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沧溟宗 / 第二十二章 郑和宝藏

第二十二章 郑和宝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宝藏?”豪叔几乎和阿宝同时惊讶地喊了出来。
  黄玉林爵士矜持地点点头,他对自己抛出的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引发的反应早有预料。
  “咳,嗯,是什么样宝藏?”豪叔按捺不住好奇问道,他知道这个“假老外”虽然有些假模假样的,但是依照雍仁会馆的名气和这个“爵士”头衔来说,却未必都是胡说八道
  阿宝瞥了眼豪叔,心想果然“宝藏”这个词实在太有诱惑力,任谁都忍不住好奇心。自从加入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各种有关沉船的神秘宝藏故事从来都不绝于耳,阿宝只是有些诧异,平时听得太多了,这个从不缺钱的姑娘内心倒对什么“宝藏”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
  黄玉林爵士看出阿宝似乎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不由暗自对这个有些性格果敢,做事利落的小姑娘心生几分好感。
  “怎么,不相信?难道你不想听听这其中的故事么?”黄玉林爵士有些意外地问阿宝。
  “悉听尊便,您如果愿意说,我们也可以听一听。”阿宝看着屏幕,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让黄玉林爵士陡然心生犹疑,摸不透这个小姑娘到底知晓不知晓所谓“宝藏”的故事。
  “我猜想,绑架你父亲的人说不定也和这个宝藏的传说有关。”黄玉林爵士试探着说道。
  “真的?那,要么,您快说说?”阿宝果然沉不住气转身盯着黄玉林爵士急切地问道。
  黄玉林爵士见状微微一笑,心里有底了,这个小姑娘果然还是道行浅,只是在那里假装镇定而已。
  “信子小姐,想请问郑和一共几次下西洋?”黄玉林爵士故意笑眯眯地问道。
  “七次?还是八次?您前面不是说还有一次?怎么了?这个和宝藏有什么关系?”阿宝有些被黄玉林爵士的问话绕糊涂了。
  “那你知道每次航行间隔几年?航行的来回时间又是几年么?”黄玉林爵士问道。
  “我只记得第一次好像是公元一四零五年,那好像是中国的明代,应该是明永乐……?”阿宝努力回忆道。
  “明永乐三年,明成组即位后不久就派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传言是为了找寻失踪的建文帝,后于永乐五年九月返航回到京城。”黄玉林爵士对这段历史信手拈来。
  “哦,对对!”阿宝有些钦佩这个白发老头渊博的知识,索性不去琢磨了,她知道对方只是为了卖弄下学问而已。
  “每次航行时间基本都是两年左右,间隔不等,有两年,有三年,也有四年,间隔最长的一次是第七次,那已是明宣德五年,公元一四三零年,距离上一次的航行差不多快十年的时间了,郑和那一年刚年过六旬,想想,从当初一个壮小伙也快变成白发老人了。”黄玉林爵士说着也有些感慨。
  阿宝听着没有吭声,她知道黄玉林爵士的这番问话不会无缘无故,没来由。
  果然,黄玉林爵士醒过神来,突然向豪叔发问:“假如你是个项目经理,但是项目又不是天天都有,可是项目里有很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处的人才,你会怎么办?”
  豪叔虽然错愕了一会,但是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正好是问对了人,龙本信司的公司正有这样的情况,平时豢养了很多打手甚至是各种有特殊才干的人,不定期会分发补贴给这些人,甚至是每周都发钱,当做他们日常开销和工资。因为谁也不知道公司什么时候会惹上麻烦,一旦有了麻烦,这些人就会派上用场。
  豪叔抬眼看了看黄玉林爵士,不紧不慢地回答:“养着呗,谁知道项目什么时候开始,又什么时候结束。”
  “嗯,没错,但是如果有些人在公司并没有登记造册,也就是说没法由公司去开他们的工资,但是这些人又不能就地解散,你该怎么办?”
  豪叔又看了看阿宝,这个情况他并不陌生,公司只正常支付那些有登记的所谓“公司职员”身份的人,但是有很多所谓“社会人”无身份无记录,目的就是为了事后遮掩某些痕迹,这些人每天的开销吃喝拉撒都得公司悄悄以某一笔秘密经费去支付和解决。
  “想办法喽!”豪叔故作轻松地回答。
  “哎,不是,你问这些到底什么意思?”豪叔反应过来有些不耐烦反问道。
  “你们想过没有,当年郑和所谓七下西洋,其实每次都遇到我刚才说的情况。”黄玉林爵士解释道。
  阿宝有些似懂非懂,对方的解释,她大致明白是什么情况:这和当年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海家情况差不多,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例如达伽马、哥伦布虽然得到了诸如一些君主甚至贵族的支持,但是支持的费用对于应付船队庞大的环球航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是沿途依靠一些以物换物甚至是劫掠来获得相应的资金。这些有名的航海家尚且如此,大航海时代那些不知名的探险队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谁也不知晓这趟航行是否能有什么收获,基本得不到什么投资就匆匆出海了,这就使得很多航海家既是一名探险队长,同时也可能就是名海盗,只能通过抢劫其他船只甚至是打劫新发现的城市,才能获得有效补给和后续航海的必要物资保障。
  可是没听说郑和当年有打劫当海盗的传言啊?再说郑和每次航行不是都有皇帝的支持么,应该不缺钱啊?阿宝有些奇怪黄玉林爵士的话。
