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已长生万万年 / 第三十九章朝论统一大业

第三十九章朝论统一大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前240年,一代名将蒙骜去世,享年70多岁。
  一代名将的去世,给大秦这个虎狼之王朝蒙上影阴,蒙氏子孙虽然知道身为军人,总有这么一天,但此时还是悲伤不已。
  为了化悲伤为动力,蒙武,蒙恬父子更是加大军队训练,为统一大业敬职敬责,虽死而不悔!
  这就是军人,大秦的军人,虽然他们祖上乃齐国人,但此时就是秦国之人,以后也是!
  大秦从不排外,只要有能力,有野心,大秦总有你的立身之地。
  当游历七国的冥听到黑冰台情报时,难免一阵悲伤,他面向大秦方向,久久不语,注视良久!
  这种严肃而让人不解的做法,使得弄玉都不敢打扰,只能陪伴他一起,对她来说,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她的一切,她眼中没有比这更在意的事了!
  大秦咸阳城,秦王政早朝于大殿,大秦文臣武将汇聚于此,共商一统大业。
  秦国在扫灭东方六国的过程中,如果走错一步,可能就会导致全盘皆输。
  前者之师就有齐国,齐国在战国中期也是天下第一强国,一次五国合纵就把齐国打瘫了,从最强国跌到三流国,快得很。
  同样,秦国在东进途中,如果遭到其余六国一次团结的合纵共伐,仅仅只需要一次,就极有可能将秦国打崩,历史从来不会开玩笑,没有任何人或者国家能够操纵历史的进程方向,所以任何一次事实的改变,便是历史的改变。
  那么,秦国要保证自己不像齐国那样崩-盘,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必须要承认,经过历代国君的经营,秦国不仅国力底蕴深厚,而且要远比齐国狡猾。
  先说远交近攻。
  六国相对于秦国的距离,可以分为三组。燕国和齐国为一组,距离秦国最远,而且彼此没有边界地区。魏国和楚国为一组,距离秦国稍微近一些。韩国和赵国为一组,距离秦国最近,尤其是韩国,就杵在秦国眼皮子底下,最为可怜。
  远交近攻,指的是,离得远的,我要客客气气地建交,离得近的,我便要往死里打。
  所以,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当初齐国贵为第一强国时,离得最近的燕国,他要打,离得稍远的魏国和楚国,他也打,哪怕离得最远的秦国,他还是要去打,这就导致所有国家都恨齐国,最后被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打垮。
  远交,可以让秦国避免被合纵群殴。近攻,可以节省秦国的战争和攻占他国领土的成本,让秦国步步为营,逐步壮大。比如齐国,就是被秦国麻痹得最严重的的一个。当秦国忙着攻灭韩,赵,魏,楚,燕等国时,齐国空有大国之体,却始终没有任何动作,既不参与对抗秦国,也不援助其他国家。
  最为可惜的一次,是秦赵两强相争,当赵国被耗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曾向齐国寻求援助,当时有能力帮助赵国对付秦国的,也只有齐国。但是齐国在秦国的笼络游说下,再度选择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耗尽国力,直至被灭。如果当时赵国和齐国合力,撑不住的可能就是秦国了。
  再来说先弱后强。
  当时的东方六国,赵国、楚国和齐国是强国,尤其是赵国,军事实力与秦国旗鼓相当,其李牧大军屡次打退过秦军的进犯。韩国、魏国和燕国则是弱国,尤其是韩国,国力堪称最弱。
  先吞并弱国,可以让秦国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控制更好的地理条件,以支撑更强的国力,再与强国进行战略决战甚至是长久的消耗战。
  所以,离秦国最近的第一组,韩国和赵国,堪称是东方六国中最弱与最强的组合,秦国首先是弹指间攻灭韩国,再与赵国进行多次恶战。六国之中,秦国攻打赵国是最为艰难痛苦的,但是一旦打下了赵国,秦国虎狼之师的士气也得到了一次振奋。
  第二组,先弱后强,所以秦国进攻的顺序是先魏后楚。
  第三组仍是如此,先弱后强,所以先燕后齐。。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个先后顺序,排在最后一位的齐国位置越往前挪,秦国的战争成本就会越来越大,被人背后捅刀子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又或者赵国的位置越往后挪,秦国军队被赵国李牧大军击败的次数可能也会越来越多,秦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秦国作出了唯一的顺序选择,这就是历史的结果。但是历史选择了秦国,不是因为秦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是因为秦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