常寒冷,印象深刻,期末考试的第二天,那天还飘起了雪花,中午我带小君去吃了涪江畔的那家她很爱的自助串串以提前庆祝她的生日,然后就赶往电影院准备看一场电影,结果人山人海,要不是学生,要不就是家长带着学生,挤满了人,根本就买不了票。
  与小君相识以来,还没送过她一件像样的礼物,趁着她即将到来的生日,也趁着天气寒冷,我拉着她,往商场里去,准备为她选一件羽绒大衣。小君不同意,找理由推辞,我死磨硬泡,她也不再拒绝。我陪着她,从商场的一楼一直逛到五楼,然后从五楼又回到一楼,一家挨着一家,小君用心打量,仔细比对,上心的她总悄悄的细查价格标签。我知道,她心疼我,不愿也舍不得我多花钱,也不愿辜负我一片心意。最后回到三楼,她刚才看了很久的那家,选了一件打折的薰衣草紫色的大衣,很漂亮,很温暖,这也是我送给小君最贵重的一件礼物。此事,后来经常回忆起,百感交集,不能让自己心爱的女孩酣畅淋漓,放心大胆买一件自己心爱的衣服,那是何等的悲哀?我发誓已定要让这个,没能享受完整家庭温暖的女孩,自此永远幸福温暖。
  过了春节,连续很多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门前的桃树早早的便露出了花骨朵,走在田间,春光明媚,清风拂面,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帮着母亲,趁着花菜油菜还没长散,用了几天时间,一股劲都给收拾卖了。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下地干过农活,后来走在田间,还能回忆起儿时与父母一起忙碌的样子,回忆起生活的不易。
  相对于小君,我们算是幸福的,不敢想象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无助与卑微,缺失父爱的空荡与茫然。不管她如何掩饰,我都能深深体味,心疼不已。近年来,她的父亲如潮水般的爱汹涌而来,也算是对过往的弥补,愿小君尽情享受。
  大学最后一学期,澎湃而至,之所以很激动,是因为几乎没有课程,随心所欲,自有发挥的跟随导师完成毕业设计,完成答辩便可。对于大多数已落实好工作的同学来说,可以自由烂漫,放纵的通宵上网,夜不归校,也可以到单位实习,锻炼。
  那段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五月,人生总要离别,每次离别总是有些伤感,离别前的聚餐还是能缓解淡淡的忧伤。接下来,便是和助协会的兄弟,和室友,和同学,和小君的闺蜜……轮番聚餐,一起回忆,话友谊,说前程,仿佛有说不完的校园趣事,滴酒不沾的我,时常酩酊大醉。
  毕业答辩顺利通过,六月初,学校举行毕业典礼那天,我还历历在目。同学们都换上了学位服,昂首阔步,精神奕奕的赶往礼堂,走入会场,同学都陆续整齐的坐下,一首《感恩的心》正在悠扬婉转的播放着,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此情此景,每一学子都被震撼感动,同学们安静的坐着,眼里泛着泪光。接下来,学生感言,老师致辞,校长感言……当宣布毕业典礼结束时,我才猛的醒悟,自己将离开母校,将不在属于这所大学,激动之余,更多悲伤。从礼堂出来后,同学们一起在九洲湖畔,校门口照相留影,恨不得记下所有的回忆。
  余下的时间便是,收拾,整理,为离校做准备。我拿到就业协议,派遣证后,第一时间就到单位咨询报到事宜。
  单位离师院很近,紧靠着工程物理研究院,小君也陪着我一起去。进入大门,仿佛回到了五六十年代,道路两旁的梧桐树郁郁葱葱,全是两三层红砖红瓦的房子,栏杆,花台,路面,都留下了岁月的印记。我和小君沿着门卫指的方向,往里面走了很久,也没见几个人影,见一典型的苏式建筑前停了很多车,也就到了我要找的办公楼。人事处在二楼,楼道安静,我见挂着人事处的牌子的门,略微停顿了会儿,就轻轻地敲了两下。
  “请进。”里面传来一位大姐的声音。
  我推门进入,见一张老式写字台靠着窗,上面摆满了文件夹,两位戴着眼镜的大姐,分别坐在写字台的两头正各自忙着。
  我问候到:“老师好。”
  一位略微年长的大姐,对我说到:“有什么事吗?请坐。”她指着墙角的两张木椅说到。