  黄玉林爵士看出阿宝的疑惑,又解释道:“没错,郑和算是公费航海,但是那都是一些有名字有记录的官员和相应的辅助人员包括船队里的官兵。但是你知道,这个船队是由两百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船队将士二万余名,规模极其宏大。此外,这么庞大的舰队里还有很多根本没有名字也不可能领到任何俸禄的底层工匠,甚至还有许多留在岸上的后勤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他们的日常吃喝开销,朝廷是不会关心和补贴的。可是每次航行前都需要诸多行业的工匠来一起筹备航行所需的一切资源……嗯,可能有航行计划了,或许这些人还能领一下补贴,但是间隔两年甚至是十年,没有航行计划了,这些人的日常开销谁来承担?那些因公致残致死的工匠和家属又真的可以依靠当时的政府来养老送终?你要知道,每次船队航行,光前期筹备到随行的工匠据说就十多万人,如果再算上他们的家眷开销……”
  “那你意思是?”阿宝听懂了黄玉林爵士的设问,她也很想听听对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我觉得郑和从第一次航海开始,就不断在积累资金,好为下一次的航行做着准备。除了支付航海所需要的耗费,更主要是要安抚那些可能连着数年都没法开工的工匠和他们的家庭,这些钱皇帝肯定不会给的,因为有大量的造船还有随行兵士的钱都等着开销。我猜想,郑和一定有专门的经费悄悄贴补着那些没法领取朝廷俸禄和补贴的工匠和家眷们,所以他才能几乎每隔两年就筹备好船队,顺利出航。”
  “那郑和的钱是哪里来的?这就是你说的什么宝藏?是不是他在航海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藏宝洞,里面都是黄金珠宝?”豪叔也听懂了,半认真半讽刺地说。
  “你说的那是阿里巴巴的故事了。”黄玉林爵士冷冷地回答道。
  “那您说的宝藏是什么?”阿宝问道。
  “当年郑和的身边有个叫马欢的中国人,浙江人,他的职位是个通译,也就是常说的翻译官,据说此人精通当时沿路各个国家的语言,他是郑和的助手,也是帮助郑和和各个国家进行交流的重要人物,深得郑和信任。后来,马欢还写了本书,《瀛涯胜览》,专门记录了当时他随船队到达沿途国家的情况。对了,今天的南海上有个岛,就叫马欢岛。”
  黄玉林爵士说着可能有些犯了烟瘾,见手里的雪茄早就熄灭,又从雪茄盒里掏出一根雪茄,用切割器利索地切掉雪茄的一头,又用点火器点燃,美美地吸了两口,这才又接上前面的介绍:“马欢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是浙江诸暨人,通晓各国方言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之前是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也可能做过海盗之类买卖的人,这是我的猜想啊。后来他因为某个原因受到了郑和的招安,追随了郑和。郑和招募他,很可能是因为他懂得做生意,因此郑和就派他代表明政府和各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甚至还有投资,不只是普通金钱投资啊,还有政治投资!郑和借用马欢之前的资源和情报,在整个航海过程大力扶持亲中国的国家,也顺手灭掉不自量力企图抗衡明政府的国家,再将驯服的当地人扶到相应的王位,这个举动不但给沿途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武力威慑,也给郑和未来几十年的航海事业带来了极大便利。”
  阿宝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她记得大学专业课上曾有一节课,有名教授介绍过,历史上,郑和的船队不光有用来贸易的瓷器茶叶,更拥有当时实力雄厚的“海军陆战队”。郑和自1405年起七下西洋,每次随员25000以上,其中就包括用于保卫的两栖部队。由于郑和出使所带随从均从沿海各卫所抽调,且船队均按军队编制,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战斗力极强。史料记载在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途经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亚烈苦奈尔贪心袭击郑和船队,妄图夺取船队所携带的物资,结果郑和以两千卫戍部队夺取锡兰都城,大破锡兰军队,俘获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尔及其妻儿官属。
  可以说这次战斗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军部队的登陆战斗,而郑和船队所携两栖部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陆上战斗部队。
  当然,可惜明朝也没有提出海军陆战队编制,否则最早的海军陆战队非明朝水师莫属。
  “什么样的便利呢?”阿宝又问。
  “自此,郑和的船队几乎在整个印度洋畅行无阻,而且所停泊的国家无不主动贡献出丰厚的财物和物资。而马欢更是借此与各国开展各种贸易,从瓷器、茶叶到象牙、玉石等,无所不包,获利丰厚。”
  “哦,那明朝皇帝岂不是发大财了?”豪叔笑道,他对做生意的故事还是有几分兴趣的。
  “呵呵,大明皇帝哪里看得上这些蝇头小利”黄玉林爵士不屑地挥了挥手。“内地有句话,叫做‘算账要算政治账’。不光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无论是明成祖还是后来明宣宗都是喜欢万国来朝,使者如云的盛大场面的,钱,他们倒是不在乎,尤其这些蕞尔小国,对皇帝陛下来说,都是蛮荒之地,因此都是对方进贡一文钱,皇帝便还回去两文钱甚至更多钱……”
  “哎呀,那岂不是亏本买卖了?”阿宝天真地插了句嘴。
  “不是说了么,要算政治账!”黄玉林爵士故意拖长音说道。
  “嗯,还好你说的那个做生意很厉害的马欢应该也帮皇帝赚了不少钱,总可以以弥补回来吧?”阿宝想起前面介绍的情况,想了想说。
  黄玉林爵士没有马上回应阿宝,抽了口雪茄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豪叔。
  豪叔有些明白什么,皱着眉头说:“难道这个马欢帮郑和赚了那么多钱,皇帝都不知道?或者说,郑和不去汇报此事?”。
  黄玉林爵士依旧笑着抽着雪茄不置可否。
  豪叔琢磨了一会有些泄气,说道:“嗨,我当你说的什么神秘宝藏故事呢,这不就是分明私设小金库么?这,这能有多少钱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