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真隐残龙志 / 第一回 隐龙出山

第一回 隐龙出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汉永康元年的暮冬,汉章帝刘炟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汉恒帝刘志在威宗殿的龙榻驾崩。
  这个生性放荡且喜与宦官有断袖之情的白面皇帝,在卖官鬻爵后不知是出于对女子的喜欢亦或挑剔,连续侧立三位皇后,导致朝野动荡,宦官得势,而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四汉怨声载道,即使繁花嗣立的洛阳城,依然是有百姓饿死之事。
  而远在西面的旧都长安外,有一小县名为鄠挹,却不见破败之象,其中位于鄠挹甘亭以南的终南山里,有着一个隐秘的山村。
  此村名为锡龙村,传说汉武帝时,因大司马卫青忽犯恶疾,未待卫青痊愈,汉武帝大呼“时不待,何其急”便亲自率军反击匈奴,途径乌垒城时,遭匈奴大将狐鹿姑突袭,只见匈奴敌兵已杀入中军大将,汉军顿时阵脚大乱,此时汉军中一个小将倏地跳出,以手中一杆长枪横扫账前,枪头出击之气有如龙行天下,手中一杆长枪好似千军万马,一时杀出血路,吓得匈奴士兵不敢向前抱头而窜,这便保住刘彻。汉武帝回都后,欲重赏此将,此将却不领任何赏赐,称“护龙天命,无所受之”,便要告老还乡,武帝苦劝无果便赐此将名号“锡龙”并赏田千顷,此将领了名号却不受封良田,告别后转身出了大殿,武帝再唤却已不见小将踪影,其时文武官员啧啧称奇。后小将于山中建村,能人隐士皆住于此。
  此时已是梅月,虽有晚冬的寒冷,但锡龙村中到处是梅花吐幽香的独美景象。
  村中屋舍不多,但有一处却透显着不同,红色的藏云杉木搭建,桃花心木的屋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屋内的谭木香与外面的寒冷形成了冷热交替的对比景象。
  屋中三个少年正襟危坐,俯首对面坐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者名叫华真老人,乃锡龙村建村之将后人,只见他手捋长髯,缓缓道:“我锡龙村自建村起,虽地处偏僻难寻之地,但却从未离世事之机,为的就是能通晓天下大事,以便承担着隐龙一族大业。隐龙为真龙之影,所以隐龙一族当与世之同族,共同辅佐真龙天子,匡扶社稷,以讨不臣。。。”
  “师父您说这个我等都知道,可当今天子不就在洛阳宫中么?”插话的是一个十三四的少年,金色的头发,柳叶眉,樱桃口,尖脸秀唇,但有一双坚毅的目光架在高鼻梁上,正是一副男生女相,却带着一份独有的聪颖与智慧,他名叫奉孝,乃华真老人门下二弟子。
  与他并肩而坐的还有两位少年,位于奉孝左手的,年长其三岁,虽为坐立,但魁梧的身体
  已高众人一头,仅十六七岁已是身高八尺,英俊的脸庞似刀削一般,而最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一双蓝色的眼睛,透露着桀骜与高贵,却不失儒雅,此人名叫奉贤,乃华真门下大弟子。
  而位于右手的,与奉孝年龄一般,但此人虽不如奉贤的威武、奉孝的儒雅,却也是仪表非俗,宽额大脸深黄皮肤,一只下巴如同铲子般向外翘着,加上那一缕坚硬的胡须,更添几分果敢和坚毅,他排行老三,名叫奉远。
  对于奉孝的插话华真老人并未生气“我们隐龙一族宝书《释龙训》中早已言明,若到永康年末,真龙显现,而隐龙一族则亦出世,以保真龙在乱世之中成就霸业。”
  ”师傅您说的可是是《释龙训》中”永康之暮,九星汇聚,真龙出海,恶落轮回“之指呢?“奉远问道。
  ”不错!当今天子乃真龙之后,却非当世真龙,若为真龙则必能震之四海,但若非当世真龙,即便为天子,也是徒劳,而今天象尽显天子气数已尽,新位皇帝也非真龙,“天机老人以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奉远,继续道:”我们隐龙与真龙一样,并非肉身传续,而是精神轮回,上天选中我们本世为隐龙,也一样选中别人做真龙,所以我们应保真龙,以戡乱世。“
  奉孝听罢,狡诘一笑,已知晓师傅本意,便直言问道:”师傅,徒弟们是否今日就可下山了?“
  华真老人听后未言语,只是轻轻摇摇头,在他眼里,这个二徒弟虽极其聪颖,但总是沉不住气,心中装着对外面世界的野心,以隐龙的责任来说,他很担心这个徒弟,会不会在日后忘记身份呢?心中虽多想,但却继续说道:”为师并未让你们出去闯荡,而是有一件事情交予尔等办“
  奉孝直接向前凑了过去,嬉皮笑脸道:”师傅交代的莫非是极其重要之事,非我等不能办的大事?“
  华真老人道:”此事至关重要,关系甚大,师傅有锦囊一封,现交于奉贤掌管“说罢掏出一块精美的黄色布袋,道”奉贤你当尽大师兄之职,看好锦囊,师兄弟三人必在二月初二赶到关山以西的士子道,找到莫善村,将此锦囊交予为师好友莫善老人,切记,东西交出后立刻返回,中途不得擅自打开“说吧,将锦囊提给奉贤。
  奉贤恭敬双手接上锦囊,作揖道:”师傅,徒儿定不负所托!“
  大师兄奉贤话虽不多,却是极其谨慎细微之人,身为大师兄多年来事事为先,照顾两位师弟,华真老人能委以重任,也是看中奉贤的这份谨慎。
  此时,天色已微暗,东北方向却有一阵红光乍现,顺着夕阳的余晖,似乎与天地融为一体,与宇宙互为阴阳,华真老人遥望着远方的红光,若有所思道:”一切都这么快了“
  奉孝还欲多问,不等他起音,华真老人拂袖而起,凝视三人,道:”不可耽误,准备行囊,速速上路“说罢,转身走出屋舍。
  师兄弟三人并未叫住师傅,因为他们知道,师傅已经走远,华真老人的轻功当真了得,只是一阵风声,已走出半里,只听空中有一阵浑厚的声音传来:”不可延误,速速上路“声音正是华真老人,这深厚的内力已将声音传至屋内。
  师兄弟三人听得清楚后,也不多言语,三人一左一右一前行,各自收拾东西,不待多时便整理好行装出村下山去了。
  
热门推荐