  “我是毕业生,今天来报到。”我答到,我与小君谦逊地站着并没有坐下。
  “这是的就业协议和派遣证。”我递给大姐。
  大姐接过去,仔细的查看之后,就翻阅着名单样的文件。然后对我说到:“李豪,欢迎你来单位报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你到北京分公司报到。这是具体联系人,地址和相关资料。”说着她递给我一页文件。
  我顿时愕然了,问到:“当时不是说在绵阳工作吗?怎么换北京了。”
  大姐答到:“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你可以找具体领导咨询,好多人都想方设法的过去,以后单位总部都得搬过去,主要业务都在那边,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前途无量。”
  我对大姐道谢之后,便和小君走下了楼。我走得很慢,心里很乱,怎么就变成北京了?当初考虑绵阳就是为能与小君在一起,现在可好,我怎么面对小君?难道放弃,重新找工作,我又怎么面对父亲?其实北京又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舞台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宽广。我停下来,坐在树荫下的木凳上,双手撑着下巴,思考了良久,小君一言不语的在我身旁坐着。
  这时,小君说到:“多好的事情,有多少人想去北京闯一闯,这不现成的机会,你到苦闷起来了。”
  我转头看着小君,她的眼神充满期望,却也隐藏不住忧伤,我答到:“要不我找领导理论理论,这不是坑人嘛。我们得多长时间才能见面。”
  小君斩钉截铁的说到:“千万别犹豫!你在北京定能闯出一番天地,一年后,我毕业了,你也稳定了,我就过来找你,岂不是更好!”
  我从未如此迷茫,无从选择,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小君,我知道她对我的不舍,也知道她对我的期望。我只是对她说到:“我再仔细想想,好好考虑考虑。”
  小君鼓励我,我有奋不顾身的勇气,有不畏困难的毅力,有远大宏伟的理想,面对着如此之天赐良机,面对我的爱人,却犹豫不定。
  送小君回校后,我没有上车,而且沿着涪江一路走着,不知走了多久,天已经黑了,我依然孤独的走着,不知疲惫,不知方向地走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淋在身上,分外凉爽,忽然明白,我有的选吗?没的选!我无法拒绝,也没有能力与条件再折腾一次。
  回到寝室,看着四处杂乱无章,看着室友空荡荡的床铺,想着已离开的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忽然悲凉起来,那是何等的依依不舍。
  夜很深了,我提拿起电话,告诉小君,我决定北京。却没有告诉她,第二天早上,我去单位找领导表达我要留在绵阳的意愿,却无法改变的事实。
  2006年6月15日,由于还有一周就得到北京报到,走之前还得回家与家人团聚,所以今天,决定离校。小君早早的,就到寝室帮我收拾行李,一件件仔细的收拾着,整理着,而从来不抽烟的我,坐在阳台上,将室友留下的那包烟,一支接着一支的抽着,时不时还被烟呛着咳嗽不止,真的无法想象,今日就要离别,那天父亲送我到这个寝室还历历在目,四年的经历如电影在心里回放,是那么的不舍。。
  直到小君的提醒,时间快来不及了,才提上笨重的行李,快速下楼,上了那辆早订好的面包车。一路上,小君紧握着我的手,依偎着我,微风轻抚着小君的头发,好希望车开慢一点,让我好好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到了长途汽车站,小君帮着我把行李刚放上行李架,司机就催促着准备开车了,小君不得不下车,我打开车窗,紧紧的握着小君的双手,车开动了,小君跟着车小跑着,车越来越快,小君无法跟上,大声的说到:“李豪,记得春节回来看我!”小君一边跑着,一边哭泣着,我知道她对我是那么的不舍,我转过头,早已泪眼朦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